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摘星回来,西方还是泛着一股酸劲

半年前,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历史性时刻。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地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我们又见证了三名航天员摘星回来,平安落地。

500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恰好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纪念日(1964年10月16日)。

在此之前,神舟十二号飞天之时,则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纪念日(1967年6月17日)。

这是巧合吗?让西方媒体在那里琢磨吧。

对于中国人来说,伴随着神舟系列一次次完美发射,航天员一次次顺利回到地球,都是自豪感的一次次提升。从“两弹一星”到太空大国,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值得为此感到骄傲。

神舟十三飞行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创下了很多新纪录。接下来,我国将今年之内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这一切成就令人瞩目,除了中国网友在网上开心庆祝之外,也引起了各国同行和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

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太空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是持正面态度,有的甚至用上了“无以伦比”等的赞美之词。

500

美国太空网站则是平铺直述,对航天员王亚平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着墨较多。

总的来看,西方的专业领域和媒体领域态度并不相同。

专业界一般认为这是一次重大胜利,希望中国能够分享在科研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进展,与中国加强合作。

而媒体界则刻意淡化,字里行间还泛着一股酸味,跟以前一样。

欧洲主流媒体的表现便是如此,“务实、严谨”的德国最有代表性,“德国电视一台”和《法兰克福汇报》等主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神舟十三飞行乘组返回地球的消息,却都是一笔带过,还藏着一股阴阳怪气。

“德国电视一台”在报道时播放了一段22秒的神舟十三返回画面,称王亚平有“中国军方背景”……中国将在2029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个太空大国。最后,“德国电视一台”说,中国被排斥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因为中国是由军队负责执行航天计划,而美国则反对这样做……

在“德国电视一台”官方推特下面的评论则更有意思,正面的寥寥无几,一大堆评论在那里扯乌克兰问题,扯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还有扯新冠病毒溯源等等。

还有人攻击中国是“坏蛋”,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优势后,将会“攻击”台湾,再治世界。

德国《世界报》评论区,有一堆人在说中国只是有“足够的钱”来进行太空计划,技术上不如欧洲和美国,中国人缺乏“自由精神”,哈勃望远镜才是开拓性成就。然后,又是台湾、台湾、台湾的安全。

而称赞中国的评论账号则被直接锁住,不让其再说话,这就是西方的“言论自由”。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区也是大同小异,而且评论数非常少,关于太空的讨论总是被“歪楼”到乌克兰问题上,台湾两字上下漂浮。

显而易见,台湾省的1450(绿营水军)是带着任务到处在找西方媒体有关于这次中国航天成就的信息,然后在评论区进行诋毁,而西方媒体也喜欢这种调调。

德国正忙着劈柴烧火、穿毛衣、拉窗帘御寒,德国官员还呼吁民众少吃肉,多骑自行车去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再这样下去,德国人要回到中世纪的古朴生活了。所以,一些德国媒体怎么可能会对神舟十三飞行乘组返回地球的消息有正常心态呢?

你在太空授课科普,我在树林里捡柴禾,不带这么气人的。

对于那些四处乱跳,想转移大家视线的井底之蛙来说,确实,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探索事关全人类的未来,跟那些非人类的“台独”无关。

大多数西方政府的心态非常复杂,他们一边担心中国获得太空技术优势,一边又指责中国不想合作,还恬不知耻地向中国申请分享数据。

国际合作

1998年,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提出后,却故意不向中国发出邀请函,那中国只好自己探索。

2011年5月,美国国会却通过了《沃尔夫修正案》,法案中一些条款明确规定NASA不得与中国分享太空技术,用法律关上了合作的大门。

美国要让中国知难而退,放弃太空。

但中国人下定决心要独立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飞天摘星”背后是多少航天人的心血凝结。

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封锁,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人才梯队、一个丰富的科研资源体系,还有极为高效的组织能力。

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2006年开始运行,设计寿命为10-15年,后来,美国又咬牙将其延长到2028年。但如果建立一个新的空间站,需要耗资1000亿美元以上。

钱从哪里来?拜登今年看来难以做出决定。

《德国之声》焦虑地表示,如果国际空间站退役,那么中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这不废话吗,要不让美国人去国际空间站附近找找,有没有德国油纸包?

美国宁可把钱花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扶持各国NGO、豢养反华水军上,也不愿花在太空事业上。

NASA不得不通过商业化模式来缓解资金困境,为了掩盖窘迫,它们把商业化模式吹上了天。但这能取代国家项目吗?这只能让一些人赚到大钱,而空间站却还是个画饼。

2020年9月24日,NASA局长布里登斯汀在国会作证时说,不能把低轨道交给那些不把美国利益放在心上的人,NASA希望得到国会拨款。

国会拨款谈何容易?拆了东墙补西墙,就算共和党不阻挡,拜登也没有余粮拨给NASA。

NASA还有一条路就是跟中国合作,但又抹不开面子,这不等于向中国低头吗?

去年年初,NASA前局长查尔斯·博尔登(2009-2017年在任)呼吁拜登和国会废除《沃尔夫修正案》,解除与中国的太空合作限制。

因为他发现,美国封锁了美国自己,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一枪打中国,结果打在了自己身上。

除了《沃尔夫修正案》,美国那些针对中国的措施不都是如此?打5G、打华为、打无人机……再过10年是不是又会打到自己身上?

美国政府将太空军事基地,要将它的全球军事优势扩张到太空上。

美国军队100%的导航定位、100%的气象信息、90%的军事通信、90%的科技情报都来自于太空系统,它对中国太空事业发展的恐惧之心可想而知。

根据美国强盗逻辑:中国大力发展太空事业,就是要建立太空优势,再获得军事优势,打击美国。

但美国人不懂,中国在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饱受列强的欺辱、掠夺,连主权都无法捍卫,直到1949年之后,中国这种落后挨打的状况才得到了根本改变。而美国则是一直顺风顺水的“天然命运”。

除了历史层面,还有文化层面,为什么叫“神舟”?灵感来自于毛主席诗词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为什么叫“长征”?灵感来自于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还有《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美国人会懂?它就会军事、军事、军事。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给中国航天事业指出的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中国空间站的建立,怎么会令太空军事化呢?我们将利用空间站通过生物培养模块实验种植水稻、蔬菜、养蚕、养果蝇、培殖线虫、还要建立水生生态系统养活鱼。

如果美国政客头脑不是充满了冷战思维,他们应当为中国的太空成就感到高兴。

但美国如果一定要在太空跟中国进行军事对抗,那么,它就会得到这一切。

神舟飞天摘星回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看清脚下的路,国内外想给中国挖坑的太有人在。

“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依靠别人的怜悯而生存,我们将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一个大国必须要做的事情。

最讽刺的是,当初不带我们玩的人,与今天妒忌眼红的人是同一拨人。

500

今年,我们的计划还有: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不管它们喜不喜欢,随着中国人的到来,太空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也必将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