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翦伐楚再看乌克兰战事

从王翦伐楚看乌克兰战事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资治通鉴》

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一开始大破楚军主力,最终依然败还。王翦却认为占领楚国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副其实的军神,除韩国外,其他五国皆为王翦父子所灭。李信也非等闲之辈,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不仅与蒙恬大破楚军,先前曾大破燕太子丹。这两人判断为何如此悬殊?

人类战争,如果都如同二战前的欧洲那样,主力决战分出胜负后,则败者认输割地赔款,缔结停战协议,则李信这样年轻气盛的将领更在行。可是,如果是古代中国的灭国统一之战,李信这样的不免易折。王翦的道理很清楚:占领楚国这么大的地盘,必须分兵驻扎各城市要冲,前期胜利越大,后期兵力越分散,最终会功亏一篑。

现代军队,野战军负责主力对决,卫戍部队负责地方治安,两者职能不可混淆。野战军去打治安战,效果会很差,因为习惯坐车便不习惯走路,习惯火力输出便不习惯站岗巡逻放哨,两种部队的装备与训练有太大的不同。此外,卫戍性质的轻步师,可以快速扩充成军,人数是其最大的优势。

由此,我们再看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

一看俄罗斯出动的兵力,已经可知俄罗斯并不想占领乌克兰,兵员人数远远不够。后普京声称不会全国动员征兵,更加证明这点。如果要占领乌克兰,俄罗斯陆军全上,可能依然兵员不足,需要全国动员征兵。开打时,西方声称俄罗斯目的是吞并乌克兰,这是十足的蠢话,缺乏起码的军事常识。

俄罗斯出动野战军大规模机动,为了什么?野战军是为了主力决战嘛。

乌克兰有二十万正规军,又被北约武装多年,乌东地区就有十万精锐主力。俄罗斯军方当然认为,自己投入人数还远少于乌东地区乌军主力,该能吸引其出来决战,然后在野战中依靠地空火力将其一举击溃。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乌军完全没有野战想法,也不集结出击,各自守着居民区,可以说毫无斗志。无论从组织、指挥、协同、集团作战等各个方面,乌军都毫无斗志可言。总不能说,乌军一开始就不是按正规军,而是按南斯拉夫游击队那样组建的吧?当年,白崇禧拆散桂军退回广西打游击之前,好歹在长江以南,成建制与四野硬碰硬对过几招。

俄罗斯算不上判断失误。当其发现,乌军无心野战之后,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既然乌军不动如山,自然需要徐徐图之,这时火力掩护下的轻步兵师拔点更好使。于是,车臣武装登场。现在,主要战线已经放在南线与乌东地区,以两地民间与车臣武装为主,一个个吃饺子。至于北线与西线,俄罗斯保持一定的远程与空中打击,给其余乌军以适当压力牵制,避免其机动增援,可能对本方攻击方向造成较大杀伤。

维持原先判断,大约还需要拔点两个月,最终战期三个月,还是属于速战速决。

领土占领,需要占领军长期分点驻扎,兵员有数量要求,才会陷入治安战的长期泥潭。现在就在想乌克兰泥潭,完全是不看条件不看情况,被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

俄罗斯与中国,在立国基础上有较大不同。俄罗斯是国家本位;中国是人本位。中国立国的人本位,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也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自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现代民族国家出现。在二战后,民族国家成为全球意识形态主流。

可能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例外。我们中国人认为,只有建立在人本基础上,国家才能真正富强长久。以前我说这些,可能空对空,现在却有了个具体实证,疫情防控。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为什么特立独行?因为人本健康是国本经济的基础!认为两者对立,为保国家经济而让民众承受疫情损失,最终结果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帝国那样,舍民众生活而穷兵黩武增强所谓国力,皆亡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