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第四产业革命:共赴一场人类社会新的否定和重生
点击立即阅读全文:深度 | 第四产业革命:共赴一场人类社会新的否定和重生
有一种感觉叫“熟悉的陌生”,这种感觉往往出现在这样的时刻,就是当我们面对那些自以为熟悉事物,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它们。作为一种感觉,它一点也不特殊,甚至有些普通,普通到无数事物都足以激发出这种感觉。“第四产业”这个概念足以描述这种感觉,即使不是人人耳熟能详,也绝对算不上一个生僻的词汇。但到底什么是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的内涵是什么?第四产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构建数字中国?直到我们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距离这个概念原来有那么遥远,原来围绕第四产业我们也有那么强烈的熟悉的陌生感。《第四产业》这本书,就是要帮助读者打破那些萦绕在“第四产业”这个概念周围的既存的或未来可能产生的那种熟悉的陌生感。
书名:《第四产业:数据业的未来图景》 ,作者:娄攴手居,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首先,它描绘了一张磅礴壮阔的第四产业演进框架图。
从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开始尝试跳出“马尔萨斯陷阱”,到工业社会钢铁洪流下日新月异的巨大跨越,再到服务业社会下目不暇接的新产业新业态,最后到数据这种生产要素带来裂变式增长、经济规律可以改写为要素可以无限供给。《第四产业》从幽暗混沌的人类早期史展开,抓住历史的主逻辑娓娓道来,将数据时代到来前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上下求索农业社会的漫长实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个历程既丝丝入扣,又惊心动魄。众所周知,新生产力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算力作为一种更前沿的生产工具,匹配数据这种更高维的劳动对象,带给人类的是新生产力变革,带来了第四产业“新大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从配第到克拉克,从克拉克到库兹涅茨,这些学问家以超越他们时代的见识和勇气,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基础,本身是对那个时代的否定。作者在第二章“序幕”中,清晰描绘了前三次产业划分的进程。然而,第三章“透视”,从技术的突飞猛进出发,呈现了数据要素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产业蓬勃崛起的石破天惊,这是“否定之否定”。我们不禁唏嘘感叹,曾几何时,以5G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然而现在数字经济正以往常经验无法度量的方式深刻改变着当前的全球经济社会形态。随着数据这种生产要素的几何式增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巨变将会生成一种持续、强大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而这种新经济将会和人类历史上的殖民经济、资本经济等量齐观、并驾齐驱,从而在后者驱动的前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上,驱动形成人类历史上第四次产业革命。
这个观点足够新颖,能把殖民经济、资本经济和数字经济放在一块,并构成一个框架,这种组合是绝无仅有的。这个观点也是符合历史直觉的,至少符合基本的历史常识。殖民和资本确实在前三次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是否也可以,其实书中已经给出来明确答案,虽然尚需要实践验证,但是至少现在我们不能排除它的可能性。
第二,它鲜明指出了数据产业带给人类的巨大边际变化,乃至对历史走向的颠覆性影响。
数据产业对人类的影响,以何种语言描述都显苍白。特别是面对元宇宙、人工智能的创造和迸发,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论断,“第四产业”的爆发,带给我们的将是新的二分法:传统世界,数据世界。“第四产业”永久改变的,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乃至作为生物体的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的精神世界。
作者认为数字经济驱动的第四产业将是对现有产业格局、范式的一个颠覆,一种革命。一是由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革。数据被引入生产函数后产生了化学反应,不仅自身可以作用于生产函数,还可以通过渗透进传统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间接影响生产率,加速了数据产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二是改写社会结构。作者从数据推动人的转型、改变习惯以及数据赋权公民也赋能社会三个视角,从社会学视角深入分析了数据产业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三是数据产业改写国际关系。数据产业发展中必然面临着政治博弈、经济角力和安全渗透。此书冷静地、洞若观火地捕捉到了数据产业对国际关系带来的边际变化,并提出数据改变达国竞争焦点这一论断。
这本书的创新之处是把这三点和第四产业结合在一起。从个体、社会、国际三重视角分析第四产业带来的颠覆和冲击,带着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全世界,带着我们的思维穿透进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最后,它敏锐地捕捉并提示了数据产业的潜在风险,也小心翼翼地探讨了未来我们的必经之路。它站在桅杆最顶端看到了乌云,更看到了乌云背后喷薄而出的希望。
从数字市场基于网络效应的迅速扩张,到数字市场普遍存在的力量绝对失衡带来的垄断滥用;从第四产业崛起对社会福利增进带来的潜在威胁,到数据产业的虚拟化对人全面发展带来了挑战,“第四产业”无疑是一把刀,但持柄者何人,刀鞘居于何处,这是理论和实践关照的重心。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实践,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产业强大的爆发力之间难以同步的矛盾,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被数字解构的一切。数字经济能否跳脱书中提到的各种陷阱,带给中国社会均衡稳定可测的未来?正所谓“功夫在事外”,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并非在于数字经济发展本身,而需要与中国国情、社会发展阶段、政策动态演进相结合,需要我们系统集成的智慧,需要我们的通盘谋划。
但总体说来,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日趋明朗、新一轮科技进步和融合创新无法避免的当下,我们对正确处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抱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这一乐观态度首先来源于技术进步本身。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到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一波技术进步是与人类社会天然契合的,新技术的落地场景也不是从生产端的工厂车间开始,而是从社交、金融、教育、医疗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兴起。这与以往的科技进步有着本质区别,即这一波科技创新天然是社会性的、是亲近人的,可能会以较低成本跨越公平性陷阱。
再者,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原始的社会资本积累已经完成,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漫长的消费升级过程,富裕起来的国民正在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向更高级的需求转移。新一代的技术进步将极大润滑这一矛盾丛生的过程,与社会的总需求变化是一致的。
比较难解决的是新一代技术与以往的技术一样面临着测度难题。对此,正如书中所言,我们能做的也许是透彻地理解技术,俯下身来细心观察技术进步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点滴影响,并做忠实记录。《第四产业》可以看作俯身观察的一次尝试,跟着作者对这个时代来一场新的“否定之否定”,相信读者必能深化数字经济的理解,深化对这些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价值实现路径的认识。激发诸君思想,或波涛汹涌,或涓涓细流,汇集入海,又必将推动数字经济在文明伦理限制条件内,求得人类文明价值的最优解!这个历程,无疑是重塑一个新世界,再造一个新宇宙!
本期编辑:江怡 穆祎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