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乌冲突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浅思

俄乌冲突发展至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或明或暗多管齐下,从旁介入协助乌克兰一方,其中英美表现最为积极,而多数欧洲国家与其说表面上是因为历史和地缘积累已久的“恐苏症”才对俄恨意极深,倒不如说它们自身内部早已不分个中派别,但凡主事的话事的,皆已成为渗透链中的蚂蚱,哪怕不是一根绳上的,所有的绳也已经被拽在另一实力更加雄厚的利益方手里了。

至于欧洲剩下不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譬如刚刚陪太子读书的勒庞,要么在通往权利之路上就被边缘化、对整体态势丧失了决定权,要么就是故意放出来、充当西方社会自诩言论自由的吉祥物。总之,现今的欧洲各国看似一盘散沙,然而其上层建筑早已继其媒体之后,被大洋彼岸的那只手整合起来,其对俄立场和措施已经高度一致。至于这种布局的最终目的,自然不局限于欧洲。近期多位英美人士在多种场合,多次以北约的身份和角度染指东方,即可看出其司马昭之心。

那么,以联合国为标志的二战后国际格局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至此已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很多观点认为,它依旧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不要忘了我们官方曾经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即“百年未有之变局”,个人相信,这个观点显然包含了对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新时期世界格局的突破性研判。换而言之,质变是量变引起的不假,但眼下或许就是量变进入到质变的关键期,并且这种突变随着俄乌冲突无限制地放大了可能。

坦白说,我们并不好预测俄乌冲突最坏的结果下限,但能明确一点的是,西方世界经由这次冲突带来的地缘巨变而同样展露了全面推倒式的态度,哪怕是其本来面目,可过去所谓的一系列神话也好包装也罢,从对俄制裁的种种事项不难发现,伪装头一回被自我地、彻底地撕下,最讽刺的莫过于某个自称永久中立国的表演。那么,结合上文提到的布局野望,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它们是否会如法炮制,主动挑惹事端进行栽赃挥舞制裁大棒,甚至对其他对象变本加厉,个人绝不怀疑,正如某句比较热门的谚语所描述的——“……,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因此后续的发展,可能就会存在两条道路。一条是类似于过去冷战时的两极对立,只不过当年是美苏各自代表的阵营,而未来是美国代表的西方与非西方的地区,全球化的进程被迫严重停滞甚至是大倒退,哪怕出现规则外的私相授受,这种暗地交流和沟通,也远比不了正常状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危机得以根本解除前,新对立势必长期存在。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第二条路会更加凶险和难以预测,简而言之,就是再次以某个标志为导火索的热战,俄乌冲突最多只是这场热战的前哨战,它步步升级的最后,随时可能以一方乃至双方的陡然加码,让局势彻底失控。可现在已经不比过去一战二战了,热核武器的出现,人类等于同时握住了双刃剑的背和刃,稍不留神就可以划伤指头、手腕,直至心脏要害。那么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至此将彻底洗牌,更多从二战后得以形式上自主自决的地方,或是沦为强者的仆从而加入战火,或是抱着投机心理企图一跃成为新的棋手。那么热战的烈度和规模恐怕会超过历史经验的想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