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形式多样的“第一课”蕴含答案
春季新兵入伍工作已全面展开,连日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新兵。现场,新兵们身着戎装,胸佩红花,肩披绶带,可谓仪式感满满。
有网民评论,“举行欢送新兵仪式,既让新兵们感到参军入伍的光荣,也彰显了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感。相信每一名有志青年,都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时代重任。”
与此同时,军队不少部门在新兵“入伍第一课”上也下足了功夫:
有的举行与“战”有关的活动,如带领新兵观摩实战训练。过去新兵只能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热血场面,如今在现场就能感受到。战味浓郁的“第一课”给新兵的“兵之初”刻上了血性烙印,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从军报国、献身国防的信心和决心。
有的组织新兵参观连史馆,通过学习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强化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有的邀请先进典型到连队开展座谈活动,通过为新兵现身说法,传递强大的精神能量,引导新兵树立远大的军旅理想和奋斗目标。
有的组织新兵吃一顿“红军饭”,让大家了解每道菜背后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先辈的不易,知晓入伍当兵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举办红色故事沙龙,组织观点小说明、道理小讨论、热点小辨析,让新兵在趣味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激发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动力……
都说部队是热血青年茁壮成长的大学校,是淬炼血性担当的大熔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起步决定后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看来,如何上好“入伍第一课”,帮助新兵迈好军旅生涯第一步,至关重要,影响深远。
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发展,“入伍第一课”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内涵化、特色化等发展态势,它不仅仅是一项基础工作,帮助新兵尽快熟悉部队环境,融入集体生活,更具有唤醒热血青年心中那团火的内核力量。参观见学、吃“红军饭”、与先进典型面对面交流等只是“入伍第一课”的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向新兵传递扎根部队、献身国防的正确理念,帮助他们廓清思想迷雾、坚定人生目标,从而实现新兵在身体与思想上的“双入伍”。
于个人而言,“入伍第一课”是新兵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分隔符”,是从地方青年向军人转变的必经之路,记录美好瞬间的同时,也承载了希望、寄托了理想。“入伍第一课”不仅仅局限于“第一”这个字眼,而在于“转变”这个落脚点,只有思想基础筑牢了,理想信念坚定了,身份角色转变了,新兵才能为今后在军营的成长成才夯实根基。
士兵,是习主席心头最深的牵挂;基层,是习主席去得最多的地方。习主席十分关心青年官兵的成长进步,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靠你们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你们继承发扬”、“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
几年前,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大学生新兵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的光荣行为,并勉励他们建功军营、报效祖国,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可以说,这封回信是给8名大学生新兵上的“重要一课”,也是对所有青年官兵的巨大鼓舞,激励和感召着广大青年官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青春梦融入强军梦。
从相关新闻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8名大学生新兵牢记习主席嘱托,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加钢淬火,书写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荣光。正如8个人当中的董旭东所说,“习主席的话让我们明确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有了理想信念的主心骨!”
青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巩固国防的中坚力量。爱国报国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需要用热血铸就、用奋斗砥砺。令人欣喜的是,在军地各方的鼓励引导下,青年参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军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青年,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也给了青年更大的舞台。期待年轻的新兵在“入伍第一课”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淬炼血性胆气,书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