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的上限,就是成为杠精中的霸主

500

《武状元苏乞儿》里,老乞丐洪日庆跟周星驰说:“我看阁下从头到脚趾头,没有一个地方不露出乞丐的形格。如果我没看错,你会成为乞丐中的霸主。”

周星驰一听来劲,反问:“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么?”

洪日庆煞有介事地转了转头,回答:“还是乞丐。”周星驰倒下……

500

大概,一个人的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便决定了他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身上的标签,所谓穿起龙袍也不像太子。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表面土豪,骨子里草根的角色,除了苏灿,还有《食神》里的史蒂芬·周、《美人鱼》里的刘轩……

同理,杠精每日在网上孜孜不倦地指点江山,有一些笔耕不缀,勤奋过真正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存在感无敌强,但哪怕如此,他们还是杠精,只不过存在感达到极限,便可以成为杠精中的霸主罢了。这是由他们独特的动机和思维模式决定的。

杠精的逻辑:不完美=垃圾

本来,我们不应该给反对者都贴上杠精的标签,这跟杠精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人类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的思想都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正是反对者与之交锋,才能碰出思想的火花,从而不断接近事实的真相。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在这种交锋中不断进步的。如果没有反对者,我们今天仍把泰勒斯的“世界的本源是水”奉为圭臬,那要什么时候才有元素周期表?

弥尔顿甚至认为,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提高读者的品格。永远依赖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他们就不会独立思考。真理就像斗士,只有不断和对手斗争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压制经不起推敲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并且,从古至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便数不胜数,网络时代更是有不少所谓大v是混水摸鱼者。有很多甚至通过输出毒害社会的价值观获取拥趸。打倒他们,也是功德一件。

问题是,杠精跟真正的反对者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奉行的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即你不是完美的,便一定是垃圾。所以,他们热衷于抓住别人细枝末节的错误,然后往死里泼脏水,妄图彻底打倒他们。

所以,声名显赫的人同时也被黑子黑地最声名狼藉的。NBA自网络的繁荣时期以来,黑子最多的,恰恰是最伟大的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库里……

电影圈里,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的电影一上映,按照惯例必须先被骂一圈。在豆瓣,便有一群人热衷于挑电影剧情上的漏洞,从而将之打入烂片的垃圾堆。哪怕是9分的电影,也一定有一撮人阴阳怪气地进行讽刺。

500

问题是,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瑕的作品。陈墨在《重读金庸》这本书里对金庸的15部小说进行专题点评,每一章都在最后一节列出了该小说情节上的漏洞,这些文字加起来估计超过5万字。但我相信,这不过是金庸15部小说漏洞的一部分。金庸的小说庞杂、纵横交错,因此总会有某些情节处理不当,有些漏洞甚至是硬伤。

但是,这依旧无损金庸小说的伟大。而陈墨为金庸写了十几本书,挑毛病的比重只有几十分之一,这才是真正不吹不黑、客观公正的评论。这也说明,我们不是不能挑作品的毛病,只是不能持“不完美=垃圾”的傲慢态度。

同样的,《三国演义》里也有非常多的常识错误。过五关斩六将从地理上就不可能;“六郡八十一州”的提法也完全是笑话。东汉时期全国只有十三个州,且州下面才是郡。

但你能因为这些错误,就说《三国演义》是垃圾么?

企图吹毛求疵把意见领袖拉下神坛,是一种网络时代民众获得话语权后的“多数人的暴政”。

杠精的动机:不为求知,而为赢

杠精之所以会有这种幼稚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赢。正是这种基本动机决定了他们永远只能是杠精。

首先,观点交锋不是打架,也不是搬砖,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如果你预设的观点站不住脚,便再怎么胡搅蛮缠也不可能成立。你最终能赢的,也只是口舌之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你再锲而不舍地狡辩,它也不会变成1万米。

而仅仅满足于口舌之争上的胜利,便永远都是用错误的方式进行论证。如此,无论多么努力敲键盘,你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有本质的提高,最多就是从蛮不讲理变得更加蛮不讲理,讲道理的人愈发对你敬而远之。

500

另一方面,那种“要么完美、要么垃圾”的二分法,会阻碍他们学习别人的优点。你一直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对他们的优点视而不见,又如何能够真正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挑毛病,乐此不疲地倒掉美食,然后在锅里找烧焦的锅巴,当然只能是营养不良病入膏肓了。

而那些真正用心在求知、输出知识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胡搅蛮缠而有任何损失。要知道,大多数kol的创作都是可以变现的,他们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真正的创作,换取体面的价值,而杠精的时间都用在抬杠,甚至帮kol提升热度。此消彼长下,彼此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把抬杠撕逼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创造价值上,杠精也不至于只能通过招人恨,惹人烦来寻找存在感。

可惜的是,学习过程是艰辛的,抬杠却是一种低成本投入获取快乐和成就感的方式。敲一敲键盘又不用什么成本,挑毛病更是比真正的建树要低难度地多,至于时间,杠精是最不缺的。他们最烦恼的,反而是怎么样把时间打发掉。

而你读了那么多书,查了那么多资料,费了那么多脑细胞洋洋洒洒几千字,他们还不是敲下键盘打几行字,就把你打入垃圾堆?起码在精神上,他们是赢了你的。

杠精想要的,不过就是这种精神胜利法而已。

既然如此,你也没必要跟他们杠了。不为了求知而为了赢,就已经偏离了写作的初衷。如此,你跟杠精本人又有何区别?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公众号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