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移民全世界!
文/劳拉申
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七
音频:讲述者-劳拉申、制作-赛安
封面图:shutterstock
3月3日联合国难民署表示,俄乌冲突以来已有超100万人逃离乌克兰,预计产生400-700万难民,引发欧洲70多年来最严重难民危机。
3月4日,欧盟同意向乌克兰难民提供3年居住权,若无法安全返回可再延长2年。
▾
何以为家?
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德国是乌克兰难民最可能涌入的国家,这将是21世纪以来乌克兰最大规模移民潮。
乌克兰难民去往的国家
▾
乌克兰人的移民史由来已久,已在世界各地形成乌克兰族群。
世界最大乌克兰移民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人约350万。排名第二的加拿大是乌克兰裔最多的西方国家,约135.9万。第三的波兰是目前接收难民最多、态度最开放的国家,约135.1万。第四的美国约101万,美籍乌克兰裔对乌克兰政局影响力巨大。
巴西是第5大乌克兰移民国,约60-100万;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乌克兰移民国;德国是乌克兰移民最多的西欧国家,约33万,意大利、法国其次;摩尔多瓦、白俄罗斯、捷克、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也有成规模的乌克兰裔。
乌克兰侨民全球分布
▾
海外乌克兰人分为两支,东方大流散指苏联境内的乌克兰人,西方大流散指苏联境外的乌克兰人。
俄罗斯的乌克兰裔
尽管俄乌势不两立,俄罗斯仍是乌克兰裔最多的国家。
13世纪为躲避蒙古入侵的基辅居民,向莫斯科大公国移民。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与俄皇签约,俄乌结盟自此开始,俄国的乌克兰人激增。关于乌克兰移民的最早记录是1897年的沙俄人口普查,沙俄有2238万乌克兰人,乌克兰被称作小俄国,俄罗斯是大俄国,此外还有白俄罗斯。
大俄、小俄、白俄是古罗斯人三大分支。
大俄、小俄、白俄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东斯拉夫三兄弟了
而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流域,也覆盖了三国领土
▾
十月革命后,西伯利亚的乌克兰人试图在远东的黑龙江和太平洋之间,建立乌克兰人政治体绿乌克兰(Zeleny Klyn),也称外契丹,但最终泡汤。其他乌克兰人聚居地还有西伯利亚的灰乌克兰(Siry Klyn)、伏尔加河的黄乌克兰(Zholty Klyn)。
在沙俄解体后的内战中,远东一片混乱
包括乌克兰人在内的不少民族都有过建国计划
最终当然是被苏联收入囊中了
▾
苏联时期实施民族同化政策,只许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保留乌克兰人身份,其余人只许讲俄语。
苏联解体后,俄境内乌克兰人逐渐活跃,1992年俄罗斯有600多个乌克兰民族组织。
2009年俄境内乌克兰合法居留者350万,还有300-1000万乌克兰人在俄非法居留,堪比美国境内的墨西哥偷渡客。2014-2015年俄乌冲突之际,俄境内乌克兰人数也有增长。
2010年乌克兰人在俄罗斯境内
位列第一大少数民族的地区
图:wikipedia
▾
乌克兰有欧洲最肥沃耕地,是苏联和欧洲粮仓;苏联关键的军工业、核武器大量布局在乌克兰。
但这片土地也经历过骇人的悲剧: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约700-1000万人死亡;乌克兰是苏联抵御纳粹最前沿、二战重灾区,死伤惨重,物资损失不可计数;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也在乌克兰。
二战中东线战场受创最严重的就是乌克兰了
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覆灭更是难以想象的军事灾难
▾
东欧国家的乌克兰移民
目前接收乌克兰难民最多的是东欧国家,除了国土接壤的直接原因,还有更多深层历史原因。
在乌克兰人口中,除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外,还有波兰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摩尔多瓦人等约12个少数民族,乌克兰曾与这些国家发生多次领土合并或拆分。
波兰是东欧最大的乌克兰移民国家,因为乌克兰西部曾是波兰领土。
14世纪起,乌克兰西部被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统治300多年,即使在哥萨克时代,乌克兰右岸和加利西亚也被波兰牵制。1922年东加里西亚和西沃伦并入波兰,1939年才归入乌克兰。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段内
乌克兰都不是一个国家
而只是一个被多国分割的地区
其与波兰、俄罗斯、黑海南岸都颇有渊源
▾
之后随着沙俄帝国向西扩张
至沙俄解体前,乌克兰就成了沙俄的一部分
▾
罗马尼亚有5万乌克兰移民,乌克兰部分地区曾是罗马尼亚领土,布科维纳(Bukovina)由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两国分治,一战后被全境归入罗马尼亚,二战后北部被苏联占领,划入乌克兰。
摩尔多瓦有18万乌克兰人,占人口的8.4%,摩尔多瓦曾多次被罗马尼亚和苏联占领。
匈牙利有1万乌克兰人,在奥匈帝国时期,作为匈牙利王国一部分的外喀尔巴阡地区,是乌克兰人区。
乌克兰的东西对立问题,始于18世纪。西乌克兰人多为天主教徒,对正统东正教和俄罗斯认同薄弱。为此,1795年沙皇在乌克兰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竭力推广俄语,压制乌克兰语。
“乌克兰人”和“乌克兰民族主义”则是奥匈帝国的产物。乌克兰被正式作为民族提出是1890年奥匈帝国国务会议。而一战后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的解体,使乌克兰独立成为可能。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可以说是中欧地缘政治的最大剧变
一下子释放出一大堆民族和民族国家
其中就包括乌克兰
▾
当时,乌克兰投靠西方的举动,与当前的焦灼心态颇有相似之处。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在德意志帝国扶持下,1918年1月西蒙·彼得留拉领导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独立,这是乌克兰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
1920年,彼得留拉与毕苏斯基(波兰领袖)在基辅
这两位一定程度上也是唇亡齿寒了
▾
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1个月内就沦为德国附属国,并于当年被斯科罗帕德斯基领导的“乌克兰国”推翻,由德军驻守。从奥匈帝国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东加里西亚和西沃伦)于1919年1月与乌克兰国临时统一,但同年底就被波兰占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仅存3年,1921年被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代替。
表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局势的讽刺漫画《乌克兰的世界和平》,1919年在维也纳出版
图:wiki
▾
西方国家的乌克兰移民
西方国家的乌克兰移民最初也是奥匈帝国产物。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受奥匈帝国剥削而失去土地的乌克兰贫农亟需离开加利西亚寻找出路,与此同时,新大陆国家需要农民来垦荒,又想保持本国的白人纯正性,白人、信仰基督教又擅长农耕的乌克兰贫农正是他们需要的。
1911年到达加拿大的乌克兰移民
图: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1896-1905年加拿大鼓励乌克兰人来加当农民,加拿大与乌克兰都是北半球大平原,气候相当,1891-1914年在领袖Joseph Oleskow组织下,17万乌克兰人来到加拿大,聚居在中西部的艾尔伯塔、 萨省、马尼托巴省。
如今加拿大的乌克兰裔数量位居西方国家榜首。加拿大前总督爱德华·施赖尔,现任副总理、前外交部长方慧兰都是活跃在政坛的乌克兰裔。
相似情况也出现在巴西。1895-1897年为吸引移民垦荒,巴西承诺报销交通与伙食费,乌克兰人受蛊惑来巴西,来后却傻了眼,发现他们被安置在与世隔绝的荒地,生活状况与贫穷的加利西亚没什么区别,很多人放弃巴西,转去加拿大。
美国的乌克兰移民潮以犹太人数量最多,美籍乌克兰裔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力都举足轻重,尤以乌克兰犹太人为甚。
在政界,大法官金斯伯格的父辈是乌克兰敖德萨的犹太人,曾移居美国的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是生于基辅的犹太人。
在经济界,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发起人杰伊·普利兹克,祖辈是1881年由基辅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其家族拥有凯悦酒店集团,是美国最富豪门之一。
在科技界,WhatsApp前CEO简·库姆是生于基辅的犹太人;PayPal联合创始人马克斯·列弗琴也是基辅犹太人;“移动手机之父”马丁·库帕是乌克兰犹太人。
在音乐界,20世纪最杰出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是美籍基辅犹太人;小征泽尔的老师、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父辈是乌克兰犹太人。
在好莱坞,演员维拉·法梅加是乌克兰裔;米拉·库妮丝是1983年生于乌克兰的犹太人;米拉·乔沃维奇1975年生于基辅;史泰龙的祖父是乌克兰犹太人;导演斯皮尔伯格和演员达斯汀·霍夫曼的祖辈都是基辅犹太人。
通过美籍乌克兰人,美国可以更加方便地干预操纵乌克兰政局。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的夫人卡特琳娜是芝加哥的美籍乌克兰人,曾是美国国务院官员,还在白宫、美联储工作。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夫妇与布什夫妇
图:wiki
▾
说起乌克兰不得不提寡头,乌克兰前50位寡头掌握着国家85%的GDP。
蹊跷的是,乌克兰前5大寡头都长期持有外国资产,长居国外,甚至拥有多国籍。此次俄乌冲突中,《乌克兰真理报》在2月13日报导,仅在当天就有约20架包机与私人飞机离开基辅。
乌克兰寡头科洛莫伊斯基有乌克兰、以色列、塞浦路斯3个国籍;定居英国的勃格留波夫有乌克兰、英国、以色列、塞浦路斯4个国籍;维克多·平丘克长居英国,其EastOne集团总部在伦敦;首富阿克梅托夫在英国广置地产。
寡头正是乌克兰靠拢西方的关键力量。平丘克近日就在德国提到:“我们有欧洲和西方强大的支持撑腰”;科洛莫伊斯基是最早推动乌克兰投奔西方的寡头,现任总统泽连斯基的代表作《人民公仆》就是科洛莫伊斯基投资的。
两人还都是犹太人,泽连斯基被不少媒体认为是傀儡,真正的操纵者和幕后金主是科洛莫伊斯基。
前些年
有人模仿著名涂鸦“社会主义兄弟之吻”
创作泽连斯基与寡头科洛莫伊斯基亲吻的画
并挂于乌克兰总统的官邸门前
图:Facebook / Oleksiy Honcharenko
▾
往何处去?
当前欧盟的开放态度与2015年难民危机时形成鲜明对比,乌克兰难民进入欧洲比较顺利的原因在于:
● 根据欧盟协定,乌克兰公民可免签入境欧盟并居留90天;
● 乌克兰20-26岁人口中,79%有大学学位,大部分人更容易在收留国找到工作;
● 许多难民在欧盟有亲戚,可与家人团聚,更容易融入当地。奥地利前外长评价说,对政府来说,接收本国公民支持的难民,比违背公民意愿、由政府强行组织难民容易得多;
● 多数难民无意留下,希望危机结束后立即回家;
● 人种、信仰与欧洲一致。
除欧盟外,许多国家也纷纷表态愿意接收难民,俨然成了人权与正义的化身:加拿大表示欢迎难民到来;一向不欢迎移民的日本也放话说要接收难民;美国称已准备接收难民,但估计多数人还是想去西欧。
政客们的说辞尽管动听,实际能否做到就是两码事了。2015年难民危机表明,欧盟说得再好听,也不过是空头支票,美国更是远远置身事外。行动与时间才是最终的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