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之殇
文 | 张锐 颜琨
编辑 | 吴燕雨
开始进入第52个年头的TVB,是香港影视兴衰沉浮的符号与缩影。半个世纪的时间,TVB不仅一手创造了工业化的艺员培养和剧集生产模式,更是引领了整个港剧的黄金时代。而今天,伴随着港剧市场的没落,以传统为傲的TVB正在被新的时代抛弃。作为TVB节目及制作的副总经理,杜之克身在其中,更能感受TVB面前的巨浪滔天。在互联网新渠道的冲击和内地电视的强力竞争下,TVB还能再创造一个辉煌历史吗?
杜之克来内地的频率明显变快了。
两个月内,他来了5次北京,周转在拜访视频平台公司、各种影视研讨会上,跟各个环节的人交谈、学习、充电,然后再飞回香港。在2018年年末的“Sir电影首届文娱大会”上,他和助理一刻也不懈怠,在本子上认真记满了笔记。会议结束后,他又抓紧机会找到视频平台的人询问短视频发展的问题,谦虚地像个“小学生”。现场的人很难把这个头发花白、语言温和的人和他显赫的身份联系在一起——香港TVB节目及制作副总经理,TVB高层之一。
杜之克在sir电影文娱大会上
“我下个月还会再来”,杜之克向周围的人挨个打招呼,“以后在内地的时间只会更长”。2018年是杜之克进入香港电视行业的第33年,加入TVB的第6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变化太快了,而且新的东西来的太急了”杜之克告诉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我也希望团队里面的其他同事也都过来,多一些了解,不然真的会落后很多的”。
杜之克发出“真的会落后很多”的感慨,是因为TVB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最辉煌的时候,TVB是冲出亚洲,辐射全球的华语电视台。而随着香港媒体环境的变化,仍然固守传统的TVB很快开始面临收入下降、人才流失的问题。为此,杜之克开始尝试学习很多电视行业之外的知识—短视频、直播等等,他对行业的好奇心仍在,但明显已经感到“心血不足”,他向毒眸感叹说:“年龄大了,最近几年是身体和精神消耗最大,TVB也追赶地很辛苦。”外部环境严峻,杜之克也深知TVB内部江湖的不平静,他愿意接受外界的意见,表现得谦和有礼,被人亲切地喊做“杜先生”,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
当需要淘汰掉一些人和机构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一家公司很尊重、照顾老员工,但前提是老员工不能够阻碍公司的发展,令20岁、30岁那一批将来没有工作”。TVB,这艘花了52年的时间建造起来的巨轮,正在杜之克为代表的高层的努力中,“趟着”大影视行业的波涛,缓缓转向。
春天结束
1995年,入行整整十年后,杜之克每天醒来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电视行业,如果去做制作的话,我应该怎么做?彼时,他供职于亚视,从事了多年的采购和节目编排工作,周围的同事几乎都有TVB工作的背景,他最大的梦想是“击败”TVB,“大家目标清晰,就是怎么和TVB斗,做到TVB做不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好玩了,好玩到常常会忽略掉自己的状态。”当杜之克梦想“击败”TVB的时候,TVB正凭借《大时代》《天地豪情》等电视剧的热播,成为影视行业的霸主,风头一时无两。《陀枪师姐》《天龙八部》等一系列作品被视为华人影视经典,就连每一年TVB举办的万千星辉颁奖典礼都备受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关注。杜之克告诉毒眸,TVB的人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因为TVB的剧真的太重要了,对于每个市场都很关键”。
热播的《大时代》
不单单是TVB,那段时期也是整个香港电视在内地“高歌猛进”的阶段。当时,和TVB齐名的电视剧制作公司还有亚视,其作品《大地恩情》《大侠霍元甲》《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电视剧同样在内地风靡一时。面对制作精良、演员专业的港剧,刚刚起步的内地电视剧几乎“叫苦不迭”。在港剧最辉煌的时候,供职亚视的杜之克隐约之中产生了“危机感”,他发现自己长久以来从事的采购工作也许需要改变,意识到“制作”才应该是影视行业的中心环节。
他开始频繁前往内地,每周都要去几个不同的地方,从南京到北京,回香港前,还要再去看一下广州,内地市场的每一点变化都让他兴奋。尽管当时大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制播分离,但是影视的主导权仍然在电视台手里。“当时港剧解决了电视台就解决了一切,更无需考虑电视剧的制作方”。杜之克向毒眸回忆当时的情形。然而,杜之克心里有根弦一直绷着,内心的声音提醒他,不知何时“内地”的冲锋号角便会真正响起。“中国内地的电视剧的市场会慢慢规范,规范以后会有进步、会有突破,突破以后会变成强敌,这个我向来都知道,我只是不知道进程的时间表”。
短短五年后,冲锋号便击垮了港剧的内地“美梦”。200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规定港澳台合拍剧和引进剧等不能在内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这一保护性政策使得港剧开始失去内地市场。此消彼长,内地影视剧得以顺势崛起。全国网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央视相继播出《大明宫词》(2000年,5.78%)、《大宅门》(2001年,15.01%)、《荣誉》(2003年,10.8%)、《成吉思汗》(2004年,6.3%)、《亮剑》(2005年,8.4%)等收视位居当年第一的剧集,内地电视剧的类型不断丰富、质量逐渐提高。2006年,湖南卫视引进TVB的《金枝欲孽》,以平均收视率达到2.25%的成绩在湖南卫视所有电视剧收视率排名第11,这已经是港剧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了。这时候,港剧在内地市场的衰落几乎已成定局,零星的爆款也早已无力回天。
《金枝欲孽》
杜之克习惯把这个时候的TVB形容成乌托邦:在一个小机构里面,创作、制作的人各司其职,不要见客户谈合作,考虑工作以外的事情。“这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曾经有很长的时间,公司是这个状态,太重要、太美好了。”但是,毫无疑问,现在这个状态已经无法适应这个世界了,“这种状态不允许你接触外面的问题,看到外面的世界”。作为曾经的港剧霸主,TVB行走地“愈发笨重”了。一方面,在电视剧制作上已经找到“规律”的TVB继续拍摄着固定时长的电视剧,但它面对的市场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2008年,香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遭遇金融风暴。Youtube进入香港,TVB则把收费电视20%的股权转让给Gemstone Pacific Limited。
TVB收费电视
在港剧市场最低迷的时候,2008年,杜之克决定再一次转向了——理解电视技术。把这一年进入收费电视领域视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熟悉传统电视制作流程后,进入电讯盈科,他开始尝试理解技术,学习影视和互联网以及传输技术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对于技术,我幼稚园都没有毕业,理解的非常不够。从那个时候我才真的懂一点,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这个时候,从亚视起步,到Stareast、有线、商台及nowTV等,杜之克的名片已经换了30多次,每一次变化,他都会学到全新的东西。他说,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了,需要对社会保持“谨慎”和“敏感”,充满好奇感,否则“不能生存下去”。2012年,TVB这艘航行了45年之久,见证了香港电视剧风雨的巨轮终于面临搁浅的问题。杜之克说,从利润的角度来说,TVB的营收记录正是在这两年创造的,但是从市场地位来讲,他觉得TVB已经不复荣光。
尽管在香港市场上,TVB的实力仍不能小觑,但优爱腾的崛起开始让内地在剧集制作上有了比TVB更强大的资金实力,市场早已易主
。
《延禧攻略》香港热播
对于内地观众而言,优爱腾的崛起在改变他们的看剧方式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内容。港剧对于内地观众而言只是众多类型中的一个。2015年,《琅琊榜》《花千骨》《伪装者》成为年度爆款;《暗黑者》《盗墓笔记》等开启了属于网剧的新时代。TVB在这一年却颗粒无收。杜之克意识到了时间带来的消磨力量,“TVB好像变成了每个人回忆中的东西,每个人都记得,但是它有什么吸引你呢?好像说不出来”。
第二年,作为老对手的亚视,宣布倒闭。在引进内地剧集的同时,和流媒体的合作成为重塑TVB形象的手段。2017年,TVB和爱奇艺首部联合出品的《盲侠大律师》上线,在内地重塑TVB形象的工作正式开始。此后的《宫心计2深宫计》《使徒行者2》《再创世纪》面世,TVB和流媒体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杜之克说,在联合出品定制剧中,TVB主要负责制作,但有了流媒体对成本的分摊和对项目的把握,整个项目制作会更加迎合内地观众的喜好。
myTV SUPER与迪士尼的合作
myTV SUPER初具规模后,去年7月,新产品“bigbigchannel”上线,该软件利用剧集衍生的恶搞二次创作、艺人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吸引20岁上下的用户。之后,为了打通电子贸易,于7月上线bigbogshop。该软件至今下载用户超过300万。谈到如何逐步适应这些变化的,杜之克常常显得云淡风轻,但是在真正经历这些的时候,他的纠结和“痛苦”却不足为外人道。“我们以前是追赶我们理解的东西,我们现在是追赶还没有理解的东西,这个真的很痛苦,但是这个必须要熬过去的”。
追寻年轻人的“老年”TVB
TVB再也不能通过一个单一的电视平台留住今天的年轻人了。数据告诉杜之克,同样的内容在TVB不同的平台年龄层观众也是不同:翡翠台的观众中位数是50岁,OTT平台是40岁,bigbigchannel则是20—30岁。因此,TVB年轻化的思路很清晰:开拓新的平台,适应年轻观众的观看习惯。在电视台继续服务原有的年龄层观众,在新的平台上继续和年轻人进行沟通,“你希望用同一个平台去满足年长的观众和年轻的观众,本质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