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作靠的不只是好文凭,多积累点人脉、资源和技能才是硬道理
@李鲆:
好工作大都不是面试来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外挂。
昨天跟微博教育 连麦,说到求职面试,我说我对求职面试没有什么经验。身为资深跳槽犯,我跳槽超过十次,没有一次是自己投简历去面试来的。
我创业后,核心员工也不是常规途径招聘来的。我从来都是开外挂:去某媒体,是因为我早已经是他们的作者;进某大厂,是因为有朋友介绍。如果正经投简历,以我学历之低,根本到不了面试环节。
我女儿有位同学,每到假期就回国进大厂实习刷简历,那他可能根本不用走校招,实习完就直接留在大厂了;我十年前做媒体时,有人想进报社做实习生,但正常途径是进不来的,她是先跟我微博互动,混个脸熟,后来私信我,我帮她申请了实习名额;我现在有两个员工,都是我曾经的学员,是我发现他们的能力,然后主动邀请他们来入职的。
我还知道,某大学毕业生,求职某电商自媒体大佬,是先花三个月时间,把大佬微博翻了一遍,精华部分摘出来,编辑,分类,打印成册,然后带着打印书稿去面试的。结果,还用我说吗?
好工作大多不是按部就班面试来的。你要下更大功夫,尽最大可能寻找助力,就是开外挂。
在学校里读书考试,可能是人生最后的公平竞争。当你走上社会,你就应该明白,公平竞争这件事是基本不存在的。
每个人的位置、平台、资源、人脉、圈子、专业度、经验值都不一样,大家不可能占在同一起跑线上,用一个标准,去公平竞争。不只是面试,任何事都是一样的:你应该努力去开外挂。
@Vetrax嚣张卫视:
招人也一样。
说点昨天在时间线上看到有人讨论的话题,招人和求职。这话题吧,整得稍微差池一点都会被人骂,要么就是黑心资本家,要么就是你自己烦躁到死。
所以去年有段时间曾经挂了招聘的海报出来,但看了这么多的简历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后,今年原来电视台的老同事纷纷从台里“释放”出来(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后,有不少熟悉的老同事就直接过来了。
结果发现真的比外面招人省时省力省心太多了——从表面上看,给这些老手们的表面薪资是比招个新人要高的,而且有的甚至还高不少。但这些老手们省下的时间、沟通成本、提升的效率以及营造的舒心的工作氛围,那实在是比招个新人要好太多了。
所以后面也我不再在网上发招聘公告了,有时候想着能省点人力成本招个新人,结果来来回回折腾的、以及可能在中间受得气还不如多花点钱招个熟悉的老手。
最近也听到一些做自媒体的朋友的抱怨,也旁敲侧击的表达了一些类似的观点。前几天有一条微博说现在想加入做自媒体的朋友,尤其是想从事视频自媒体行业的朋友,其实原来电视台的老编导、摄像、后期们可能是你们的潜在“竞争对手”,现在看,就更是如此了……如果成熟班底组成的团队能大幅提升产出内容的效率,无需磨合和培养,快速跑起来之后的运转速度就不是新手能比的了,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能“看上去更容易”。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老手们反而不会漫天要价——因为在这个行业里这么多年了,知道大家的什么水平拿多少钱,也能干出对得起薪资的成果来。也不会像你在网上招聘一样,写个薪资还会有一堆人群嘲。但很明显,如果要有这种人脉,有足够好的“老同事”能来和你一起做,也得在这个行当里混些年头的。
所以前面也提醒过,新进职场的朋友觉得薪水少事情多,又找不到那么理想的工作(现在这个经济环境更找不到了),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下你自己的人脉,谁知道过几年大家各自离开后是不是有重新一起做点事情赚点钱的机会呢。
而如果在工作中能培养一些“技能”,没准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也是能再度发扬光大的——就好像原来台里的后期和摄像很多人从台里出来也没闲着,因为需要这两个“技能工种”的场合是在是太多了,活随时都能找过来,而且这些要价并不夸张又熟练的老手还抢了不少新人的“生意”。
互联网公司裁员后有不少管理类职位的朋友抱怨出来发现再求职难,不如趁着这个时间学点东西,学点“技能”型的东西,总有机会能帮你的人生拉抬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