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口语和书面语是两套系统,绝对不是主要因为书写材料有限导致的

【本文来自《我坚持观点:古人书写材料困难,要压缩口语为书面语》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偶然看到这个帖子,我想说,中国古代口语和书面语是两套系统,绝对不是主要因为书写材料有限导致的(虽然可能有影响)。

兄台要想通这个问题,恐怕要从我们文字的源头甲骨文说起。

如果兄台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下我之前在观网发的一个帖子,有点长,我就不重复了,只发个链接:

一个成熟的文字系统和刻符系统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有没有语法 评论 4 社会

直接说有关的结论吧。

为什么古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一直是两套系统呢?

因为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源而来的一种表意文字,而不是基于字母体系的表音文字。

具体说就是:

1,最初,象形文字当然并不是一一对应发音的,因为象形文字实际上是从图画抽象而来。而从一开始,古人对象形文字的阅读,就是一种解读式的:这几个图案总结起来的意思是首领今天打了两头野猪,那几个的意思加起来是外来部族抢走了我们三只羊。——这里是解读式的阅读,而不是表音体系那样是完全固定地读出一句话。

换句话说,最开始,象形文字的阅读,是只能读出意思,而不能读出一种完全固定的读法的。

今天我们读那些古老的象形文字,也依然是只能这样读。

2,然后经过发展,开始渐渐从象形向表意进化,这一过程中才慢慢固化下来了固定对应的读音。——即便如此,直到今天,汉字中多音、多义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3,所以,为什么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书面语需要发展出独立于口语的语法呢?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对口语的记录啊。

请兄台牢记:象形文字本来就不是对口语的记录

换句话说,根本谈不上文言文作为书面语是对口语的压缩,实际上从一开始,汉语的书面语就是独立有一套自己的语法体系的,这个体系的来源,就来自我们使用的文字汉字本身。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