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之战”、美女直播、豆瓣被查

整顿之后重新出发

大家好,我是阿明。

监管和整顿,是上周文娱消息的主流。娱乐圈偷税漏税还在发生,争议居然蔓延到了足球圈;直播界被315点名,欺诈性骗打赏或成为历史;网信办督查豆瓣网,有人欢喜有人忧。

整顿过后是新的起点,和疫情一起尽快拨开阴霾好起来吧。

沸沸扬扬的“冯巩之战”

谁能想到,曲艺界和足球界还能有一战?

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3月6日,政协委员巩汉林在一段采访中表示,国家政府应对劳动模范表彰制度进行改革,在举例的时候,提到了中国男足拿着高薪却没有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本来骂男足已经是中文互联网上的一大“政治正确”了,但前男足国脚冯潇霆这次却意外出来反击。或许是看小品演员与足球实在跨行,心想着“又动了谁的奶酪,不搞小品来搞我?”,冯潇霆在小红书上回复粉丝评论道:“退役了,让位给巩汉林。”

500

一石激起千层浪,二人开始交替用视频或长文回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后续,足球评论员、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纷纷下场发表观点,或捍卫行业利益,或劝导理性表达,或继续阴阳怪气。各路营销号、网红博主也推波助澜,纷纷发表观点。冯巩在2月份的一条讽刺男足的短视频也被重新搬运出来,其经纪人表示“躺着也中枪”。

500

尽管后续两位主角均息事宁人,但事情的发展已经无关于两位主角本身,而是进化成了两个圈子的互相指责和网民情绪的宣泄场。

之所以是这两个行业发生争辩,并引起大众的讨论热情,除开偶然性因素之外,必然之处在于二者均处于互联网文化鄙视链的底端,彼此都瞧不上对方。尤其是男足因成绩被社会舆论诟病多年,今年年初还与女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身形象跌至低谷。而娱乐圈正因偷税漏税问题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也是大众眼中那个“挣得多但德不配位”的行业之一。

二者打了一个照面,原本“躺平任嘲”的心态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开始试探着大众情绪作出不甘心的回击,但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

男足确实有自身产业结构的痼疾,娱乐圈也需要更完善的行业规范,但在大众舆论场上试图去解释逻辑复杂的产业问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客观讨论理性分析,但面对情绪浪潮的时候,或许唯有“躺平”才是最好的解药。

豆瓣退守角落

“愣着干什么!敲锣打鼓呀!”“把豆瓣封了吧!”“豆瓣确实该管管了”

3月15日,在央视新闻“网信部门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的新闻下方,高赞评论要么是呼吁也进驻一下其他平台,要么是为这项决定叫好。还有人表示“早日分割小组和书影音吧,这样下去一个也保不住”

500

豆瓣什么时候惹了众怒?豆瓣小组或许是根源。据监管机构公开信息显示,此次督导组进驻豆瓣的原因,是其“存在的严重的网络乱象”。

豆瓣小组一度是娱乐圈重要的讨论地、堪称“瓜田中心”。在去年被罚21次之前,许多瓜率先从“豆瓣鹅组”“豆瓣瓜组”发出,而选秀粉汇聚的“艾玛花园”“豆瓣踩组”曾是多次饭圈“争战”的发源地。如今,豆瓣鹅组在尽可能削弱自己的娱乐色彩,组员们多自嘲“已成为生活组”,艾玛花园、人才组、青青草原等娱乐组更是已宣布关闭。

但部分小组关停,部分小组转私密,并不能让“网络乱象”彻底消失,这也是由豆瓣的小组生态就决定的——

豆瓣许多小组有审核机制,组内的管理员有权对成员和帖子进行开除/删除操作,形成了一个用户交流的闭环空间。在这里,管理员的标准才是尺,保证同好观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流通,也因而容易成为极端言论的温床。在微博上,不少人对豆瓣的指责,就源自其成为“极端女权”的汇聚地。

极端往往容易成为噱头和话题,但豆瓣这样的闭环生态,以及其“文青”的属性,还是让其成为中文互联网少有的一片“精神角落”。娱乐小组的关停并没有减少豆瓣的造梗能力,媒体还是会陆续从这里找到许多选题:小镇做题家、抠学、网络失语症……(点此阅读:“这篇文章,绝绝子”

豆瓣其实有不少无关娱乐圈的、有意思的小组:理性探讨的“我发现个规律”,组员们会在这里发布从生活里发现的规律;“低消费研究所”延续“抠学”思路,有类似“一个月消费不超过500”等挑战;许多“无用”的小爱好也能得到认真研究:5万多人在的“专辑封面鉴赏”,13万人在的“菜市场爱好者”,每天拍树的“抬头,看树!”等等。

500

对豆瓣而言,小组或许是商业化难题,最近不少媒体媒体也在呼吁豆瓣“挥泪斩小组”。但既然是角落,难免有潮湿和阴暗,有各类细菌滋长。同时,角落也是一方天地,有自己健康运转的生态系统。

希望豆瓣能让这个生态良性循环,而不必有朝一日被连根拔起。

美女主播皮下竟是抠脚大汉?

315晚会一直是消费行业的风向标,而今年的315晚会,第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直播行业。

据央视报道,以聚享互娱文化传媒公司为代表的MCN公司,集中培训了一批直播运营人员。这些直播运营人员均为男性,工作职能为化身为直播间里的女主播,与给女主播打赏的“榜一大哥”们聊天。

为了刺激“大哥”们在直播间消费,直播运营人员对每一位“大哥”都称呼为“老公”,平时以甜言蜜语做攻势,直播PK开始前则向“老公”们发起邀约,“没有老公就会输掉PK”,“就差老公来为我助阵了”等等。

500

“榜一大哥”们信以为真,误以为发信息和直播的是同一人,在直播间掏出巨额打赏,也就更为容易了。

事实上,在315报道该事之前,这几乎是行业内存在已久的潜规则。阿明有一位朋友,大学实习期间就曾短暂入职过一家类似的公司,工作内容就是负责跟榜一大哥聊天,使用各种手段想办法骗取大哥们的打赏。当他得知真正的工作内容后,便迅速拿回了自己的简历,当天晚上便离开了那家公司。

不少头部主播也曾就此事对观众进行过科普,但影响力并不大,也没有指涉到具体的从业人员。

去年9月,国家曾正式推出过相关文件,明令禁止“直播诱导打赏”的行为,但彼时大众关注的重点均为头部主播和平台,此类秀场直播并没有被关注到。但到了今年,在3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公布的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10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就包括: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从严整治激情打赏、高额打赏、诱导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行为。

315释放了信号,未来的直播行业势必朝着更为规范化的轨道前行。

罗永浩回归科技行业

美女主播的皮下是男运营,那“罗永浩”账号底下以后还是罗永浩吗?

据36氪报道,罗永浩将于5月份前后淡出交个朋友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启动新一轮的高科技公司创业,他此前也在个人微博透露,新项目可能是关于时下讨论度很高的VR/AR/MR设备。

500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足以震惊业内的新闻。早在去年10月,罗永浩就曾发微博表示,“明年春天,还完债的当天就重返科技行业”。

而在更早之前,罗永浩就开始逐渐减少直播时长和直播场数,并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跟网友互动,替朋友站台以及在微博大谈元宇宙上。

自从2020年4月加入抖音直播开始卖货,罗永浩已经在直播行业待了近2年。两年里,罗永浩屡次被传出还完欠款的消息,时至今日,“真还传”终于上演。

尽管在直播行业收入颇丰,但罗永浩本人对此并没有十足的兴趣,更多时候仅仅是把“直播带货”当成还债的工具。尽管在科技行业曾遭受重创,罗永浩还是愿意在此进行深耕。

而交个朋友方也清楚罗永浩本人的意愿,在更早的时间里就开始向品牌的方向转型,将罗永浩离开的风险进行对冲。一方面,它培养了诸多主播进行全天轮播,另一方面也打造了分类直播间进行垂类化运营。

同时,罗永浩也并非彻底地离开直播间。据双方签订协议,未来三年内罗永浩仍需完成每年数十场的带货。据36氪消息,罗永浩还从此协议中得到了上亿的分手费,用以开发新项目。

后顾无忧,罗永浩要把宝押在未来了。

抖音用搜狐撬开了一个口

纷纷扰扰的长短视频版权之争,出现了一位新角色:搜狐视频。

3月17日,抖音宣布与搜狐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抖音平台和用户可对这些影视作品重新剪辑、编排或改编。双方还将在新剧宣传推广上,继续开展创意营销或视频征集等合作。前多次纷争中,作为长视频平台之一的搜狐视频却常常被大家所忽略。此次合作让观众想起,搜狐也曾有过《法医秦明》《匆匆那年》《奈何Boss要娶我》等口碑网剧。

500

抖快等短视频平台的“二创内容”,已经多次被长视频平台提出侵权。在2021年年末,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要求短视频节目等不得出现“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内容,彻底让“二创内容”成为侵权行为。

但二创也有其行业的积极作用。过去不少案例证明,影视作品乃至综艺在播期间,“二创”是扩散热度、提升口碑及影响力的好办法。2015年《琅琊榜》播出期间,引来许多二次元大大争相创作,助力其出圈;2019年《庆余年》播出期间,多个二创作品还上了热搜。

搜狐抖音的合作,也许是个开始。搜狐视频不乏许多小而美的剧集IP,但掉队的它,首先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而抖音则能借由此番合作,给其他长视频平台“打个样”,为未来可能的“二创”范围探讨铺路。

长短和解的真正实现,还是要靠不同平台达成共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哪些二创内容可以鼓励,哪些则应该被坚决制止,这是行业需要不断探讨的长期话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