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光明骤灭,盛极而崩(上)
《妖猫传》火的一塌糊涂,虽说这个电影在上映的时候错过没看,但是因为知道里面有阿部宽等人,就无意中和看过的朋友说了一句,不会是演的阿倍仲麻吕吧,朋友表示卧槽这还是个真人么?
后来好奇采访了一圈,才知道原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仅仅认为阿倍仲麻吕是虚构人物,更多的人也同样认为空海也同样是个架空的存在。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就一起走进那个极盛的时光。
1.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的皇帝尊号是“则天大圣皇帝”,不过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皇帝,却再死前下遗诏,谥号免去自己“皇帝”二字,希望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和自己早死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这也就是现在多次被盗但仍固若金汤的唐乾陵。
描述武则天一生的书籍和电视剧太多太多,我们在这里也没必要着重描述她这一辈子各式各样的正史野史的记载。不过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武则天死后给自己立的那个无字碑,武则天自己希望全碑不着一字,功过自由后人评说。不过我7年前去过一次乾陵无字碑,这一看,可真是“由后人评说”,整个碑密密麻麻的刻着历代迁客骚人的刻字,后来我经常和朋友说,这“到此一游”真是我们的国粹,但就是现在人的内涵差了点。
图 无字碑上的字。(这个是明嘉靖年间的)
武则天确实是个智慧的皇帝,因为她确实成为了历史上评价最极端化的人之一,甚至不亚于秦始皇。然而一边倒黑武则天的,一般都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及宋朝之后对女性地位越发打压之后,攻击她找男宠之类的行为居多,甚至说人家“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王夫之)”。不过就算是司马光这种人,也不得不说人家——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所以立“无字碑”的虽多,但也就武则天的这个赫赫有名了。
这位女皇如果按照现在的角度看,其实不仅仅是“承前(贞观)启后(开元)”这么简单。我们虽然一直以为唐朝是一个寒门辈出,野鸡都能变凤凰的盛世。其实就像我之前讲的,无论隋唐,它们的立国之基其实都是从北周宇文泰时候就钦定的那些“关陇豪族”,这群崛起于大西北的汉人鲜卑人的混合集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真正的贵族和中枢,世袭罔替。
随着武则天把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给逐出朝廷导致他自缢而死(长孙晟的故事主要写在43.隋后时代),关陇贵族开始被武则天迅速扒皮,武则天酷似很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皇帝一样,她对自己屁股下面这把椅子是极其看重的,你全天下都觉得我这皇位不正,我就敢把日月换新天了。武则天号称自己事弥勒佛转世,这弥勒佛可是佛教里的“未来佛”,武则天的意思很明显,你们说女人不能当皇帝,可能还活在旧时代吧?
为此,武则天在除掉一些关陇贵族大佬之后,必然要进行的就是扶植亲和自己的庶族,之前我们也说过嘛,这皇帝和平民才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想去对付那些讨厌的门阀贵族们。这才有了司马光那句酸兮兮的话,也就是说她“虽然‘滥用官位收买天下人心’,然而不称职的就罢黜甚至下罪,明察善断,所以能人都愿意和她混”。而且武则天称——“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瓦解了门阀的“天生高贵”,而是让更多人“天生要强”。
当然了,武则天也特别喜欢那方面强的小帅哥。武则天执政后期,建立起了复杂的特务机构,往往还由她的男宠担任,权势熏天。而不知道是不是她逼死了长孙无忌引起了长孙晟的灵魂诅咒,在对北方民族军事上,武则天的道路其实是坎坷的,我们从西、中、东三路来看一下。
2.三路危机西路相对来讲是最顺的,但这是在李治还是皇帝的时代的事了,那时候唐朝的对外军事是到达了一个顶峰的,不仅仅灭掉了一直以来最为头疼的东北强权高句丽。西突厥也被彻底打服,唐朝大将王方翼铲除了西突厥最后一股强硬的势力——阿史那车薄啜,两方大战伊犁河。
图 伊犁河流域,也被称为“七河地区”我以前的文章也写过,这一地区是中亚最为“肥美”的一片沃土。如今新疆伊犁、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都在这里。
之前我们说了,这突厥本来战斗力挺强,但是屡屡败于隋唐,多半是因为这阿史那家族根本就统治不好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突厥汗国,内鬼频出。就王方翼打阿史那车薄啜这一战,一波曾经被突厥人统治的粟特人——炽俟部(音:赤骑),就当了这么个内鬼,他们的老大炽俟弘福,他不仅仅屡次作为特务给王方翼递交情报,更是在和阿史那家族们并肩战斗的时候临阵倒戈,唐朝一看你这真是忠心大大的,炽俟部就在唐朝大哥的帮助下迅速崛起,炽俟弘福更是平步青云,被封了一大堆的官。
前面我们也讲过粟特人的来源,这群人本是在中亚河中地区,逐渐在丝绸之路上定居下来的游牧雅利安人,和欧洲人、波斯人一样都属于“印欧人”,中国称呼他们为“昭武九姓”,称中亚城邦布哈拉为“安国”,称呼撒马尔罕一带为“康国”等等,没错,我的姓氏包括我们之后要讲到的大反贼安禄山,就都是来自这里的。
图 中亚另一个沃土——河中地区,在七河流域西南边不远,可以结合上一个图看。
而这个炽俟弘福所出身的家族,叫做——葛逻禄——可能大家现在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但是正是这个葛逻禄,要说他彻底改变了历史进程也不为过。
在唐朝的支持下,炽俟弘福被封为——招慰三姓葛逻禄使,三姓是啥意思呢?我们以前讲过,这个姓其实在古汉语里本来就是部落的意思,它本身和“性”、“生”同源,是拥有某一女性亲族作为纽带的部落代称,后来主演演变为我们现在“姓”的含义。
而这个三姓葛逻禄联盟,就是在唐朝的支持下,希望他们事实性的成为本来强硬的的两个部落——突骑施(七河流域)、样磨(喀什一带)的老大,然而这个突骑施一直以来并不怎么鸟这一套,更愿意做和唐朝友好的兄弟部落,不过这是后话了。
炽俟(葛逻禄)加上突骑施、样磨这两个部落,其实都多为被突厥化的白种人,所以这个“三姓葛逻禄”的名头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以一个印欧部落为核心的白种突厥人联盟,主要就活动于前面说的七河流域,也把势力横卧在前面画的大量中亚粟特城邦上面,因为葛逻禄人一直以来被黄种人的突厥人看成异类、地位很低,他们就更是抱紧了唐朝大腿,成为了看似非常忠心的伙伴。
这一战,也使唐朝彻底在中亚站稳脚跟,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王方翼大修重镇——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大派汉人驻扎,而这个地方,也是传说中李白出生的地方。
然而这李治一死,等到武则天当政,因为王方翼是唐高宗王皇后的外戚,这位女皇就因别人的罪给人家王方翼连坐了,最后被流放崖州在途中死去。足以看出武则天手腕之狠。
西突厥虽然平定,但是突厥的老家东突厥灭亡之后,王族阿史那骨咄禄以仅仅七百人——占领黑沙城(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打回自己的老家杭爱山,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燕然山。骨咄禄取代并没有做好领导者的回纥,重建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而此时正是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国内政局十分不稳,正忙于政治斗争的武则天,就像我前面讲的,杀了不少能打的将军,而有本事的很多也不愿意为武则天卖命而是忠于李唐。骨咄禄让弟弟默啜看家,自己亲征中原,搞的唐军节节败退,北方疆土被大量蚕食。而一直心甘情愿追随唐朝的回鹘也毫无办法,而且回鹘也很不爽,这大唐咋变了“大周”了?所以中线的情况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不久后,可汗骨笃禄死掉,他一直一来的好帮手,弟弟默啜成为大汗,猛攻唐朝的河西走廊,差点给这个细脖子扯断了,大有恢复到突厥汗国刚成立时候的荣光。
我们说了,武则天非常迷信,年号也极其奢华,696年,武则天改年号万岁通天,因为这时候国家的外患更厉害了——东边的一个本战五渣的小民族——契丹,造反了。
契丹到底源于什么民族,史学界一直也争议很大,我这里采取一个受支持比较多的,那就是这个契丹可能本来是臣服于鲜卑的乌桓人的一支,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乌桓,自从曹操跑到秦皇岛那边大败乌桓,还“东临碣石有遗篇”之后,这个和鲜卑渊源很深的民族就逐渐的消失在历史上了。
然而到了隋唐的时候,可就是“萧瑟秋风今又是”了,契丹在南北朝北齐的时候,就见于史书了,大约居住在西辽河一带,也就是现在内蒙赤峰、通辽一带,原则上属于现在的东北。它先后跟随柔然、突厥两位大哥之后,在唐朝不注意自己的情况下,迅速蓄力。契丹以“大贺氏”家族为首领,迅速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
但是契丹没想到的是,这唐太宗太能打了,这看起来强大的东突厥怎么这么快就被灭了?于是贞观2年,契丹首领大贺摩会、大贺窟哥,反戈突厥归附唐朝,为此唐太宗很开心,还赐给大贺氏“旗鼓”,做为汗位的象征。随后,唐太宗在现在通辽、赤峰一带设立“松漠都督府”,把大贺家族赐姓李氏。
图 契丹部的大致位置,其实也是我们的古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啊。
等到唐高宗的时候,契丹实际的首领的名字就很汉化了,是大贺窟哥的孙子——“李尽忠”。
可是这个李尽忠,确实有点对不起他的名字。万岁通天元年,李尽忠和小舅子孙万荣一起造反(这名字听着还挺东北),攻破营州(现辽宁朝阳),并且自称什么“无上可汗”。武则天说你这口气太大了,和我一起改年号?我们知道武则天不仅仅爱杀人,也特爱给人改名,于是他怒而给李尽忠改名“李尽灭”,给孙万荣改成了“孙万斩”。
虽然这一行为有点像无聊,骂街还称,但你改名也改不死人家啊。武则天的军队面对契丹的攻击,大败亏输,这一战也成了契丹“立国”之后的第一次大型胜利。
这后突厥可汗默啜一看,这个曾经的小弟契丹很棒嘛,这兄弟眼睛骨瘤一转,一想,我这要是假意和唐朝称臣,不仅仅可以免于和唐朝打仗,还能获得不少帮助,没准还能把小弟收回来。于是默啜可汗表示要帮“大周”征讨契丹。武则天竟然也没多怀疑,认为这样一来既能免于北方作战,还能雪耻东北,以狄治狄,岂不美哉?
于是她派使者册默啜可汗为为左卫大将军,不久后,默啜袭击攻击契丹大胜,武则天很开心的赐予他“立功报国可汗”。
然而默啜说我要你改名干啥,我要的是地和钱啊,随后于神功元年(又改年号了),对如今宁夏、陕北等地入侵,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武则天也着实头疼的很。
一年之后,武则天无奈,将大量谷种、杂彩、农器、铁交付默啜可汗,并允许其婚,并命淮阳王武延秀纳默啜的女儿为妃。
但是默啜可汗说你这不对啊,你把你武家人派过来怎么回事?我还真不稀罕,在这次失败的和亲之后,两方又打的不可开交,甚至知名的狄仁杰以及武则天的亲儿子李旦都上位了,而这年号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改。
最终在唐军多次失败并十分疲惫的时候,默啜请武则天,把他的女儿嫁给皇太子——李显的儿子,武则天也只能同意了,而此时的武后或许也觉得,这天下很可能没法姓武了。
武则天的这个儿子李显,确实水平不怎么样,他有个外号,叫“六位帝皇丸”,因为他爸是唐高宗李治,妈妈是武则天,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儿子是少帝李崇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皇族中也可谓是“家世显赫”。然而却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却夹杂在这么一群能人中异常疲惫,如果说给个历史评价,那就是活在三个女人掌控中的可怜人,而这三个女人,却也正好是他最亲近的妈妈、妻子和女儿。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他老爸李治死后,因为遗诏,直接让他即了位。但是这个时候的李显,还远远不了解自己老妈的手腕和野心。自以为是唐朝一把手的他,在青梅竹马的老婆韦皇后的篡夺下,打算把他老丈人韦玄贞提拔为侍中,以巩固自己的权力,老妈那边派人施压他不听,甚至还大放厥词说——朕并不介意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嘛,哈哈哈。
武则天一看你小子是不是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我有一千种方法让你混不下去,还有那个韦后,老娘一看你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怒而把李显废为庐陵王,并让他弟弟李旦作为太子。这庐陵王李显和他老婆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都是在逃亡的路上出生的,因为连包孩子的布褥子都没有,是李显用自己的衣服包裹才免于受冻的,所以被命名为“李裹儿”。在庐陵的时候,可以说是生不如死,每天随身携带三尺白绫等着自杀,而我们也知道,虽然李旦也当了几天皇帝,但是他深知她老妈武则天的目的,不久后武后就称帝了。
随着武则天在内忧外患中心力交瘁,尤其是全天下的人也并不心向她武家,她武则天自己还好,要是她那个侄子武三思,恐怕没过两天这大企业就要黄了。而在狄仁杰——你儿子当皇帝还会祭祀自己的妈妈,但是哪个侄子会祭祀自己的姑姑呢?——这样的话,最终庐陵王李显复位太子。
万年的武则天,对于朝政越发不关心,整日和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小帅哥玩耍。而这两个小帅哥自然也不满意成天伺候一个老太太,所以仰仗武则天的喜爱,开始肆意插手政治,在终于李唐老臣看来,让武后让位的日子也不远了。
神龙元年1月22日(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薛思行等人率领禁军500人,李谌、王同皎等大臣跑到太子李显那里,表示这皇位本应该是您六味地黄丸的,但是却被你妈无故废黜,而且小人当朝,天下百姓都希望您恢复李唐江山社稷,给大家一个太平盛世呢。
李显颤颤巍巍的想,你们这群人作死干啥,于是躲在宫里传话说——:“小人的事情该杀,但是皇上人家身体正不好,你这不是让人家担心嘛”。李谌一看你这个服不起来的窝囊废啊,你到底是多怕你妈,于是说:“现在宰相将军什么的都已经这样了,太子你要是不逼宫,我们全都得死,太子你别躲在里面不出来,你得亲自出来解释下”,李显一看没办法,只好出去。
没想到李显刚一出来,王同皎就把李显扛到马上带他到了他爷爷曾经兵变得玄武门,正好碰见张柬之他们在走廊砍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得脑袋,然后冲入到了武则天的长生殿。
武则天知道出事了,但是还是临危不乱的问道“是谁作死?”,张柬之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造反,我们已奉太子之令砍了他们,因为怕走漏消息,没有向陛下禀报”
武后一看,这李显竟然站在人群里呆若木鸡,就说到:“这事是你让干的?现在这哥俩已经死了,你可以回去了”。
李显刚要答应,这几个大臣桓彦范纷纷上前以武力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环顾四周,一看这一屋子人,没一个不是自己提拔上来的,尤其是崔玄暐更是她亲手扶植,她责问崔玄暐说:“你小子是我亲手提拔,就是这么报答我的么?”
崔玄暐正色道:“我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报恩陛下啊”。
武则天早已立李显为太子,所以并非不像传位,但是她或许真的不放心这个儿子去当皇帝,但是事已至此也就只能霸王硬上弓了,两天后,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复唐国号。
这一政变,因发生于武则天神龙年间,所以听起来非常霸气,史称“神龙革命”。
此时的武则天,很可能也看到了自己的孙子李隆基的才华了吧。
3.四次政变,唐明皇帝前面已经说了,这个唐中宗李显啊,虽作为皇帝,但是一生都没能逃脱自己最亲最爱的女人的掌控。就算是这场看起来畅快淋漓的“神龙革命”,李显也并未起到一个多么积极的作用,无非就是一杆大旗罢了,要不是被王同皎扛到马上,可能也就不存在这次政变了。
重新登基的李显,对那些帮他上位的大臣将军并没产生太大兴趣,他最心心念念的,还是曾一直和自己患难的老婆孩子。当年在逃亡的时候,李显就和韦皇后说——“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咱们重见天日,你想干嘛就干嘛,我什么也不管。
可怜李显,还真就什么也不管了。
韦皇后这个和唐中宗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夫妻,等重见天日的时候,她不仅仅想以皇后身份把这么多年的苦补偿回来。或许是天生,或许是多年的迫害,总之这个野心越来越膨胀的女人,看待在母亲淫威之下颤抖的老公越发不顺眼,而自己却想成为她婆婆一样的——呼风唤雨、权倾天下的女人。
早在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敬晖就告诉他,你杀了张氏兄弟这俩小白脸,还不如狠狠心直接把武三思给杀了,否则你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而张柬之却认为,我们李显皇帝虽然看起来没啥主意,但很可能是韬光养晦,等陛下登基亲自杀了武三思,岂不立威么?
可怜李显,还真不是韬光养晦。
就这样,本来应该是死对头的武三思和韦皇后,两人反而是一拍即合。经武则天头号特务头子上官婉儿引荐,韦皇后迅速和武三思勾搭在一起,李显皇帝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总之全朝大臣都知道皇帝带的不是黄帽子而是绿帽子,但是李显自己却全然不知。不过朝廷大权基本全部由韦皇后一手操纵,李显也确实有可能是真不知道。
总之韦皇后和陪着乐呵呵的李显一起掌控朝廷,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又是那个当年被称为“李裹儿”的安乐公主。这安乐公主可能也是遗传了她奶奶武则天以及妈妈韦皇后的基因,同样一心想当一个武则天,我们讲完这段故事大家也会发现,武则天绝对可谓是给大唐的女人们做了一个绝佳的表率。
因为李显和韦皇后唯一的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在李显被流放的时候,被武则天给杀了,这就导致太子只能立并非韦后所生的儿子李重俊,所以李显对这位太子好感也并不大。李显曾经就对着安乐公主说,你妈要是当了女皇,你就是皇太女,照这个架势下去,估计李唐就回归母系传播了。皇室不安稳,人民也不太平,此时的唐朝比起开国的时候,因为人口的增长也已经出现明显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的状况,外敌后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也不是吃素的,可以说唐朝此时的状况并不乐观。
安乐公主虽然嫁给武崇训,却也暗中勾搭他兄弟武延秀,这武三思和他老丈人李显一样,不知是装傻还是真傻,反正一概不知。
总之,随着韦、武集团的权势熏天,当年那个把李显抱到马上的王同皎越来越坐不住了,打算诛杀武三思家族,没想到被墙头草随风倒的诗人宋之问给举报,最终落得一死,而武三思大量架空、清除神龙政变的功臣。并唆使安乐公主和李显要那个“皇太女”,最终太子李重俊坐不住了。
唐中宗景龙元年,李重俊带着一千三百来禁军,冲入武三思的府邸,诛杀武三思、武崇训父子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闻讯逃走。那么事实上,这次被称为“景龙政变”的革命就算失败了,最终李显抓住太子,竟然砍了自己的亲儿子,放在太庙祭奠武三思、武崇训父子。
无论这一行为是自己老婆女儿逼的还是自己本意,总之这样一个皇帝,这把椅子也坐不了多久了。
710年,也就是景龙政变之后3年,中宗李显暴毙。按照《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因为韦皇后私通帅哥的事情败露、安乐公主又急于当皇太女,李显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用毒饼给毒死了。但是《旧唐书》却并没有记载这件事情,而且李显死后,安乐公主也并未如愿当上女皇,而是由李显的四儿子李重茂(唐少帝)即位,虽然这哥们只是个韦皇后的傀儡。
不过我们知道的是,唐中宗李显仅仅驾崩三个多月,李显弟弟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就联合了一直看韦氏不爽的,武则天最喜欢的女儿太平公主,策划诛杀韦氏的行动。
这一次行动非常秘密,甚至李旦都在事成之后才得知。而李隆基本就颇有威望,更别说他姑姑太平公主,这样一来,禁军被大量策反,韦后被乱军斩首,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接连被杀,史称唐隆政变。
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李显是不是被韦皇后她们毒死的,但最起码可以证明,这两位女强人政治手腕并非高明,准备也并不充足。而毒死先帝的话语,都是从李隆基嘴里喊出来的。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因此被“封”——韦庶人以及“悖逆庶人”。
安乐公主成了悖逆庶人,皇帝梦也做不得了。随后,李隆基把这次政变的事情告诉爸爸李旦,并拥李旦复位皇帝,所以唐朝皇帝表出现了很好玩的状况,那就是——“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李旦。”
和武则天一样,描述太平公主的电视剧、电影也非常之多,所以前面我也没用太多笔墨来描写这位公主。不过细细看来,太平公主才是武则天所有子女中最像自己的一个,无论是在武周还是韦皇后专权的时代,朝中都敬让太平公主三分,若没有这位公主,李隆基也很难异常顺利的杀掉韦、武势力,成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的这次兵变,本并没太把李隆基这个侄子放在眼里。她只是单纯的觉得韦皇后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罢了。而皇帝李旦也和妹妹关系极好,这位皇帝对政治不太关心,所以每遇到事情,基本都要询问太平公主才决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越来越觉得这个李隆基不一般,他的才思以及政治手腕,甚至可以压过自己这个姑姑。不仅朝中大量人才为太子马首是瞻,就连李旦也都开始先询问太子,然后再询问自己了。
所以,我们的太平公主着急了,她失去了年轻时一直以来的静观其变和沉稳,开始打算先下手为强。她不断的和哥哥表示这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当皇帝。李旦也不是不知道这些政治斗争,一咬牙一跺脚,直接禅位于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你也别总和我这边吹耳边风了。
就这样,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极大压力下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玄宗了。
玄宗即位之后,太平公主更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篡权行动,然而消息灵通的李隆基早已知道太平的密谋。他深知原来自己还是个太子的时候,其实并不方便下手。然而如今当了皇帝,这也算是自己爸爸有意无意送给自己的一个大礼啊。
713年,太平公主孤注一掷,联系羽林军打算起兵夺权废掉唐玄宗,李隆基与郭元振、高力士等亲信先下手为强,假传太平公主的党羽——宰相窦怀贞等全部党羽,在朝堂之上杀之。
其实我们可以顺便说一下这个窦怀贞,他可谓是和宋之问一样,虽然溜须拍马厉害的很,但是战略眼光总有问题,站队老是站错。因韦皇后他爸叫韦玄贞,他为了讨好韦皇后,特意改名为“窦从一”,表示不敢和皇帝老泰山同名,从一而终侍奉皇后。韦皇后也很开心,然后就……把自己的老奶妈赐给了这个窦怀贞,窦怀贞不但不拒绝,还大肆宣扬,表示自己是皇后“奶爸”。
不过随着韦后被杀,这哥们立刻就砍了自己家老太太的脑袋。表示一心一意追随太平公主,为她马首是瞻,所以太平公主的这次事变,窦怀贞也就首当其冲的参与了进去。失败时候,唐玄宗学习了他奶奶的改名大法,给窦姓这一支赐姓“毒”......方才痛快。
要么说,这一群人真是乌合之众,太平公主一看我这后下手的遭殃了,逃入南山佛寺,李旦出面希望能宽恕太平的死罪,唐玄宗表示不可能,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家中,她的亲信中,只有儿子薛崇简一直以来劝阻他妈,免于获罪,并被李隆基赐姓李。
因为此次政变发生在唐先天年间,又被称为“先天政变”。
至此,从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直到先天政变,唐朝从武则天死后的女强人争相夺权的混乱中走来,进入到了中唐最为稳定的时期。为了庆祝革命成功,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至此,我们熟知的开元盛世,就这样开始了。
4.后突厥汗国的灭亡及回鹘、葛逻禄的兴起我们前面说的唐中宗李显,虽说在宫廷斗争中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也算是维持住了李家的江山。而且李显这个人虽然玩政治不如他妈,但是他在位期间,军事上确实捷报频传。中宗复位之后,唐朝的将士们也开始恢复上下一心,更加的尚武有力。就在景龙政变的那个景龙元年,唐中宗大量招募人才士兵防备默啜。
《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
广积粮,高筑墙的唐军遂大破突厥,默啜一看打不过唐朝,又跑去攻击名义上臣服唐朝的突骑施(前面讲到过),唐大将张仁愿正是利用这一次机会,利用中华帝国一向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在如今的河套地区构筑西、中、东三坐坚城,仅仅花了60天,随后又设置烽火台1800所,相互呼应,打好信息战。
图 唐朝东西中三线的状况。
就在李隆基称帝的前一年,毫无办法的默啜可汗,只能请和,以金山公主许嫁默啜,默啜穿唐朝衣冠,向唐称臣。
不过,继任的唐玄宗,却不想继续靠着和亲过日子了,制定了对东突厥“加强防御,待机击破”的方针——开元元年,默啜表示你爹说要把金山公主嫁我这边,没想到玄宗反悔,非说要换个人。默啜怒而让他妹夫石阿失毕围攻唐北庭都护府,也是当时唐在新疆北部的重镇,北庭都护郭虔罐大败后突厥军,这领头大将石阿失毕因因为恐惧,投奔唐朝,没想到唐玄宗反而把金山公主赐给了这位降将。
此时的默啜已经有点输不起了,只能说无论啥人,你就嫁给我,咱还是维持友好吧。没想到玄宗断然拒绝,并和西边的葛逻禄、突骑施联系,打算彻底灭掉这个后突厥。
但这个葛逻禄此次变现极差,后突厥大破这群大鼻子突厥人,唐没办法,只能策划大军救援这群不成器的小兄弟。没想到自认为自己很厉害的默啜,最终还是败在了轻敌上,此时的突厥汗国因为连年交战,突厥内部的诸多部落,仆骨、同罗、拔野古、覆罗等一系列部落,自然也厌恶阿史那家族的统治,转而和唐朝结盟,唐朝也派了不少人作为“政委”进入这些草原部落,指导他们对抗突厥。
而自以为聪明的默啜,想要避开唐军,转而攻打弱小的拔野古部落,本来迅速取胜的默啜,被一个叫颉质略的马仔在草丛里,趁其不备,一刀解决了他的性命。
后突厥的中兴之主,也是最后的雄主,默啜可汗,就这么在阴沟里翻了船,估计正在大肆举兵打算决战的唐玄宗,心里也是日了狗。
默啜一死,突厥可就没啥能人了,他儿子拓西非要自称可汗,这位小兄弟或许还想完成老爸未竟的事业。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叔叔、默啜的弟弟阙特勤所杀,阙特勤反而奉哥哥默棘连为可汗,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这个人,算是突厥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位可汗了,这兄弟击退了唐玄宗的征讨大军,但是却极其绝望,他料想到自己如果和这么一个大帝国耗下去真的是没什么希望,所以竟做了一个大胜之后反而称臣纳贡的可汗,颇似300年之后,那个打败契丹却进贡的宋朝了。
不过在中国的史书中,我们很难走进这位可汗的内心世界了,只知道这位可汗“请父事天子”。就算后来,强大的吐蕃和毗伽可汗约定夹击唐,毗伽可汗转身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隆基。
在我们的史书记载上——731年(开元18年),毗伽的左膀右臂阙特勤去世,唐朝表示非常悲痛,派画师、工匠协跑到北方,为阙特勤建墓立碑。
100来年前,1889年,已经全面把爪牙伸向蒙古的俄罗斯,在那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他们在荒原上,发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碑刻,这石碑一边刻着汉字,一边刻着突厥文,等翻译过后,没想到正是那个淹没在史书里1000年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
图 汉文和突厥文的阙特勤碑。
这个碑的汉文那一页,真是一个表达两族之间睦邻友好的文书典范——
受逮朕躬,结为父子,使寇虐不作,弓矢载橐,尔无我虞,我无尔诈。…………沙塞之国,丁零之乡,雄武郁起,于尔先王,尔君克长,载赫殊方,尔道克顺,谋亲我唐,孰谓若人,网保延长,高碑山立,垂裕无疆。
然而到了突厥文那一边,估计唐朝工匠根本搞不明白啥意思,就这么给刻上去了——
在南方,中国人是敌人。在北方,九姓乌古斯(主要是回纥)是敌人,黠戛斯人、骨利干人、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等全都与我们为敌。我父可汗(指骨咄禄可汗)征讨所有这些族群。 他征战四十七次,打了二十仗。承蒙上天的恩宠,他夺取了曾经有国之人的国土,俘获了曾经有可汗之人的可汗,他镇服了敌人。他令强大的敌人屈膝,高傲的敌人俯首。(我父可汗)在创建如此强大的国家,取得权力之后,弃世而去。……我叔可汗(指默啜可汗)任为可汗之后,重新组织和养育突厥大众。他使贫者变富,寡者变多。……与我叔可汗一起,我们向东一直征战到绿河与山东平原,向西征战,则远抵铁门。越过曲漫山,(我们曾征战到黠戛斯人之地。……突骑施可汗(及其民众)本是我们突厥人,由于他们的愚蠢以及对于我们的背叛,他们的可汗被杀了,他们的伯克(贵族)们也都被杀。原来的老爷成了桃花石(中国人)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中国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突厥官衔,在中国的伯克们那里获得了中国人的官衔,并听从于中国人可汗,为他服务五十年之久……(中国人)给予我们大量的金子、银子和丝绸。他们的的话语始终甜蜜,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中国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中国人便萌生恶意。中国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
说实话,不仅仅正反面放在一起看起来有点讽刺。但看碑文后面,怎么还感觉有点悲怆呢?
不过我们也能从这个文章看出来,毗伽可汗为什么那么坚定的依附唐朝了吧。
阙特勤碑至今都是研究古突厥文的一个重要文物,非要冒称自己是古突厥人的土耳其也把这个碑文复制收藏。
中国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
巍巍盛唐,在一片祥和之下,是否还隐藏着讲讲到来的巨大危机呢?
就在唐玄宗派人跑去立阙特勤碑的时候,安禄山还在幽州偷羊,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了他,正准备乱棍打死。
安禄山大约出生在武则天执政末期,也是后突厥最为兴盛的时期。他老妈是突厥的阿史德氏,现在看来应该是个衰落的贵族,是一个突厥巫师,而他爸爸是个粟特人,只知道姓康,所以从血统来讲安禄山是个粟特和突厥的混血。因为父亲早死,同样是粟特人的突厥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了他妈,这安禄山也就改姓了安。
所以不像很多电视剧把安禄山拍成一个又黑又壮的大汉,这兄弟年轻的时候,最起码是个“混血”,很可能长得还很不错。
安禄山和他后爹安延偃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却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安思顺互相欣赏,因为生活在粟特人这种大家庭中,他很可能继承了这个族群一直以来的传统,史书记载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成为了边境口岸幽州的办事员(牙郎),现在看来也是在体制内进行对外贸易的体面工作了。
不过不知道是安禄山工资太低还是天生顽劣,就像前面说的,这哥们偷羊被抓,就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想要打死他的时候,安禄山大喊:“大人您在这边混,难道就不像多消灭几个胡族么?”张守珪一看这兄弟临危不乱,还很有底气,长得也很不错,就给他放了,反倒命令他和发小史思明对抗前来骚扰的胡虏,安禄山和史思明百战百胜,很快就碑升为偏将。不过这张守珪总觉得安禄山太胖,安禄山就为了减肥不吃饭,张守珪越来越喜欢安禄山,直接就把他收成了干儿子。
这个起家之路,怎么看都有点像朱元璋啊。不过这个时候的安禄山,是打死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以一个胡人身份彻底搅乱大唐的命脉的。而且此时的后突厥汗国,已经快完蛋了。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域的那个突骑施,就是阙特勤碑里面说本是突厥却反叛自己的那个。这个突骑施在唐朝眼里,其实一直都不是个多么忠心的盟友,因为这群兄弟虽然不爽突厥的阿史那家族,但是也并不想一直作为唐朝的附属存在。
但是事实上,突骑施在所有突厥人部落中,忠心程度应该是仅仅次于回鹘的存在了,甚至作为一个西域部落,人家的钱币可是正经的中国圆形方孔钱——
图 突骑施货币。
我们直到,这默啜可汗和唐朝打仗,突骑施也是作为唐朝一方冲锋陷阵的,没想到自己的老大娑葛都被默啜给擒杀。危急存亡之秋的突骑施,在一个别部车鼻施首领——苏禄的带领下,重新整理部众,在默啜挂掉之后,重新成为西域强权。
其实这个车鼻施,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那个唐朝大将军,灭亡高句丽的大功臣契苾何力的契苾部,只不过在东突厥叫契苾,在西突厥变成了“车鼻施”,其实就是音译的问题。
苏禄这个人,看来和契苾何力也算是同族,在行为上却和他这个远房亲戚不太一样了。苏禄可汗在已经迅速向东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口中,起了个“抵顶者”的外号,据说苏禄面对阿拉伯军队百战百胜,大大延缓了西域伊斯兰化的进度。
苏禄在屡次击败穆斯林军队后,趁乱包围了归唐朝控制的阿克苏,并多次骚扰如今新疆的焉耆、轮台(库车)、喀什和于阗,并占领了唐朝重镇碎叶城,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托克马克。
不过我们之前也讲了,这些能征善战的少数民族首领,因为不怎么会中原皇帝的组织术,往往都会引起部族之间的嫉恨。738年,苏禄被一个手下的首领莫贺达干杀掉,伺候突骑施就开始一蹶不振,突骑施本来的老大娑葛称“黄姓”,同车鼻施部落的苏禄后代“黑姓”互相血族仇杀,突骑施就这样逐渐衰落下去。而此时的唐朝又开始大力的扶植前面说的葛逻禄,葛逻禄以炽俟这样的白人部落为核心,开始大量收编突骑施残余势力,加上喀什一带的样磨——三姓葛逻禄联盟正式取代曾经的突骑施,成为西域霸主。
玄冥封域,乌丸苗裔。向化称臣,策名谒帝。纠纠龙骧,副临节制。昂昂武贲,式司羽卫。报国忠公,承家继世。上天不吊,哲人云亡。合祔元吉,终然允臧。鸾昔孤瘗,剑今双藏。寘铭翠石,颂德玄堂。古原之上,松柏苍苍。——葛逻禄贵族炽俟辿墓志(唐)
而就在阙特勤碑立下之后不久,毗伽可汗就因权力斗争而死,此后就再也没出什么能人可汗,就算有也一并被唐朝收买。742年,回鹘、葛逻禄、拔悉密三部联合击杀突厥可汗骨咄,共推实力并不强大的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鹘首领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首领分别为左右叶护,此时,唐的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和三部一同绞杀后突厥最后势力。
随后,回鹘的首领骨力裴罗又一次联合葛逻禄击败拔悉密的颉跌伊施可汗,把突厥人那些尊号全都加到自己脑袋上——自立为“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并建立以回鹘人命名的——回鹘汗国,汗庭仍位于杭爱山。
当然,我们应该还记得他爷爷吐迷度的那句——
“生荒陋地,归身圣化,天至尊赐官爵,与为百姓,依唐若父母然。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世为唐臣。”
745年,骨力裴罗杀掉了后突厥的末代可汗——白眉可汗,他把白眉可汗的脑袋送到长安邀功,至此阿史那家族的“突厥汗国”统治正式的结束在历史上,唐朝给骨力裴罗封官进爵,长期保持了极度的友好。
位于如今蒙古的回鹘汗国,承袭了东突厥的所有地盘,却成为了一个最为温顺的存在,他们和唐、突厥汗国打了太久交道了,他们深知如果自己有二心,这个大唐帝国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付自己。而回鹘(Uyghur),也就是“维吾尔”这个名字,也最终彻底的留在了中国历史上。
当然,你会问,这维吾尔人不是在新疆么?这就是后话了。
图 回鹘汗国、葛逻禄联盟的兴起。
但是北方安定的唐朝,开元盛世的唐朝,却要面临内外两个更大的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