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民族雪耻,光化门有知
光化门
3月20日,由于安保等因素,韩国第20任总统尹锡悦放弃了他先前承诺的“光化门时代”,并宣布将总统府迁至位于首尔市龙山区的国防部大楼。
现任总统文在寅在2012年和2017年两次竞选总统之时,也曾誓言要当上“光化门总统”,但最终由于警卫、花费等因素未能实现。韩国前后两任总统为何都对光化门独有情钟?光化门有着怎样的魅力?
1
门前的刀光剑影,门后的民族耻辱
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迁都汉城第二年(1395年),“光化门”作为当时韩国权力中心景福宫的正门得以修建,其原名为“四正门”。
1425年,世宗大王李裪将其改名为“光化门”,取义“光照四方,教化四方”——可惜它未能光照四方,却在一次迁移、两度被毁、三度重建之中,目睹了韩民族百多年的沉沦与屈辱。
因此在韩国人心目中,光化门是他们民族在历经百多年沉沦后,依旧在人间的见证者。
景福宫勤政殿
1895年10月8日凌晨,在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的策划下,少数日本人伪装成朝鲜人借助云梯,翻越光化门城墙,并从里面打开光化门。
随之,大批日军和日本浪人通过光化门蜂拥而入,冲向景福宫,搜捕朝鲜王朝的实际掌舵人——闵妃,最终在乾清宫将其抓获并残忍杀掉,事后还将其尸体移到后园烧毁。
据当年目击者事后称,凶手们朝闵妃胸口和胸部踩了几脚,并用日本刀像捅马蜂窝一样,反复刺向闵妃的身体。
当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凶手杀了几名与闵妃长得像的宫女,最后为了毁尸灭迹,还在闵妃的尸体上淋上汽油,并点火烧毁。
凶手之一寺崎泰吉还赋汉诗一首:“宫中暗澹云深处,不斩雠敌斩美人。”堂堂一国之母,竟在自己宫中,在众目睽睽之下,惨遭外国人登堂入室虐杀。
此类似事件放眼海内外,查遍史册都是极其罕见的。这不仅仅是朝鲜王室的无能,更是朝鲜半岛整个民族任人宰割的缩影。
1895年乙未事变,闵妃遇刺身亡。
光化门还在外患之中被战火焚毁过。时光回到1592年,此年朝鲜半岛遭遇壬辰倭乱,日本丰臣秀吉率领十几万大军,横渡对马海峡入侵朝鲜半岛。
战争爆发不久后,朝鲜半岛整整八道的三千里江山就沦陷了七道,光化门更是连同景福宫被战火烧了个精光。
1592-1598年日本入侵朝鲜。
此后近三百年里,光化门只能存在典籍里,存在韩国人耻辱的内心中,直到1864年才得以重建。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31年后,日本人就擅开光化门,虐杀深宫里的明成皇后,亵渎朝鲜国的主权。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为了巩固殖民统治,消灭韩民族标志,日本殖民者拆除了景福宫大部分建筑。
原本光化门也在他们拆除的规划之中,不过在当时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多次发文强烈反对,以及汹涌的舆情下,日本殖民者未能彻底拆除光化门,只能将其迁往景福宫东门建春门的北面。
此时光化门不仅失去了往日国门“光照四方”该有的位置,而且目睹了朝鲜总督府从无到有,并替代景福宫伫立在自己面前,最后甚至连光化门自己也沦为总督府的一部分。
被拆除前的韩国总督府,前面是光化门。
在总督府的阴影里,它看着日本人张牙舞爪地来,也看着日本人灰头土脸地离开。
不过光化门虽在日本殖民时期苟延残喘下来,但是终究没能逃过1950年爆发的那场朝鲜战争。当时的光化门随同他们民族的分裂,一起湮没在战火之中。
2
几度易字:去而复返的中文
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在“汉江奇迹”的洗礼之中,国力蒸蒸日上,其民族自尊心也跟着水涨船高。作为韩国的国门,作为韩民族遭遇苦难与屈辱的化身,光化门的重建在绝大多数韩国人心目中不可或缺。
1968年,在韩国时任总统朴正熙的主持下,光化门第二次重建。
重建后的光化门,以胜利者的身姿目睹了朝鲜总督府的坍塌。1995年,在韩国从日据统治解放出来的光复50年之际,在五万多群众的欢呼声与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中,光化门对面的总督府被人为爆破。
在韩国民众看来,要想恢复他们民族的象征——景福宫和光化门的原貌,则必须把他们民族耻辱的标志物总督府拆除掉。从1910年到1995年,光化门在前世今生之中,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身姿目睹了总督府起高楼,也目睹了总督府楼塌。
被拆除的朝鲜总督府
阻碍韩国民族历史原貌的总督府虽然被拆除,但是1968年重建的光化门,却不太符合韩国民众心目中的历史原貌:新光化门的门楼采用钢筋水泥搭建而成,原门楼的木结构工艺荡然无存。
而且此光化门只移回原来位置的附近,比原来位置后退了10多米。更可气的是,其没有对准景福宫的中轴线,而是对准了朝鲜总督府大楼的中轴线。
除此,更有争议的是,此门楼改变了延续五百多年的传统,匾额“光化门”三个大字由汉字改用韩文。其韩文“光化门”三个大字由朴正熙亲自书写。无风不起浪,此变换不仅是文字的简单转换,更是韩国去汉化的一个高潮。
1968年光化门重建并揭幕。
1968年10月9日,在韩文诞生522周年纪念日上,时任总统朴正熙在集会上宣布,韩国将从1970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韩文专用”,下令所有行政机构停止使用汉字,否则业务不予受理。
他还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大力推广韩文。同时间段,在朴正熙的亲自操弄下,光化门牌匾的汉字被韩文替代,其用意不言而喻。
在如今光化门广场上。更是立着训民正音(韩文)发明者——世宗大王李裪的大型铜像。
世宗大王李裪的铜像
重建于1968年的光化门,在韩国人的争议之中,走过了38年。2006年,韩国政府经过数年的调查论证之后,启动光化门重建工程。
此次重建,依据历史原貌,抛弃混泥土结构,恢复木结构。更难能可贵的是,门楼上“光化门”的匾额顶着国内民粹的压力,摒弃韩文,恢复汉字,并用数字技术还原了1865年景福宫重建时的汉字字体。
在耗资300亿韩元与费时4年之后,第三次重建的光化门在2010年8月15日,也就是韩国光复6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揭牌。
在光化门恢复汉字同时,景福宫很多牌匾也先后恢复了汉字。其实韩国政府早在2005年2月,就宣布为了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
第三次重建的光化门恢复汉字牌匾。
景福宫兴礼门也恢复了汉字牌匾。
3
民意的晴雨表,政客的大舞台
在光化门前,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20个周六,20次烛光集会,风雨无阻,韩国民众透过烛光,见证了时任总统朴槿惠因为“闺蜜干政门”被弹劾下台。
两年之后的2019年10月,还是在光化门前。在连续多日,单日高达百万韩国民众集会反对下,上任法务部长刚满35天的曹国被迫辞职。至此,文在寅的司法改革胎死腹中。
又在两年之后,在2022年的大选之中,文在寅所在的进步阵营失去了政权,打破了韩国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每10年轮流执政的规律。
对于现任总统文在寅来说,无论是亲自参与“倒朴”的烛光集会,还是在竞选总统期间,在光化门广场举办声势浩大的造势活动,他都努力把光化门打造成为自己的政治舞台。
2019年8月,约有15,000人参加了在光化门举行的烛光集会,以抗议日本将韩国从首选贸易伙伴名单中除名,并敦促东京为战争罪行道歉。
在2017年文在寅当选总统后,《朝鲜日报》曾评论称,文在寅之所以决定搬离青瓦台,是因为他洞察到,青瓦台封闭、不透明且充满权威主义的办公文化,导致了朴槿惠前政府的纲纪紊乱、乱象丛生。
在今年总统竞选早期,尹锡悦也表示,青瓦台是韩国“帝王般”总统制度的象征,对政治改革形成阻碍;他一旦当选总统,会将总统府从青瓦台迁往光化门。
青瓦台
对比青瓦台的森严,光化门确实更为热闹和亲民许多。韩国主要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众多主要商圈,都群聚在光化门的周围,国家的繁荣昌盛在那里一览无余。
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是民意的晴雨表。再者,国门的地位与民族的耻辱历史,赋予了光化门天然的政治属性。因此,光化门广场理所当然地,成为韩国民意表达和政客表演的天选之地。
光化门
在壬辰倭乱、闵妃被杀、总督府修建等历史事件之中,光化门见证了朝鲜半岛如何一步一步地被异族吞并蹂躏;在朝鲜战争中,光化门见证了其民族分裂和骨肉分离的悲剧;在“汉江奇迹”之中,光化门见证了韩国的崛起。
一切都如,2010年光化门重建揭牌时,时任总统李明博对着成千上万民众所说的:“我们如今看见光化门又一次伫立在这里,它曾经被封锁,被忽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一度几近窒息,但我们从未停止为民族独立而努力的步伐。”
作者 | 一墨
新媒体编辑 | 吴阳煜
美编 | 古淑娟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戳这里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