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寒冬有点长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徵第十五》节选
(一)
乌克兰局势一夜大变。据新华社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1日晚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随后,各方迅速反应。美国于当地时间2月21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磋商针对俄罗斯此举进行回应的下一步措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当前乌克兰东部局势发表文字声明,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东部冲突,等等。
但就是没有乌克兰什么事。有人说,对于猎犬而言,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主人赏赐的几根肉骨头。而对于乌克兰,虽然上窜下跳“表演”老卖力了,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二)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工农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按道理,乌克兰小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毕竟自然条件很优越,人口也不是很多,还有苏联解体留下的丰厚遗产。可惜,由于其所谓的“精英”可劲儿折腾,全面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容,不仅把家底给折腾光了,还把俄罗斯彻底惹毛了,最终落得个主权丧失、国土分裂、内乱频仍的下场。“欧洲粮仓”也变成了“欧洲子宫”。
乌克兰冤吗?一点都不冤。早在2200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乌克兰之流国家发布了“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的警讯,可惜这些国家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听不懂。应该说,乌克兰就是不处卑、不畏强、侮大邻且拙交的典型之一。另外一个则是波罗的海旁的蕞尔小国立陶宛。
当前,乌克兰进退维谷,不过是其前面一系列骚操作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好是不可能好的了,只有坏和更坏两种结果。
(三)
乌克兰介于东西欧接连地带,处于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位于其西南部,属于“腰腹”“软肋”所在。乌克兰距离莫斯科仅400公里,两者之间是一无遮拦的大平原。可以说,乌克兰天然就是俄罗斯与北约的战略缓冲带。
于美国和北约而言,乌克兰是遏制俄罗斯的前哨和楔子。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乌克兰驻军,部署进攻性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等,相当于在俄罗斯门口架设了机关枪。俄罗斯的战略缓冲也就不复存在。
于乌克兰而言,处于两大阵容夹缝之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果学习瑞士、芬兰,不左不右中立也没什么事,安分守己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小日子不会太差。但在美国的渗透并怂恿下,乌克兰在作死的路上狂奔,心甘情愿把自己绑上了美国和北约的战车,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赶急着要加入北约,甘当“马前卒”为其驱驰,还以切断天然气管道等为威胁,触犯了俄罗斯的底线和红线。
其根本症结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针锋相对,欧盟、乌克兰裹挟其中。美国对当年承诺的北约不东扩不认账,而是不停地东扩,一直想把乌克兰纳入其中;而乌克兰也想“抱大腿”,迫不及待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多次重申,坚决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也是其核心利益。这种结构性矛盾,就像一个死结,近乎无解。
怎么办?先拿乌克兰来办。
(四)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美国经济虽然出现了“印钞机繁荣”,但通胀为40年来新高,急需境外美元资产回流输血。而爆发战争、制造局势动荡是资产回流的最佳办法,美国统治集团屡试不爽。同时,美国洛马、波音等军工联合体急需扩大军售回血,战争才是最好的促销手段。因此,美国统治集团希望俄乌生战生乱,频频“拱火”,只是其预测的“入侵”时间一推再推,从2月16日到2月20日,沦为笑谈。网民戏称:因为新冠肺炎原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从线下改为了线上。
俄罗斯国力如同“王小二过年”,维持现状是最优选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和北约言而无信,东扩不止。其成员国从冷战时期的16个扩大到了现在的30个,东欧诸国、波罗的海“三哈”都被网罗,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叫得最欢、跳得最高、反俄最卖力的乌克兰,一直在为加入北约而纳投名状,不断去揭俄罗斯的“逆鳞”。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是极为难受的。
俄罗斯如鲠在喉,已经退无可退。普京“叔可忍,婶不可忍”,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不把豆包当干粮了。从2014年3月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到修建“北溪2号”管道再到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派军队入驻两个地区应对“威胁”,如同套在乌克兰脖子上的套索,一步步勒紧。
寇可往,吾亦可往。当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肢解南联盟的手法,被普京现学现用。对此,美国统治集团确实也不好像往常一样,老早就占据道德高地说教一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美式双标”调门也有所降低,毕竟这事还不好自圆其说。只是象征性地“制裁”一下了事。乌克兰眼巴巴望着的驻军、经济援助等实质性帮助和支持,门都没有。对此,泽连斯基又能如何?
对于欧洲而言,心情必定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担忧,欧洲不希望旁边有一个强大的“非盟友”国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俄罗斯的钢铁洪流之于欧洲平原地区,就如同水银泄地。另一方面是依赖,欧洲诸国离开不开俄罗斯的廉价油气资源,美国毕竟太远要价也高,这是现实的利益,选择的余地不多。
因此,欧洲诸国除英国外,还是希望维持现状。德国、法国等大国对于美国统治集团利用乌克兰这个“搅屎棍”搞乱欧俄关系,敢怒不敢言,更缺乏制约手段。马克龙、朔尔茨前后脚到莫斯科找普京谈,虽然没吃“闭门羹”,但也没谈出个子丑寅卯来。也是,手中没有大棒和胡萝卜,光讲道理谁会听?
乌克兰?本来应该是主角,最终在这场大戏中却彻底沦为“路人甲”“路人乙”之类的“龙套”。“棋子”的命,却成天妄想成为“棋手”,想在大国博弈中“两头吃”。其统治“精英”没搞清楚自己的斤两,特别是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入戏太深”,挟地利之优,向美国、北约、欧盟和俄罗斯漫天要价。最终成为了一颗弃子,独自在东欧凛冽的寒风中哭泣。
可悲吗?确实可悲,左右逢源变成了左右找抽。然而这些可悲都是自找的,该。
(五)
据说,今年欧洲冰雪解冻比以往要早,应该是一个好年景。
然而,近期大部分乌克兰人恐怕都是在恐惧和麻木中度过。俄罗斯“入侵”警报“乌龙”,让人备受煎熬、身心俱疲;缺钱少气的日子让生活充满忧伤、看不到希望。而政客们在电视上、新闻里关于“爱国”、“自卫”的聒噪,又与普通人何干?尘埃落定后,大列巴照吃,伏特加照喝,该干吗干吗。
乌克兰的权贵、寡头、高级公务员等“精英”阶层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至于其他“精英”,你方唱罢我登台。尤先科、波罗申科、泽连斯基,不都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提线木偶吗?其身边的达官贵人,大部分不就是CIA的线人或NGO的代言人吗?
“大难临头各自飞。”泽连斯基呼吁“爱国”的电视讲话尚有余响,基辅国际机场离境的私人飞机就已轰鸣上天,这些“精英”们手握巨量资产纷纷前往美国、欧洲国家避险,正中了拜登和华尔街大佬们的下怀。
“精英”们当然可以一拍屁股就走人,但普通人又能走向何处、去往何方?或许,面包会有的,盐会有的。
“雪崩之中,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虽然已过立春时节,但乌克兰的寒冬注定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