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15)汉灵帝遗诏考——立刘协继位?

在本节,我觉得我有必要批一下吕思勉曲解灵帝遗诏为“立刘协继位”的谬论,因为在他之后,一大批写三国的人都把这谬论当真了。

吕思勉原文为:据历史上说:灵帝是把后事嘱托宦者蹇硕,叫他拥立(刘)协做皇帝的。

这句话就是捏造的“史实”。我在上一节就明白列出范书《何进传》中的原文:(刘宏)属(刘)协于蹇硕。仅此而已。

本意就是:刘宏将刘协嘱托给蹇硕。而吕思勉硬生生的把这件事曲解成“立刘协继位”。

如此脑补,也许他于心不安,便随后又写出这样的疑问:当时到底是灵帝因为他(蹇硕)有兵权,把废嫡立庶的事嘱托他?还是他因兵权在手,生出野心,想要废嫡立庶,诈称有灵帝遗命?我们现在也无从断定。

大意是说史书(其实是他曲解的内容)也不一定准,也许是蹇硕私心也未可知。如此,吕思勉捣了一把糨糊,结果,后世写手纷纷中招,把他的观点当真了。

在本节,我就来分析一下,灵帝遗诏立刘协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

首先,吕思勉立论的史料大概是范书《何进传》提到的:

群臣请立太子,帝(刘宏)以(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何)皇后有宠,且(何)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这段话是说灵帝刘宏拒绝立太子,是因为不喜欢长子刘辨。吕思勉因为采纳这个动机,所以就去曲解史料,推出自己所以为的结果来。我先不说这个方法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去看其他的史料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我们先假设“遗诏立刘协”为正,再来看蹇硕在史书上的表现:

灵帝驾崩之时,蹇硕受遗诏。蹇硕有遗诏在手,又有兵权在手,都能招来西园军守卫皇宫,为何不敢宣布刘协登基?

若何进此时敢带兵逼宫,就是谋反!

继承吕思勉观点的赵剑敏在其著作中《大三国》写到:因为蹇硕没有何进的兵多啊!所以蹇硕不敢宣布遗诏。

哦,是吗?那么,何进识破蹇硕要谋害他之后,他怎么不仗着兵多去攻打皇宫呢?反而躲到百郡邸不敢出来,而是用“等”和“拖”的方法呢?

难道要等到蹇硕拥护刘协登基后,再来砍自己的脑袋吗?

结果大家都知道的——等了一天后,蹇硕宣布遗诏:立刘辨为帝,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

如果遗诏是立刘协,蹇硕怎么说也要把自己列为辅政大臣之一才对得起自己吧?他怎么可能宣布政治敌人何进为辅政大臣呢?!而自己什么都没捞到呢?!他傻么?

我们再来看董太皇太后的表现,这一点很少人注意过。

刘宏驾崩的地点是:嘉德殿。嘉德殿也就是刘宏母亲(董太后)的寝宫。

范书《灵帝纪》:(中平六年四月)丙辰(11日),帝(刘宏)崩于南宫嘉德殿。

范书《皇后纪下》:明年,帝(刘宏)使中常侍迎(董)贵人,并征贵人兄宠到京师,上尊号曰“孝仁皇后”,居南宫嘉德殿,宫称“永乐”。

这说明,刘宏是死在母亲(董太后)的寝宫里,临死前,受遗诏的除了蹇硕,其母亲(董太后)也必然在场。

董太后抚养刘协长大,故人称刘协为“董侯”,董太后非常喜欢刘协,而讨厌何皇后及其家族,董太后甚至多次向刘宏提出,立刘协为太子,引来何皇后的愤恨。

范书《皇后纪下》:初,后(董太后)自养皇子(刘)协,数劝帝(刘宏)立(刘协)为太子,而何皇后恨之。

如果“遗诏是立刘协”,这是正中董太后下怀啊!董太后完全可以招来侄子骠骑将军董重,让他配合蹇硕一起调动部曲和西园军前来守卫皇宫,再公布遗诏共同拥立刘协。

范书《皇后纪下》:(董)重为骠骑将军,领兵千余人。

大家再看看这形势:董太后联合蹇硕,遗诏在手,尚书台在宫内,玉玺都在宫内,而何进在宫外。可见,如果真是遗诏立刘协的话,何进根本无力抗衡!

这种碾压政治对手的形势怎么可能就反转了呢?

就算反转要让刘辨登基,蹇硕和董重也起码要成为辅政大臣啊!

结果倒好,刘辨登基后,何进与袁隗成了辅政大臣,蹇硕和董氏家族什么都没有!可能么?

我们最后来看董卓的表现。

话说后来董卓进京,便着手“废刘辨,立刘协”,他在运作此事时,就贬低刘辨“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此文出自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起居注》。】。

如果遗诏是立刘协,董卓在此时直接宣布“当初刘辨继位时的遗诏是假的,真的遗诏是立刘协”就是了,何必煞费周章地借口说刘辨人品差呢?甚至还写出“皇帝(刘辨)承绍,海内侧望”,这样承认刘辨是合法继位的呢?

看到这里,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相信,“遗诏立刘协”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我们来看刘宏生前时,刘辨的地位如何。

群臣申请要立太子,太子的人选自然是刘宏唯一的嫡子刘辨。史书上明写,刘宏不喜欢刘辨,故“以(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

但是在前面我也说了,董太后也向刘宏提出立刘协为太子啊,结果呢?史书不明写“刘宏拒绝母亲提议”,而是用“何皇后恨之”代替结果。其实,用脚趾头都看得出来:刘宏也是拒绝了立刘协为太子的。

刘协的地位妥妥的是庶子,因为他的母亲王荣,身份是皇帝的小老婆级别(美人),到死都没封皇后。从宗法上看,庶子(刘协)是没有继承权的。

刘宏若要立刘协为太子,有两种途径:

第一,刘辨挂掉,何皇后认刘协为子;

第二,废何皇后,追封王荣为皇后。

明眼人都能看出,第一种途径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刘辨没有早死的征兆,刘宏再不喜欢刘辨,也不至于害死亲子,至于何皇后,她谋害过刘协的生母王荣,她既不会,也不敢认刘协为子。

至于第二种途径,相对稍有可行性。除非何皇后违法,刘宏才有可能废掉她,而且这种政治动作太大,不要说何氏家族要抓狂,就连朝廷大臣们都要抓狂的。所以刘宏就只能等待时机,指望何氏家族自寻死路,授人以柄。当然,刘宏也没料到自己早死,他没等到那天。

在刘宏生前和死后,刘辨一直都是嫡子,从宗法上说,不管他有没有被立为太子,他都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在范书《盖勋传》提到刘辨,都是用“皇太子”来指代,并且有人对盖勋说:“皇太子(刘辨)副主”,这是符合宗法关系的。

综上所述,吕思勉曲解史料,得出的“灵帝遗诏立刘协”结论根本是荒谬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