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51万国人的大型研究:乳制品摄入与特定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癌症是全球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12月30日,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上升至1000万,新发病例数跃升至2300多万。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约300万的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高发癌症。
已知包括吸烟、慢性感染、女性生殖因素、饮酒以及潜在的某些饮食因素,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不足以及较高的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是癌症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然而,关于食用乳制品与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研究结果。一些主要针对西方人群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显示,食用乳制品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却增加了前列腺癌风险,但尚未发现乳制品与乳腺癌或其他类型癌症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
在东方人群中,很少有同类大型前瞻性研究。而且,东方人消费乳制品的数量、类型,以及代谢乳制品的能力也与西方人存在显著差异。
2022年5月6日,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协作组、北京大学、牛津大学、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河南省疾控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超过51万中国人群随访11年的数据,发现食用乳制品与特定癌症风险增加有关。该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同时为中国癌症预防的饮食建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为了确定乳制品是否会对中国人群的癌症风险产生不同影响,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中国嘉道理生物库中510146名30至79岁参与者的数据,其中59%为女性,41%为男性。所有人均没有患癌史,并在入组时完成了一份关于不同食品(包括乳制品)食用频率的调查问卷。随后,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三组:经常食用乳制品组(每周至少一次)、每月食用乳制品组,以及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组(非食用者)。
总的来说,20.4%的参与者经常食用乳制品(主要是牛奶),11%的人每月食用乳制品,69%为非食用者组。研究人员估计普通消费者的平均乳制品摄入量为80.8克/天,所有参与者平均摄入37.9克/天。
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11年的随访,并利用国家癌症和死亡登记数据以及医保记录来确定新发癌症病例。
在随访期间,总共记录了29277例新发癌症病例,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6282例),其次是女性乳腺癌(2582例)、胃癌(3577例)、结直肠癌(3350例)和肝癌(3191例)。
研究人员发现,乳制品摄入与总体癌症风险显著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明显更高。每天每摄入50克,风险分别增加12%和17%;经常食用乳制品还与淋巴瘤风险增加相关,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
此外,乳制品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类型的癌症之间没有联系。
在中国,肝癌和乳腺癌都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每年分别约有39.3万和36.8万新发病例。
虽然这项研究结果没有证明食用乳制品与上述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研究人员表示,有几个合理的生物机制可以解释这些联系。首先,摄入更多乳制品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水平。IGF-I会促进细胞增殖,并与几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如雌激素和黄体酮)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而奶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不能产生足够乳糖酶的中国人来说,乳制品也可能被分解成影响癌症风险的副产品。
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口健康学院营养流行病学家Maria Kakkoura博士说:“这是第一项调查中国人口中乳制品与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重大研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目前的结论,以确定这些联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调查其中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健康学院高级研究员Huaidong Du补充说:"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食用乳制品与某些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但重要的是请注意,乳制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仅根据当前研究的结果或不确保能从其他来源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那么减少乳制品摄入量是不明智的。"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