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对清朝的客观评价

以下一段内容,原载于《人民日报》1994年5月20日第10版文章《毛主席对老舍谈康熙》(作者舒乙)

【  老舍先生有个习惯,每当听了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中英领导人的讲话之后,总爱把家人叫到一起,听他传达。有时他记录得很详细,照本叙述,绘声绘色。他自己很兴奋,家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每一次传达,都是家里的一件盛事。

    大约是在一九六○年,开人民代表大会。老舍先生是北京市选出来的全国人民代表,而且总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但是他从不住坐,老是每天回家。这次大会期间,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老舍先生当天晚上便向家人做了详细的传达,给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三十多年,我还大致记得一些他谈的内容。

    大会中间休息期间,老舍先生由主席台上下来到旁边的休息室抽烟,坐在一个角落里。隔了一会,突然,他发现,毛主席、周总理、少奇同志和其他几位领袖人物也走进了休息室,而且照直向老舍先生这个角落走来。老舍先生以为他们要找个角落商量什么事,便想起身躲开,可是,毛主席却把他拉住,说:“一起坐一坐,说说你们满族人。”于是,便都落座,围成一个小圈,真的开始大聊满族人,而且兴致极高,毛主席主讲,其他几位也频频插话。

    毛主席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接下来,便大讲康熙。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那个时候就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不光派任管辖的地方官员,而且派兵镇守边防。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扩送六世达赖喇嘛进藏,赶走入侵的准噶尔人,踏着前人的足迹,为维护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大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大步,前后费时二十年。他进剿台湾,在潮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在巩固东北边疆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样,东南西北四方,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便确定了,一直沿袭至今。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五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二十多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的领土,管理那么多的人口,矛盾非常突出。怎么办?康熙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他先团结了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利用汉族统治汉族。他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

    毛主席明确地说,我们应该学习康熙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个政策的精神是完全能为我所用和为今所用的。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的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毛主席讲了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即使是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

    毛主席特别夸奖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说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他自己当了皇帝,还每天听课学习不止,而且学得很苦,有时分早课、日课、晚课三段,天不亮就起来用功。毛主席说康熙皇帝是最早的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喜欢研究自然科学,他请西方传教士教他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他本人精通数学,他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有一次西方传教士在宫外练习解剖老虎,被中国市民发现,以为是妖术,状告到康熙处。康熙便把传教士召来,告诉他们他本人很知道这种举动的学术意义,可是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以后再做时,避开老百姓偷偷地做就是了,而且有什么心得可以随时进宫来和他交流……

    毛主席这一番议论,还有周总理、少奇等同志的插话,使老舍先生大为惊讶,他以前也知道一些康熙皇帝的功德,但既不系统又不太具体,而且绝对没有这么高的评价。所以,回到家中,他便说他完全换了脑子,换了眼睛。】

《毛主席对老舍谈康熙》一文中的这些内容,被许多相关领域的文章著作所引用。但由于这些相关谈话信息只是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的回忆,并未见于任何官方文献汇编之中,因此有些人出于某种观念立场原因,对毛先生持有此种观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事实上,在官方文献汇编中,对毛先生客观评价清朝是存在强有力的间接佐证的。

以下一段内容,节选自《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录的《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一九六一年六月十日)》

【  现在谈谈满族的问题。满族统治阶级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奴役各族人民,虽然曾使中国一度强盛,但最终还是衰败了,这应由清朝的皇帝和少数贵族负责,满族人民是不用负责的,他们也同样受到灾难。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是对的。溥仪先生当时才几岁,他也不能负责。载涛先生当时是大臣,要负一部分责任。至于“满洲国”时代,溥仪、溥杰都应该负责,当然更大的责任应由日本军国主义来负。溥仪、溥杰合作的书揭露了这一点。你们的书应该修改一下再出版,书里自我批评太多了。那些事情都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十一年啦,中国人民对清朝的残酷统治和压迫,印象已经淡了,记得的人也不多了,但历史还是要按照事实来写。清朝亡了,说明它不好,这一点历史已经做了结论。

  现在的问题,是要恢复满族应有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歧视满族,满人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几乎完全和汉人同化了,分不清了。民族将来是要互相同化的,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但不能歧视,不能强制。因此现在还要把满族恢复起来,事实上一九四九年以后已开始这样做了。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做了许多坏事,所以灭亡了。

  但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第二件,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发展到四万万人,给现在的六亿五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第三件,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清朝在确定版图、增加人口、发展文化这三方面做了好事。康熙懂得天文、地理、数学,很有学问。俄国彼得大帝和康熙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俄国地处欧洲,手工业比较发达,他汲取了西欧的经验,发展了工商业。中国当时封建经济的统治比较稳固,工商业不发达,康熙只致力于发展封建文化。清朝所做的坏事,历史已经做了结论,用不着多提,做的好事是应该讲一下的。汉族是个大民族,也做了很多好事,这就不用提了。

  这个思想不是我的,是毛主席多次讲过的。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要说明就是和满族人结婚了也用不着自卑;我称赞了清朝做的好事,也不要骄傲。】

谈话中周先生专门强调:“这个思想不是我的,是毛主席多次讲过的。”毛先生讲过的,而且是多次。官方正式的领导人选集,周先生的原话,其真实性不应该再被质疑了吧。

最后,剖析一下那些质疑的论调。

那些人往往是祭出毛先生亲笔文章中的“证据”:《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将“蒙元灭宋”“满清灭明”与“西班牙灭印加/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英国灭印度/英占北美和印度”相并列的叙述。那些人热衷于以此来“证明”毛先生的“一贯观念”。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两篇文章中的相关原话到底是如何写的:

【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论持久战》)

由原文可见:

1、毛先生原文用词是“元朝”“清朝”这些中国朝代概念,而非“蒙元”“满清”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概念。

2、将“蒙元”“满清”外化于中国文明历史的观念,恰恰是“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亡国论者”(以部分由辛亥革命造就的政治文化精英为首)所持有的,而非毛先生及中共所持有。

那些人在歪曲毛先生文章本意的时候,甚至忽视了毛先生在稍早时候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今朝”一脉相承下来的事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