来!一起将听花酒开除出白酒业,谢谢!
随着6月1日的临近,听花还能不能继续打着白酒的幌子,还未可知,但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是,从极草带来冬虫夏草含服方式,到华人爱燕窝饮品,再到听花酒,张雪峰似乎痴迷于对唾液的研究与应用。
这里面是否预示着某种隐喻?
唾手可得的财富?相濡以沫的自救?唾面自干的强大?还是被唾弃的结局?
5月26日,听花酒业发布了一则声明,对近日其再度引发业内外关注的“官司”进行了回应。
这其实是两起来自行业头部巨头企业——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对听花酒业提起的诉讼,5月9日,同时立案。事由为2021年9月中旬到10月初,在两周左右时间上述两家公司在百度上以“茅台”“国窖1573”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网页中出现了听花酒的相关信息,因此认为听花酒业涉嫌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对此茅台索赔50万,泸州老窖索赔30万。
对此,听花酒业在声明中回应称,根据与百度公司的协议约定,听花酒业提供的推广信息不含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符合百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在百度搜索推广中,将关键词跟用户的搜索词产生关联,是很多企业进行搜索引擎推广的常态。就像在百度搜索“纯粮固态白酒”,结果就包含了某个酒厂广告链接一个道理。
听花酒业此举和其他进行百度推广的白酒企业,并无二致。但其关联的,一个是酱香老大,一个被称为浓香鼻祖,联系到其推出的酱香风格和浓香风格两类产品,标准装均售价达5860元/瓶,精品装更是达到58600元/瓶的天价,似乎也表明其难逃选择性“碰瓷”的嫌疑。
在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眼中,比飞天茅台和国窖1573都还贵很多的听花,到底是什么酒?至少已经激发起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收割“智商税”的第一步。
这么看来,争议乃至官司,对于急需在业内打出名头的听花来说,都是“锦上添花”。茅台与泸州老窖索赔的三五十万,可抵得上何止10倍的广告费。
不过,听花是否真的就如其声明中所言,“提供的推广信息不含有任何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符合百度相关政策和规定”呢?
在白酒行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不讲故事。
粗略分类,这些故事大致分为:历史传承、文化积淀以及技艺创新等。
传承类,比如剑南春官网上就号称,是中国至今尚存的唐代名酒;五粮液的制胜宝典则在于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窖池”……
文化类,比如茅台与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双沟与开国元帅陈毅的峥嵘岁月……
技艺类,比如洋河研发团队突破浓香核心技术,首创绵柔之风;水井坊最近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开展“一号菌科研”,要讲一个微生物群600年繁衍生息的故事……
但听花酒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边界。
1、三观无底线
在听花酒的各种对外宣发资料中,“太上老君托梦说”是听花酒的源起。
在创新上,尤其是产品创新上,没有一蹴而就,虽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灵光一现的存在,但没有长期积淀,何来有意义的灵感?
张雪峰与太上老君的“梦中奇遇”,不仅充满了虚幻的迷信,更像是为了证明听花酒属于“天授”。
在国家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张雪峰似乎想以一己之力,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按在地上摩擦致死。
企业不只是挣钱的机器,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的担负者之一。它需要将积极正面的精神层面的价值透过品牌和产品传达给消费者。
如果按照听花酒这个故事的逻辑和价值取向,一部《西游记》里面的神仙鬼怪,就可以颠覆我们现有的所有行业,还可以美其名曰创新!
我们鼓励企业家奋发精神,但却反对企业家发神经。
也许,当年那一拨做极草的经销商和部分被收割的消费者,仍是张雪峰的拥趸,但这个故事证明,无论是青海春天这个企业,还是张雪峰这个人,本质上仍然抱持“愚弄民众”之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三观上已无底线可言。
2、对白酒无敬畏
经过几百年不断传承下来的白酒技艺背后,不是神秘学,也不完全是经验主义,本质上仍是科学技术与时俱进的问题。
白酒行业无数代人,不断坚守和传承下来的口诀、心得,背后都有着其严密的科学依据,只不过还有许多在等待我们揭秘而已。
白酒里面,融入了中国人对天地法则、对四时节序的严格遵守时的敬畏。
听花虽然号称“融汇多学科前沿成果,创立白酒制化增益工艺”,但说不清道不明的“制化增益工艺”,存在诸多疑点:
宜宾听花酒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13日,曾用名为凉露酒业,其于2018年1月24日申请专利,涉及“凉口型白酒及其制备方法”“去除薄荷酒中薄荷味的方法”“采用强化曲制备凉口型白酒的方法”等。是否说明,薄荷就是其“突破性地将白酒大热燥烈的酒性制化到温凉适中”的核心科技?
在听花酒酱香风格产品配料中有玉竹、葛根等中药成分。是否说明,真正带来“生津止渴”效果的,不在于白酒本身,而在于玉竹、葛根等有着生津止渴的功效的中药成分?
“香高一寸,味厚三尺,相较酱香原酒,听花酱香酒增加了29种细分香气”,这些香气产生的机制是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加以修饰还是发酵酿造过程自发生香?
一个成立不到10年的白酒生产企业,勇于创新值得表扬,但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仍在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合作,层层解码白酒生香的奥秘,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创新突破,而不是求取捷径,这本身就表明白酒是一门宏大浩瀚的学问。
而听花酒,以踩踏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的方式,号称要“增益”,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到了6月1日最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酒类国家标准实施后,还有底气称自己是白酒吗?
3、游走法律边缘无禁忌
从目前公开信息看,听花酒是白酒,是普通食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药,其也未取得保健品或药品批号。
但在公开文宣中,听花酒表示其不仅能激活交感神经,而且同时实现激活副交感神经,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更具有“神效”的是,听花实验室设计并实施成年男女两性人群的饮用测试研究饮用听花酒50毫升连续7-14天,对饮用前后测试人群的多项数据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数据显示,两组人群的免疫指标、男女性功能、深度睡眠比例等指标明显提升。
我国《广告法》明文规定,酒类广告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方面的内容。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普通食品不能宣示功效。
中国酒业协会201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保健酒》标准明确定义,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基酒,加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原料、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的保健酒,应取得保健食品批号或备案,并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酒。
作为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药品的听花酒,游走于法律边缘,大肆传播功能性作用,已经涉嫌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而在这方面,青海春天和张雪峰也是有“前科”的。
别忘了,2014年12月09日《钱江晚报》报道,著名打假人王海曾经自费2万元购入一盒极草含片送往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其中最重要的虫草素含量居然为零。
对于张雪峰而言,估计很享受当下。
毕竟最近半年以来,听花酒无疑是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广告和软文可直达人民日报、新华网这样的权威媒体的版面;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2.2万元,同比增长270.40%。其中以酒水业务实现收入5296.95万元,同比增加1101.59%。
咸鱼翻身的故事,似乎就快要上演了。
也有人觉得听花酒是一条鲶鱼,白酒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也需要有敢于创新突破的鲶鱼打破行业某些沉闷松懈的气氛,让市场变得更活跃起来。
但面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时期的白酒行业,显然需要的不是这样一朵花。
各路资本也可以持续进入白酒行业,一起共创共享红利,但白酒业需要的是负责任的合规企业,经销商、消费者不是韭菜,谁把这个拎不清,谁就必须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