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崛起之路
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
1.魔鬼藏在细节里
这个细节要从下面这幅动图说起。
从2分50秒开始,原本位居第二多年的美国突然就像打鸡血一般冲到了第一。
三年时间,海军吨位猛增240万吨,差点是大英帝国的两倍,如此恐怖的增长速度完全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然而,美国海军的恐怖还不止于此。
如果从美国加入二战到战争结束,美国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体数量如下:
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22艘,排水量3万3千吨;中途岛级舰队航母2艘,排水量5万1千吨;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排水量1万1千吨;塞班级轻型航母1艘,排水量1万4千吨;博格级护航航母45艘,排水量1.1万吨;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母18艘,排水量1.1万吨;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排水量6530吨;
以上共有重型的舰队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

如果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起算,应再加上约克城级大型航母大黄蜂号、护航航母长滩级两艘、桑加蒙号护航航母。则以上共151艘。这是许多权威资料都引用的数据。
如果我们把基本在二战时间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后不久(1945年当年内)下水的航母也算上,应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两艘、轻型航母塞班级1艘、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艘。
综上所述,广义上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而排名第二,第三的英国日本,则只有96艘和25艘。
美国海军之所以“下饺子”能力如此之强,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的航工业能力。
2.变态的美国航工业
美国人的航工业能力之强,今天的中国人依旧很难想象。

70多年前,他们用173天时间建造一艘3.5万吨的埃塞克斯级重型航空母舰;
70多年后,我们用了两千多天时间改造一艘5.4万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对比有点不恰当,但意思是这个)
举个例子,美国二战前期的轮船业相当发达,他们拥有两条流水化生产线建造商船也就是运输船。一个是1万吨的“自由轮”,另一个是1.5万吨的“胜利轮”。
最开始,美国人建造一艘“自由轮”至少需要244天,而到了战争中期一艘“罗伯特皮尔里”号的建造时间只用了4天15小时,再加上后续的舾装和试航工作也只花了3天,满打满算还不到8天!

到了1943年,也就是美国造船业的顶峰时期,美国商船的实际建造量已经高达1920吨,超过原计划300多吨,短短45天之内,美国两大船厂伯利恒和里士满就建造了总共16艘“自由轮”级商船。
据统计,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总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和531艘“胜利轮”,再加上其他船只,总共建造吨位达到了4500万吨, 这一数量是德国海军潜艇拼了命去攻击,也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
正因为美国造船工业如此发达,曾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近十年的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美国的工业能力,他就说过,美国工厂的烟囱比日本的树木还多,和美国开战是毫无胜算的,所以他才会极力反对与美国开战。
另外再补充一点,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除了建造了令人惊叹的商船和军舰外,还生产了29.6万架飞机(分别是德国的2.1倍和日本的4.7倍)、10.2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分别是德国的3.7倍和日本的15.6 倍),37.2万门重炮(分别是德国的1.6倍和日本的28.6倍)、350万辆军用车辆。

3.美国航工业背后的男人
美国航工业之所以这么发达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叫亨利·凯撒,绰号疯子。
众所周知,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瞬间灰飞烟灭,全国上下的参战热情达到历史最高点,美国真正的国力也从那时彻底激发了出来。
美国参加后,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战争市场,民用工业纷纷转向军工生产,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福特汽车转为大批制造飞机。
也就在这时候,曾经在美国铺马路的资本家亨利·凯撒出现了。

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交,凯撒第一时间获得一份重要信息,那就是美国现有的造船技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战争、商业需求。
精明的凯撒立马想到,可以借助汽车生产线的方式来生产巨轮。可是大型的轮船与小型的汽车毕竟不是一回事,谁也不可能在生产线上装配轮船。当时的轮船各个部位绝大多是用铆钉来连接的。在船身建好之后一个个部件来安装,无论如何也需要耗费数个月的时间。
凯撒和他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用焊接的方式来取代铆钉。也就是说,巨轮的各个部分可以分散在工厂中生产,之后再集中到船坞去安装。每个工厂只专门生产船只的一个部分,以保证质量和速度。
而这就是凯撒发明的轮船快速生产流水线。
虽然当时反对的人不少,但迫于形势和凯撒强硬的个人风格,最终还是按计划执行。没想到,通过这种方法造出的船大多都经受了海洋的考验,只有极少数因为焊接不到位才出现意外事故。

经过实际检验后,凯撒的这一技术很快普及到全国所有的造船厂,极大缩短了造船时间。一年多之后,凯撒的加利福尼亚造船厂创下了四天零十五个半小时造成一艘万吨巨轮的奇迹。而各个部件分别制造之后再焊接的技术也从此取代了铆钉成为造大船的主要手段。
据说,当纳粹的德国的潜艇部队司令(后来成为海军总司令)卡尔·邓尼茨从报纸上看到凯撒造船纪录的报道之后长叹道:“看来,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要失败了。”不过,邓尼茨却从来没有将这条消息转告给希特勒,因为纳粹元首实在不喜欢听坏消息。
“自由轮”让亨利·凯撒的名字成为美国工业力量的象征。他对美国军事工业贡献如此之大,以至于罗斯福总统在1944年竞选连任的时候还曾经考虑过提名他作为副总统候选人。
引自图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