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分 剧 逻 辑 bug 大 赏 》
每次剧荒,你是不是也跟小印一样,会一遍遍回看《甄嬛传》《琅琊榜》《潜伏》《如懿传》……最近,小印的回看片单上又多了一部《开端》。
但看的多了,对于剧里一些情节就有了一些疑问。
今天小印就来鸡蛋里挑骨头,找找高分剧里的逻辑bug~
开端
前端时间的无限流悬疑剧《开端》让很多人大呼真香,但看完结局,很多人说它“烂尾”了。
小印觉得,《开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时间循环”设定。
世界观的缺失,是它作为一个无限流故事最欠缺的地方。
为什么会发生时间循环?剧中对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给出答案。
其实严格来讲,《开端》也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时间循环”。
如果是真正的时间循环,那么循环几次,就应该存在几具身体,除非在上一次循环中,肉身被完全炸毁了。
但《开端》中并非如此,它的设定其实更接近存档类游戏。
玩家进入游戏中,需要完成“阻止公交车爆炸”这一任务,才能通关。
若没能完成,就会在“触发点”(两个主角因为各种原因失去意识或过了午夜12点),以“读档”或者“倒带”的方式回到上一个存档的时间点,重新开始。
因此每一次游戏,npc的数量不会增减,能够触发的结局数也是有限的。
玩家会保留上一次游戏的记忆,并不断吸取教训,直到顺利通关。
此外,还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锅姨怀疑女儿是因为在车上遭到咸猪手才中途下车导致身亡,也一直在寻找这个公交色狼。
但当李诗情大呼肖云鹤是色狼,且拉着“色狼”一起下车的时候,她没有任何反应。
而根据正常逻辑,锅姨应该会怀疑肖云鹤就是当年的色狼,出于复仇的动机,她应该把肖云鹤留在车上一起炸死,而非置之不理。
比如除了老张,其他警察都像工具人。
他们的办案效率、观察能力以及审问嫌疑人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开端》情节紧凑,内涵丰富,展现了世间百态和社会现状。
若是能有更严谨的逻辑以及更巧妙的结局,就会更加完美。
甄嬛传
作为百看不厌的神剧,《甄嬛传》在剧情结构、角色设定以及演员演技等方面都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唯有一处,让小印觉得逻辑不通,那就是甄嬛误穿纯元旧衣事件。
甄嬛首次封妃时,皇后暗地里破坏了甄嬛封妃的吉服。
情急之下,甄嬛穿上了纯元皇后的故衣,因此被皇上责骂,禁足在碎玉轩。
甄嬛之所以觉得有吉服仪制的衣服可以作为封妃吉服的替代品,是因为皇后早在甄嬛封嫔时,就已经开始误导她:
因为时间仓促,甄嬛封嫔时的吉服是敬妃的旧衣改制的,这一行为还得到了太后的赞赏。
因此,这一部分并不存在逻辑问题。
问题出在衣服本身。
在清朝,妃嫔的服装和装束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连常服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更不要说册封礼上的吉服了。
而剧中明确交代,这件衣服是纯元初见皇上时穿的。
但初见皇上时,纯元仅仅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进王府照顾怀孕的妹妹,彼时的宜修也只是四皇子的侧福晋。
所以,纯元穿的衣服怎会如此隆重,怎么可能与封妃的吉服同等规格呢?
当然,为了后续情节的发展,误穿纯元旧衣事件必须发生。但从逻辑上讲,这一情节就略显牵强了。
如懿传
说完了《甄嬛传》,再来说说《如懿传》。
《如懿传》里最让小印想不通的,就是魏嬿婉借精生子事件。
因为无子的问题,当时还是炩贵人的魏嬿婉十分着急,于是她设计凌云彻,想要借凌云彻怀上孩子。
但这件事完全经不起细想。
首先,乾隆的生育能力完全没问题,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子女。
既然如此,魏嬿婉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勾引凌云彻呢?
如果说她是因为觉得自己以后可能得不到宠幸,希望借与凌云彻怀孕为自己增加保障。
可即便成功了,她仍然需要得到皇上的宠幸,才能把孩子“转嫁”给皇上。
否则敬事房没有侍寝的记录,这是要杀头的。
如果魏嬿婉是认为被乾隆宠幸的次数太少,想通过凌云彻提高怀孕几率,那么,她就必须和凌云彻多次发生关系。
可凌云彻是御前侍卫,在后宫戒备森严的地方,被发现的风险极大,且一旦被发现,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用全族的性命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孩子,逻辑不通。
此外,嘉贵妃金玉妍的人设前后相差太大,也是一个问题。
金玉妍这个角色,表面上是个心直口快的直肠子,实际上却是全剧最心机深沉的女子。
她足够隐忍:
入宫很早,因为怕得罪皇后,一直坚持喝避孕药。
她左右逢源,收买人心:
对上,讨好皇后、高贵妃;和纯贵妃、如懿的关系也不错。
对下,不管是如懿身边的阿箬、小福子小禄子两兄弟、小安子,还是皇后身边的素练,太医院的太医,都能被她收买。
她心机深沉、借刀杀人:
每次害人都是借他人之手,找的还不止一个替死鬼。
在她的推波助澜下,玫贵人生下了畸形胎儿、仪贵人流产,而高贵妃成为了替罪羊,皇后成了背锅侠。
这样一个boss级的人物,到了后期,智商却断崖式下降。
她不再培植新棋子,越来越意气用事。
她也不再借刀杀人,而是亲自下场陷害如懿,方式还很不缜密,没有做到铁证如山。
如果说这些行为是因为她太想当皇后所以头脑发热,也还是说不通。
她是外族人,且高丽一直都是清朝的附属国。
如懿曾经身世显赫,家族里也出过皇后,如今家族没落,被册封为皇贵妃都要遭到阻拦。
金玉妍作为附属国送来的女人,之前也一直很清醒,怎么突然就开始“痴心妄想”,觉得自己能当上皇后呢?
琅琊榜
《琅琊榜》是一部制作精良、百看不厌的好剧。
但仔细想来,作为全剧基石的背景,其实是不太合常理的:
一个皇帝,因为对功臣的猜忌,就默许甚至推动佞臣把自己国家最精锐的军队,足足七万人全部杀光。
要知道,这对于一个政权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一支军队,从招募、训练、到培养、历练,要花费的金钱、时间,要占用的劳动力等等都不在少数,说杀就杀,并不现实。
且当时周围政权虎视眈眈,少了七万赤焰军,若敌国来袭,从哪里抽调军队去守卫边境,抵御外敌?
抛却这一点不谈,仅就皇上的人设而言:
他多疑、凉薄、极其重视权力。
这样的人,怎么能容忍六部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能容忍江左盟做大、眼线遍天下?
怎么会对于六部尚书、当朝权臣接连落马毫无怀疑?
又怎么会对江湖第一大帮派帮主、禁卫军统领兼天下第一高手、拥兵十万的女将军、最能打仗的皇子以及多位重臣的“暗通款曲”毫无察觉?
潜伏
《潜伏》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名字”。
地下工作者换地方换工作就要改名字,这是基本操作。
但潜伏里的人物几乎都没有改名。
如果说这是为了方便观众称呼角色,也说不通。
因为余则成也曾多次化名,比如劳文池、峨眉峰、深海,但观众依然会叫他“余则成”,不会因化名而产生称呼上的混淆。
但剧中其他角色就没有如此。
比如左蓝。
她在重庆叫左蓝,在南京叫左蓝,到了延安还叫左蓝,到了天津当军调代表依然叫左蓝。
如果是李娜、王刚之类大众化的名字,一直不改倒也可以理解,但辨识度这么高的“左蓝”居然一直不改名,这说不过去。
还有晚秋。
她在天津时叫穆晚秋,被秘密送到解放区之后还叫穆晚秋,还以晚秋的名字发表进步文章、在广播里念诗,到了台北执行任务并跟余则成结婚的时候竟然依然叫穆晚秋。
确实是略显草率了。
此外,吴站长的职务升迁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为全剧的金句达人,吴站长是个活得很透彻的聪明人,什么都能看开、一心只想敛财。
但他能做到站长这个位置,一定不是靠敛财,而是凭过硬的工作能力。
就算没有大功劳,至少不能总出事。
毕竟那是1945年,国共对峙最激烈的时候,一旦出事,部门的最高负责人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我们看看吴站长负责的天津站发生了多少鸡飞狗跳的事儿啊:
行动队队长马奎是间谍峨眉峰,王牌间谍李涯还在潜伏阶段就暴露,重点保护对象袁佩林被杀,李涯、陆桥山搞内斗泄露情报……
这些问题叠加起来,足够吴站长被降职100次了。
可剧中的他还是稳坐钓鱼台,和余则成谈着处世哲学,不太合理。
今天小印的分享可能显得有些鸡蛋里挑骨头,过于吹毛求疵了。
纵使这些高分剧存在一些逻辑bug,但瑕不掩瑜,好剧依然是好剧。
也希望未来的剧都可以不断提高质量,希望值得反复观看的剧能来的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