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高可能不是诈骗犯,但他肯定敢用AK扫你!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段时间的“缅北网红涉嫌电信诈骗”事件。
其实这怪不得中国民众神经紧张,缅北这个地方几乎年年都会曝光出恐怖的犯罪内幕,过去是各种贩毒集团,最近则充斥着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团伙。
缅北诈骗团伙常用的洗脑短视频
而这一次,引发争议的则是缅北地区的地方军阀势力充分利用包括抖音、快手等中国社交账号,打造出多个带有“高薪”、“美女”、“小哥哥”以及“语言相通,海外孤忠”等人设的账号,并收获了海量粉丝。
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李赛高,这个账号乌鸦很早就注意到了,是一群穿着绿色军装的民地武装人员,主要翻唱各种中国古风或者爱国正能量红歌,以及少量泰国、缅甸歌曲。
目前,该抖音账号已经吸粉近200万,收获了大量流量。
但两个月前,李赛高突然被曝光是缅北著名诈骗团伙——亨利集团手下(该信息目前已删除)。
一时间,李赛高处在巨大争议中,几乎全网喊打。
此后李赛高很快发布“澄清声明”,告知大家自己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地方军队的军政干校大专班学员,目前还在军校念书。
但这次“澄清”并没能证其清白,甚至起了反作用。
这让李赛高所在的缅北地方政府都坐不住了,他们开始以官方身份通过手头全部的媒体资源,包括官方微信公众号、地方电视台来为李赛高“喊冤”,多次强调了李赛高以及视频中合唱的其他人员确实都是佤邦军政干校的成员,不是诈骗犯。
同时,佤邦当地的司法委还邀请中国警方相关部分负责人来到佤邦听取李赛高本人的陈述,不过目前还没有新的动向。
而李赛高的抖音账号上也有了动静,更新了简介。
李赛高这事,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还是罗生门的状态。不过,不管他本人到底有没有问题,有些事情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所在的缅北地区,现状绝不像他们展现出来的那般快乐美好,更绝非普通中国民众可以放心惬意前往的目的地。
1
佤邦在缅甸的正式称呼,是“掸邦第二特区”,名义上归属掸邦管辖,但当地实质上处于独立状态,并且一直要求脱离掸邦独立“建邦”。
当地除了和缅甸中央官方通信外,同包括中国云南政府及其他国家政府、媒体打交道时只自称“佤邦”。
掌控佤邦的,是一支名为佤邦联合军的民族地方武装,当地分为南北两区,互不接壤,中间区域被缅甸中央军控制。
北佤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和中国云南临沧市、西双版纳州接壤,南佤则有1.7万平方公里,分别和老挝、泰国接壤。
不过,目前缅甸中央只承认佤邦的辖区是北佤。
佤邦联合军控制着相当于台湾省大小的面积,却只有区区60多万人口,并且还是由佤、汉、傣、景颇 ( 克钦) 、拉祜、苗、德昂 、傈僳、布朗、缅、回等 16 个民族组成,其中主体民族佤族占70%。
佤邦的形成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历史。
历史上,佤族本身是一个整体,世代都居住在以公明山 ( 又称为 “阿佤山”,今缅甸佤邦勐冒县内) 为中心的地区。
佤族属于山地民族,多生活在高寒山区,长期处在刀耕火种、毁林开荒的原始氏族状态,一直到1950年代都保留着猎头的习惯。
阿佤山区在历史上一直都实行土司制度,大多数区域接受中国封建王朝的羁縻统治,也有部分受缅甸的蒲甘、东吁和贡榜等封建王朝的影响。
千百年来,当地总体上保持着较为平和的态势,但在19世纪中叶,英国对当地开始了殖民入侵,并利用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实行 “以夷治夷,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因此部落间的纷争和械斗不断,处于割据的分裂状态。
同时,殖民者还将罂粟引进当地,诱骗佤族人种植,在当地留下无穷流毒,遗祸至今。
英国殖民者在缅甸
二战后,缅甸获得独立,英国殖民势力也撤出了阿佤山区,当地留存有60多个部落。
彼时,中缅边界尚未正式勘定,阿佤山区很多在中国的控制下,其中包括现在佤邦所在地的昆马地区都曾归云南管辖。
当地昆马部落的头人还曾和其他佤族地区头人受邀去北京参观访问,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3年佤族头人给毛主席写信
但在1960年中缅正式划定国界后,包括昆马地区在内的部分阿佤地区正式划归缅甸。
可当时的缅甸中央在缅北地区毫无根基,而中国政府和军队早在1957年就撤出了当地,这就使得当地很快重新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趁着这段真空期,被赶出云南的国民党93师残军闯入该地,躲避解放军追歼。
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
而这个93师残军来头也不小,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
国民党残军在当地占山为王,开始驱逐民族地方武装,同时还种植毒品,以此实现以毒养军的目的。
和缅军交战的的国民党93师女兵
同时,缅甸政府军也进入缅北,开始和国民党残军和其他民地武发生冲突。
不过,由于缅军低劣的战力,被国民党残军打得大败溃逃,无奈之下,缅甸吴奈温政府向新中国求援。
吴奈温
考虑到缅甸多次请求以及国民党残军屡次袭扰云南边境,权衡再三后,中国政府答应出兵,但特别强调解放军只会进入缅甸国土20公里内作战,并在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两次发起中缅边界勘界战斗。
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国民党残军一部分投诚或者被消灭,其余的逃往缅、老、泰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以及泰国北部区域,这支部队的后代目前生活在泰国北部的美斯乐,和缅北势力没有什么亲缘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世仇。
所以说,佤邦联合军中要是真有人说自己是“远征军后裔”,肯定会挨罚,这是公然在打佤邦军方高层们的脸(他们都和国民党残军有直接血仇)。
泰国北部美斯乐,国民党93师残军后裔聚居区
不过,解放军任务只是清剿国民党残军,当地的民地武装依旧泛滥,缅甸中央始终无法有效掌控缅北,那里依然是弱肉强食的混乱地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当地各部落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自保。
佤族自然也不例外。
前文提到的昆马地区,其头目鲍岩嘎,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鲍有祥,他在1966年和堂叔鲍三板一起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之后几年,缅北佤族地区先后出现了以岩肯、岩克龙为首的岩城游击队、以鲁兴国为首的户双游击队和以赵尼来为首的绍帕游击队。
为了抱团对付缅军和其他民地武,这几支队伍在1969年2月合并为统一的游击大队,并提出口号 “反抗压迫、解放佤山”,鲍三板任大队长,鲍有祥任副队长。
不久后,缅甸共产党崛起,在缅甸的北部和东北部建立起根据地,并在1968年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如今的佤邦地区,鲍有祥等人主动接受缅共整编,成为了“缅甸人民军”的一部分。
缅甸人民军
起初,鲍有祥及赵尼来等人真心信奉共产主义,希望能够跟随缅共夺取全国政权,建立起一个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缅甸。
在缅共领导下,鲍有祥等佤族队伍攻占了缅北的勐冒地区,并成立了北佤县政府,到了1973年4月,北佤县政府驻地邦康成为了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部驻地。
发展到1978年,邦康更是成为了缅共中央总部,缅共也在当地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康特区。
缅共中央
然而缅共无力扩大战果。从1974年到1975年1月,缅共三次渡过萨尔温江直接进攻缅甸中央辖区,但均告失败,夺取全国政权的希望愈发渺茫。
同时,缅共领导层的思想也出现分化,大民族主义与宗派主义越来越严重,在禁止毒品贸易等问题上也出现严重分歧,开始相互拉帮结派,扶植亲信。
缅共武装
此后,缅共根据地开始不断沦丧,辖区内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缅共迅速衰败,党内开始大分裂。
与此同时,缅甸军政府也开始放松之前的军事高压态势,对缅共内部的动摇人员采取了一定的拉拢分化政策。
在内忧外患中,缅共最终在1989年开始走向瓦解和毁灭。
1989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并和缅甸军政府和谈,以换取高度自治的权力。
彭家声
彭家声这种公然叛党行为让党内一片哗然,当时缅共中央领导人德钦巴登顶命令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和12旅旅长赵尼来去平叛。
没曾想,鲍有祥和赵尼来也早怀反意,他们在接到命令后,不但没去攻打彭家声,反而趁机策动人民军的5旅、12旅进一步武装叛乱,直接在4月17日将德钦巴登顶驱逐出缅共中央驻地邦康,同时也宣布脱离缅共领导。
毛主席会见德钦巴登顶
紧接着,鲍有祥和赵尼来又忙不迭地在4月22日宣布成立 “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其中赵尼来任联合党总书记,鲍有祥任联合军总司令。
之后,鲍、赵二人连同彭家声都和缅甸军政府进行了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缅甸军方同意彭家声的辖区改编为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而鲍、赵的地盘则改编为掸邦第二特区。
鲍、赵二人不愿意成为掸邦辖下的区域,要求独立成佤邦,和掸邦、克钦邦等少数民族自治邦并立,但遭到缅甸军方的坚决拒绝。
赵尼来(左)和鲍有祥
之后,鲍有祥又收编了其他缅共人民军的残部,以及十几个曾经和缅共敌对的民地武装,将 “民族民主联合军”正式改编为佤邦联合军(简称“佤邦联合军”),并出任总司令。
有趣的是,佤邦联合军的许多高层原来都是中国籍,他们是在云南的知青,后来越境缅甸加入过缅共的队伍。
2
有趣的是,鲍有祥虽然背叛了共产主义,但他在佤邦却完全继承与延续了共产党时期的党政制度,建立了党组织、特区政协,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成立了佤邦政府,同时还组建了全新的执政党——佤邦联合党。
该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各项党章基本套用了缅共,只是单纯换个名字而已。
此外,佤邦联合党还确定了明确的政治目标:最低要让佤邦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实现自给自足;最高则要促进在缅甸全国走向多党民主制,废除“大缅族主义”,成立一个新的联邦共和国。
佤邦学校直接用中国的课本
此外,佤邦明确提出“反对分裂,拥护中央”,并在全邦实行民族、宗教平等的思想。
不过,佤邦在文化教育上虽承认缅语的国语地位,可当地精通缅语者寥寥无几,中文却占据主导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佤族自身文化处在弱势地位,辖区内各民族都对缅语持抵触心理,加上佤邦政府和缅甸中央貌合神离的关系,佤邦当局一直大力推行中文教育,当地公文也主要为汉字。
佤邦的官方公文
佤邦首府邦康的小学校
此外,佤邦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论男女都要求参军服役,60多万人口的佤邦竟然维持了3万多人的军队,同时还有6万的民兵,是缅甸最大的民地武装,同时也是世界上参军率最高的地区,没有之一。
佤邦为何如此“全民皆兵”?实在也是这里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成立之初,佤邦就遭到了金三角著名大毒枭坤沙带领的蒙泰军武装袭击,新成立的佤邦联合军同坤沙毒贩武装进行了长达6年的冲突。
坤沙毒贩军
期间,佤联军暂时和缅甸政府军握手言和,携手对付坤沙,并在1996年将其彻底击败,佤联军不仅夺回了被坤沙占领的南部根据地,还从坤沙手里夺取了约 2500 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
战争刚一结束,缅甸军政府就要求佤联军退出南佤地区,但这遭到了佤邦方面的坚决拒绝。
在鲍有祥等人看来,这是佤邦人用鲜血换来的地盘,不可能退让。为了巩固地盘,佤邦当局从1999年开始向南佤地区移民,其中有许多都是强制性移民,这些佤族人拖家带口在佤联军的护送下前往更为荒凉的南佤地区定居。
几年时间内,10万多人移民到南佤,这几乎将北佤的人力资源消耗殆尽,因为中间区域被缅甸政府军控制,使得南北佤往来困难,许多移民在前往南佤后,十几年都未能和北部的亲人团聚。
同时,为了防止缅军的进攻,佤邦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采购军火,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中国的退役枪械和外贸型轻武器,甚至还有一些包括装甲车、榴弹炮甚至无人机在内的重型装备。
佤邦联合军装甲车
佤邦还具备一定的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保养维修能力,由此,佤邦联合军也成为了缅甸最强大的民地武装。
只是,佤邦常年维持巨大的军事开支是以巨大的经济开支为代价的。
北佤多属于高寒山区,约95%为山地,仅有不到5%的土地是平坝地区;南佤又多是湿热泥泞的热带雨林地,当地农业生产极其落后,也没有包括石油、天然气等高价值资源。
而佤邦因为无法接受缅甸军方“放下武器,接受改编”的要求,长期遭到缅中央的经济封锁,包括粮食、天然气、石油、布匹等大量生活必需品被严格限制进入佤邦。
佤邦联合军炮兵
同时,缅甸中央对佤邦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拒绝为其颁发正式的公民身份证以及护照,使得佤邦人无法前往包括仰光、内比都等缅甸相对经济发达的区域发展,只能出国到云南一些边境城市。
这又使得佤邦人民对缅甸政府进一步离心离德,以及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但这对中国,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佤邦农民种的鸦片
由于经济落后和庞大军费开支,佤邦一度公然实行“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政策,尤其是在打败坤沙武装占领南佤后,打通了毒品外销的 “黄金通道”,取而代之成为 “金三角”最大的毒品倾销者。
到90年代中期,佤邦罂粟种植高达110万亩,年产鸦片1000吨以上,占整个缅北毒品产量的一半,这些鸦片基本都被加工成海洛因。同时,佤邦还生产出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其毒品,销路遍布全球,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被贩卖到中国。
90年代佤邦罂粟种植
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对佤邦施加压力,呼吁其禁毒。
经过一番努力,佤邦当局终于在1996年正式作出承诺,在2005年之前全面禁种罂粟,鲍有祥更是发毒誓:“用我的项上人头担保!”
他们也称得上信守诺言,佤邦宣布实施“无种植”、 “无加工”、 “无交易”、 “无吸食”的 “四无”禁毒目标。
同时,佤邦当局也对毒贩实施严刑峻法,一旦发现种植毒品和贩毒行为,均处以重刑,并使用强硬的军事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佤邦联合军铲除罂粟田
鲍有祥多次发布最高指示:坚决不让外地毒品经我境流入中国,坚决把外地毒品堵在门外!
在此高压下,佤邦多次配合中国政府打击毒品犯罪,并协助中国警方抓获大批跨境毒贩。
佤邦还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向佤邦百姓宣传毒品的危害,同时建立多处戒毒所,并在铲除罂粟田后,对该地进行替代种植。
另外,佤邦还将北佤的大量罂粟种植农强制搬迁到南佤,并为他们选好居住地,并给其盖新房、减免税收。
此外,佤邦也大力发展基建、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从90年代末至今,从完全土路到拥有数千公里的正规公路,医院从4家增加到20家,学校也从20所增加到近400所,并且可以自主培训中专生。
邦康
而大专、本科则由邦政府出钱,选派优秀人才前往中国云南留学,这些毕业生也逐一走上工作岗位,为佤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智力保证,使全民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此外,在中国的援助下,佤邦到2009年时修建8座水电站,并发掘出金、铜、锡、铅、锌等矿藏,向中国、泰国出口,换取宝贵的外汇。
佤邦矿石开采
同时,中国的农业技术援助也让佤邦的粮食自给率大大提高,并成立了多家贸易公司,开办了包括酒厂、烟厂、纸浆厂、养殖场等实体经济,并依靠和缅甸中央关系的相对缓和,在缅甸内陆也拓展了一些业务,获得了一定收入。
从2000年后,佤邦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并对进入佤邦的中国企业给予巨大便利,并尝试吸引中国游客前往佤邦。
佤邦的商业项目剪彩
3
佤邦联合军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要想生存下去,除了“穷兵黩武”外,就只能想方设法在中缅两国政府甚至第三国势力间寻找机会。
佤邦联合军控制区地处高原,多为高山深沟,地形险要且易守难攻,具备偏远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佤邦和云南的临沧市、西双版纳州有着5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且和数个省级口岸相望。
因此,佤邦地区的安定,对我国的边防安全十分重要。
但是,佤邦和缅甸中央虽然有和平协议,却始终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尤其是近些年来,缅甸军方在肃清了果敢的彭家声武装势力后,大大加强了在缅北的实际控制,现在佤邦成了其最大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
而佤联军上下都对缅甸中央持强硬态度,一旦发生激烈冲突,对我国云南边境的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
缅甸政府军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政府一直坚定支持佤联军和缅甸军方的和谈,并且和缅甸中央、佤邦地方都保持友好关系。
此外,西方势力也试图在缅北进行渗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频繁以人权、毒品、宗教自由等问题为幌子插手缅甸内政,挑唆各路民地武和缅甸政府关系恶化,并多次尝试裹挟中国。
西方援助的佤邦基督教堂
欧美国家还多次利用宗教对佤邦地区进行渗透,除了在偏远地区传播基督教外,还进行西方价值观输出,煽动当地群众对佤邦当局、缅甸政府乃至中国产生敌视。
并且通过这些群众影响中国境内的亲友,对借此进一步对中国西南边疆进行文化入侵,分化边疆合法宗教的力量,分化民族情感,通过影响佤邦的稳定来扰乱云南。
缅北村落居民
正因如此,促进中国同佤邦的交往,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本应是有利的。现在每年都有中国籍教师前往佤邦支教并得到佤邦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国方面也对此是默许态度。
只是,每年通过中国赚取的合法收入无法弥补佤邦庞大的军费开支,加上本地的矿产、旅游资源十分贫瘠,发展机会也少,缅甸政府的经济封锁始终难以解除,当毒品种植这条路走不通后,佤邦方面又将目光瞄向了一些歪点子。
佤邦很多儿童从小就进入军校
佤邦联合军对和中国接壤的区域始终保持松懈管理,加上该地多段边界线没有天然障碍,这使得大量国内犯罪分子可以轻松“跑路”佤邦,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加强了边境管控也无法将其杜绝。
同时,佤邦政府方面也在刻意放任甚至纵容中国公民越境佤邦,早在1999年向南佤移民时候,就通过所谓免费的医疗、教育、土地和农具,吸引了中国境内的一些贫苦佤族边民移民佤邦,造成了中国5000多边民的流失。
云南贫苦乡村
反方向也是一般。
中国云南和缅甸佤邦的人贩子从2000年就开始合作,抓住佤邦公民无法自由迁徙的特点,以许诺向中国北上广等富饶区域打工等诱惑,拐骗了大量佤邦及缅甸其他区域的女性到中国偏远地区,卖给光棍当老婆,其中在河南南阳、邓州等地,部分村庄竟然超过20%的“新娘”是从缅甸“买来”的。
除此之外,佤邦一度还开办了大量的赌场,诱骗了大量中国游客前往当地进行非法赌博,其中甚至还有公职人员、单位负责人利用佤邦赌场进行洗钱,这极大扰乱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佤邦的赌场
这些非法行为,佤邦当局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许多佤邦官员就是其幕后操纵者,无他,只是因为这能给佤邦带来巨大收益。
当中国政府宣布严厉打击非法赌博后,佤邦却又是缅北各路民地武中最响应中方呼吁的,积极性远超诸如果敢、小勐拉等地。
佤邦方面明白,动小心思搞钱是必需的,但可千千万万不能得罪了中国,毒品问题如此,非法赌场也是如此,当地一旦有涉及中国商人的重大刑事犯罪,佤邦当局也是下狠手打击,至少大面上过得去。
佤邦将3名杀害中国商人的罪犯枪决
但同时,每当发现了新的非法搞钱手段,且中国方面尚未展开严厉打击时,佤邦方面就又会故意放水,比如电信诈骗,佤邦前些年可是以此赚了好些不干净的外快。
所以,当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打击电信诈骗,佤邦风评被害后,最着急的就是佤邦政府以及佤邦联合军。
这也是为什么佤邦方面在拼命和中国方面交涉,希望还李赛高“清白”,这不是他个人的清白问题,而是中国对佤邦的信任;更何况对于缺乏对华宣传渠道的佤邦方面来说,李赛高这样的“顶流”是何等的珍贵。
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左)和佤邦领导人鲍有祥会见
抛开情绪,我们可以相信,佤邦方面请求中国警方调查李赛高实情是真心的。
只是,就算李赛高的确不是诈骗集团的团伙,是军校学生,但有一点却是李赛高们难以否认的:
明知他们生长的地方充满着危险,却依然有意无意鼓动中国公民前往佤邦,这与我国官方“不要前往缅北”的态度背道相驰。
如果佤邦始终做不了“正经营生”,而还是像之前那样,不断“挖掘”新的非法歪点子,那李赛高们身上的“嫌疑”就很难真正洗清。
佤邦新闻中的李赛高
毕竟,佤邦人终究不是我们的同胞,中国只能是提供帮助,但既无权利也无义务为佤邦选择发展道路,即便他们历史上以及现在都和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
佤邦宣传片中经常出现女兵
参考资料:
石汉(德国):佤邦——缅甸高地上的“山寨”中国
谢静:缅甸和平进程视域下的“佤邦地方民族主义”初探
鲍志鹏&袁玥:国家建构视阈下缅甸联邦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关系探究
傥城稻香: 《穿越佤邦》
知乎:吴兴威VVL
鲍有祥等: 《和平发展———缅甸第二特区 ( 佤邦) 十年和平发展建设成就》
刘璇:佤邦联合军:起源、发展及影响
Bertile Lintne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Burm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0
Tom Kramer,United Wa State Army: Narco - army or Ethnic Nationalist Party,East - West Center Washington,2007
钟智翔、李晨阳: 《缅甸武装力量研究》
石磊: 《守望金三角》
《今日佤邦》: 《发展替代种植 巩固禁毒禁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