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了一家中国人在美国开的工厂,这是中美关系里,一只可以解剖的麻雀

这家中国工厂叫Sunfiber,一位浙江女老板开的,工厂给美国人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大多是工人。

事不大,但很有代表性:

——说明如今的美国人,内心对中国的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

——也说明中国人和中国企业,面对如今的美国,到底该怎么办。

我讲讲这厂子的故事:

这个中国Sunfiber工厂,开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我知道,这地你可能都没听过。那就对了,这是个深红州,“红脖”老家之一,没啥人去,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地价便宜。开工厂要有土地啊。

那的地方政府,跟华盛顿对中资企业的态度很不一样,各种希望中国企业去投资设厂。毕竟,地方要生存,光靠漂亮话,变不出GDP和就业。这个南卡州,中国居然是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德国、加拿大。

我知道,说到这,你可能会想到曹德旺跑到美国开工厂,遇到的一堆大坑。

但这家工厂,成功避开了很多坑。

工厂做什么?——它把回收来的旧塑料瓶、塑料袋,通过咱自主技术,转化成纤维。这种纤维,就是如今很多枕头、靠垫、沙发里的填充物。

是的,枕头里早就不用荞麦皮了,很多用的是这种纤维。

看到这估计有人会想,这算不算“黑心棉”?

其实这正是这个Sunfiber老板在美设厂的第二个原因:美国人认可度高、销售渠道好——很多美国人,对这种废旧塑料制成的纤维,不仅不排斥,反而以买它为荣,认为自己为环保做了贡献。

咱都知道,塑料垃圾污染很可怕,几百年都降解不掉。“你随手一扔,它耗尽一生”——网上总看到海龟被塑料袋套住、长成畸形,或者海豹的嘴被塑料盖扣住、活活饿死……想解决这事,光靠大家心存善念、不乱扔垃圾,远远不够,关键靠产业和科技!这家Sunfiber就是干这个的。

这也从侧面给我们提了个醒,至少在10年前的2012年、Sunfiber决定在美设厂时,中国人在环保产品的消费理念上,跟西方有差距——我们对一些科普宣传得不够,导致民众对环保的新产品抱有怀疑。科普不到位,骗子再多点,消费者不买账,做环保类企业就不好赚钱。

除了美国消费者愿意买产品、南部地价低,Sunfiber决定在美设厂的第三大原因,是美国能源便宜!

你想啊,把废旧塑料变成纤维,第一步就是高温融化塑料,这能耗非常大。然后再把融化后的塑料拉成丝,之后把丝状物变成螺旋状、波纹状,再一冷却,弹性就出来了,就可以做成纤维的软乎乎又有弹性的填充物了。

中国毕竟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于美国,所以虽然美国人力成本高于中国,或许还有别的大坑,但Sunfiber在美设厂,相比于在中国设厂,【综合成本低】,而且【销售渠道好】——在商言商,这是盈利的前提。

除了盈利,Sunfiber去美国设厂,也是中美优势互补的体现——我们既利用美国特点赚了钱,还给美国创造就业,还环保,一举多赢。

Sunfiber总裁孙亚今天跟我们说:“我的生意很崇高,但我的生意也要赚钱。赚这个钱,关键要把技术做到极致!我们在各个技术环节都做到极致,大幅降低成本。”

是的,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外因。真正厉害的是自主创新。想赚钱,不能光靠大环境,选择和努力都重要。

所以我说,虽然这只是一家200名员工的民营企业,但它却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案例,反映了很多问题。

【中美之间出现这样的麻雀,需要什么?】

1、需要美国市场稳定,投资环境可靠。当地多名官员,如南卡州商务部长Harry Lightsey、工厂所在地Chester经济发展局长Robert Long等,今天都对我们讲了中国投资拉动当地就业,认可Sunfiber给当地创收。Sunfiber说,建厂第二年就开始盈利,还会继续在美扩大投资生产。

2、需要我们企业足够硬核!技术创新是根本。

3、需要我们企业对美国当地足够了解。投资要有眼光,不能看到一个利好(比如土地便宜)就盲目乱投,一定要考虑综合成本、综合收益。还要积极融入当地,这家Sunfiber在当地资助了双语学校,那的美国小朋友都学中文,家长老师孩子都对这家中企很有好感!

当然,做企业不可能不遇坑。

远的不说,就在今天采访时,当地突发龙卷风,结果你猜怎么着,咔嚓,电线杆刮倒了,工厂彻底断电了!

这很美国……基建确实老旧。但要知道,这种工厂,设备一旦停电,里面用超高温融化的塑料,很快就会冷凝!停电半小时以上,工厂的损失就以几万美元计——估计他们要跟美国打索赔官司了。这也很美国,政府救灾抢修等工作,实在没谱。

此外,美国对废旧塑料回收率并不高,导致工厂原料供应难以增长。比如美国对塑料瓶回收仅28%,据说中国现在能达到80%多;德国97%,确实厉害。

麻雀解剖完了,无数只这样的麻雀,就是中美合作的可持续性和对人类命运的贡献。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麻雀,也一定要对美国人和中国人多讲这些麻雀的故事。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