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薪资差异的逻辑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56243”推荐,来自《1076万高校毕业生的“最难就业季”,我们和几位应届生聊了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沙行风1994
  • 你这只提供了学生方面的单方面视角,有失偏颇。

    首先来看什么叫“高薪”,我下面讨论的高薪指的是企业给你发的钱已经超过你工作中实际直接产生的利润,你一毕业就能给企业每年创造50w利润,企业给你开40w的年薪那也不叫给应届生开高薪。

    从企业来看,为什么有的行业整体能够给应届生就开高薪,有的行业整体做不到这一点、但其中的龙头可以,有的行业龙头也不给应届生开高薪。

    1.整体开高薪的,基本就是行业处在风口,大量热钱往里冲,无论企业本身干的怎么样,只要他是在这条赛道上的就有人投钱。企业要和同行抢人发展,而且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是投资人的,自然不心疼。但是风口上的钱来的快,撤的更快,资本看上的是未来接近垄断的地位。3年5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了,应届生变中高管,没过去,自由职业。

    2.龙头开高薪的,基本都是已经接近事实垄断地位了,平台本身的赚钱能力强,相当于企业自己投资自己,买一个未来。这里面还能再分,一部分企业先用高薪筛应届生、进来了接着用kpi筛,同时保持高年轻人比例和高淘汰率,这对企业本身来讲基本看不到坏处,但对应届生就要想好自己能不能当干电池用。

    3.龙头也开不出高薪的,就是大部分行业的正常现象,没有热钱涌入,没有多头探索新发展方向的需要。

不冲突,因为原文章是从学生角度写的;我稍稍把从学生视角和企业联系起来。 你这更具体的解释了不同行业薪资差异的逻辑,你说的3种情况,学生需考虑的是:

1、专业符合、反应综合能力强的可以趁风口飞起来,但高风险、高收益,进去了淘汰率也是高,行业下行提前得有心理预期;一般过的最差和最好的大概率在这一组。

2、这种岗位和企业对个人是最佳选择,但对学生学校专业以及个人能力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有机会进去就好好珍惜吧;滥竽充数想混进去很难。进去之后实际上淘汰率很高,因为有些学生并没有转化成能创造岗位价值的精英。

3、第三种是大多数吧;对于学校和专业没有优势的,脚踏实地有1年2年的规划,最终进入上面的1、2类企业也是可行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