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特高压不如铁路运输煤炭合算,国家花那么多钱修个寂寞?
【本文来自《美国大多数平原地区的太阳能都比中国好,中国即使内蒙古也就美国平均水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又一个数据处理专家。
如你所言,准东到淮南特高压2000万千瓦(我也不去查数据了),相当于20个百万千瓦机组,考虑到煤电机组年有效发电时间5500左右,等效需要30个机组,一个机组年耗煤300万吨,3000吨一列,就是1000列火车,30个机组就是3万列火车,一天差不多要80列,这条货运线路够忙的。
铁路运输吨公里1毛5,每一吨煤运1200公里就是180块,而现实中煤需要公铁联运,铁路走的也不是两点之间的直线。两点之间的实际运费肯定在300以上。
对于发电厂而言,吨煤成本上涨300块,那么度电成本上涨1毛是不是很正常?而特高压线损有没有到10%?
然后我们再掰扯掰扯占地,特高压一般走山区,铁路要考虑尽可能走平地,铁路是落地的,路基两侧10米都是铁路占地的范围,特高压两个高压塔之间走空中,线路正下方不能有建筑,但是田地是没有关系的。特高压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远小于铁路的编组站。
有些事儿,动动脑子就能想得到,假如特高压不如铁路运输煤炭合算,国家花那么多钱修个寂寞?
2009年枯水期,晋荆线首次承担“北电南送”的任务。当年1月至5月,晋荆线完成从山西向华中送电32.66亿千瓦时,相当于向华中地区输送原煤近2万个车皮,实现就地转化原煤近116万吨。这32.66亿千瓦时的“北电南送”电量,四川按照32%的比例消纳了10.45亿千瓦时,极大地缓解了四川枯水期的供电压力。
到了丰水期,晋荆线又首次发挥了“南电北送”的作用,将四川的清洁水电送往华北地区。仅2010年5月至10月,四川送往华北电网的水电达37.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33.5万吨。
中国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而能源分布又极不均衡,所以特高压的本质是均衡配置能源的战略之一。当然了,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经济性,特高压输电和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也会同步发展的。像2019年9月开通的北煤南运重载大通道的浩吉铁路开通,年运输能力2亿吨。2021年4月,长江以北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济宁梁山港建成通航。京杭运河“牵手”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形成我国北煤南运T字型水陆大通道。
然后是铁路和特高压线路,重载铁路差不多3000万单线每公里,比普通货运贵一倍。特高压每公里造价不过200万,还是不说。特高压穿越的大多是山林,即便是过平地特高压线路下方耕种照样没问题。怎么就占地超过铁路了?实际占地不到铁路的十分之一。铁路可是实打实的25米宽,而且考虑到行车尽量减少坡度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特高压技术指标线损是1%,我们姑且当他吹牛,10%好了。
另外特高压假如需要单线扩容10倍,根本不需要10条线,正负800伏线路各自加到10根就行,直流电正电线路之间没有电势差无所谓短路,负电也一样。
再然后是电厂,在东部占地建电厂的成本和在西北建电厂的成本一样吗?
说一千道一万,对于煤电全产业链成本而言,明显的是在西部就地发电建设特高压输送到东部成本比运煤到东部发电低。
不管怎么说,就地发电,电力远送比运煤到异地发电省。
一是输送能力强。一条重载铁路的能量输送能力是最先进的千万KW级直流特高压线路的十倍以上。蒙华铁路每年运煤2亿吨,折算成火力发电量约5000亿度电。而你的图中最高的线路的年输电量才300亿度。要输送同样的电量,就要建十几条特高压。十几条特高压的建设成本比一条重载铁路高多了。
第二是占地少。重载铁路占地宽度20-30米,而特高压占地宽度至少80-100米。不要以为特高压就只是一条电线而已。达到同样输送能力的话,十几条特高压要占多少地?
第三才是损耗低。铁路列车运行的电力需求相比这些煤炭能发出的电量是很低的。蒙华铁路的长度是1800多公里,等效损耗比特高压输电大约低10%左右。就按特高压的损耗是6%粗略计算一下,传输5000亿度电,特高压的损耗是300亿度电,而运煤铁路大约会用掉270亿度电。每年省30亿度电,也是十亿来块钱了。
综上三条,用重载铁路把煤运出来、在用电地的火电厂发电,是明显优于在煤矿附近发电、再远距离输电的。而且重载铁路还能兼运旅客列车和其他货运列车。
其实应该先讲这句:我国搞特高压输电,是为了把西南的水电输送出来,水电也只有这一种方式输。而火电电厂的选址相当自由,运煤不难,损耗不高。可以说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其实与火电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