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著名女性(一)评论 :说说“女性称王”那些事......
公元前15世纪,正值中国晚商时期。在奴隶制的古埃及出现了哈特·谢普苏特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伟大女法老,并且还成了繁荣盛世的缔造者,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无法想象3000多年前,在生产力低下的埃及奴隶社会,又是父系男权的历史时期,哈特·谢普苏特这么一位年轻女性究竟如何掌控手中权力的?又是怎么建设了22年的辉煌盛世?她即便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嫡女,也很难抗拒全社会“性别歧视”的传统偏见。更何况,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敬仰和虔信根深蒂固,他们确信法老必须是男神荷鲁斯的化身,没有女人称王的份儿。而哈特·谢普苏特却毫无畏惧地逆袭这一传统,跃然登上了最高权力者的宝座,并且施展了极大的政治野心和执政魄力。她究竟是位什么样的女性?
其次,无法想象哈特·谢普苏特在位仅22年时间,竟然使一个经济落后的下埃及迅速发展成政治稳定,疆土扩展,贸易繁荣,资财富庶,建筑艺术非凡,且拥有上、下埃及辽阔领土的统一国度。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虽然这些成就离不开广大埃及奴隶们的勤劳与智慧,但也更离不开权力者的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能力。哈特·谢普苏特这位女性是怎么具备了如此雄才大略的?
关于远古时期的人和事,的确无法用现代的眼光及标准来衡量,更不能用今人的脑系为其下定论。因为,历史多是后人的阐释者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虽然仅有的史料不可能准确还原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诸多事端,却可以从哈特·谢普苏特的典型史实中窥斑见豹,获取一些社会学方面的推论和启示。
一、王者之心
哈特·谢普苏特生长在埃及奴隶社会的法老之家。从小深居宫廷,过着父母荫护下的特权生活。她的王者梦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父亲是图特摩斯一世法老,母亲既是王后,又是阿蒙霍特普一世法老之女。这样一对王者夫妇的嫡女似乎根本不需要谈什么“自信”,而只要继承 一颗“王者之心”就可以了。因为,自信心多是对弱者而言,而强者的霸王情怀生来不乏。哈特·谢普苏特绝不会把自己当作弱者,她的“王者之心”是与图特摩斯家族的霸业紧密相连的。“法老”这种至高无上的王权在她的意识中早已蚀骨入髓。为了保住图特摩斯家的权力,父辈们也传授给哈特·谢普苏特一些掌握政权的经验,并且为她铺垫下了丰富的人、财、物资源。强烈的“王者之心”,使哈特·谢普苏特从懂事时起就未按照一般女孩儿的特性成长,她过早地知道了宫廷斗争的残酷性,知道了维持血缘统治的重要性,她也一定懂得了历代法老们的“权力论”和“阴谋论”。因此,她能利用“王权神授”的政治手段,首先将自己化身为太阳神“阿蒙之女”,令所有反对者折服在“神”的面前,扫除了女性称王在”性别歧视“方面的最大障碍。其次,哈特·谢普苏特通过7年摄政历练,积累了大量执政经验和人脉资源,为日后登基法老之位奠定了强大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中性特质
古今中外,强权的女性大多都具性别上的中性化特质。她们虽生为女身,但却往往习惯站在男性权力者的角度看问题,并且,很多时候置身于高端男性范围内活动,甚至有意按照男性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改变自己。渐渐被异化为中性特质的“女人”。哈特·谢普苏特做为图特摩斯一世的嫡女,铁定为未来法老的守护者或继承人。因此,她从小便接受着王室全面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文武兼备。这些专门为培养“王者”而量身定度的教育和训练,当然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特殊锻造。加之哈特·谢普苏特确实天赋异禀,非同一般。在父爱如山的强化培育下,她的女性特征慢慢被消磨掉了。因此,哈特·谢普苏特成为法老后,常常戴假胡须、穿著男装、束胸宽衣,以男性的阳刚威仪示人。在埃及遗留的大量壁画、雕塑中,几乎很难辨识出她的女性的尊容。中性化的哈特·谢普苏特既有人妻、人母的家庭属性,更有摄政、执政的社会属性,这种特质绝不是一般女性能够具备的。
综上所述。从哈特·谢普苏特不同凡响的两大特质看,她必然会成为古埃及第十八朝的法老。不仅古埃及的哈特·谢普苏特如此,恐怕古今中外的任何称王的女性,都少不了这两种特征。所以,真正能称王天下的女性少之又少。
距哈特·谢普苏特2200年之后,中国唐朝出现了一位可与之媲美的武则天女皇。武则天是登基年龄最大(67岁或69岁)、寿命很长的女皇。与哈特·谢普苏特雷同,武则天也即位十几年(约15或17年)。所不同的是武则天不是王者嫡女,而是荆州都督的次女。她14岁入宫做唐太宗的才人,31岁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继而被封为“天后”与高宗皇帝平起平坐。高宗殁后,她又以皇太后之威摄政称制,最后登上女皇之位,前后执政、摄政约半个世纪。远比哈特·谢普苏特法老在位时间长。武则天的功绩在于,她执政后继承唐太宗“贞观遗风”,息战图治,大力发展经济,奖励农桑,开放贸易,改革吏制,成就了一代大唐盛世。
武则天同样面临着封建社会的男权传统势力,但她同样从“君权神授”入手,借助佛教的力量,标榜自己是未来佛弥勒菩萨转世,令工匠们仿照自己的相貌开凿了许多巨型佛像石窟。武则天的“王者之心”不是幼年培养的,而是她从少年始陪伴太宗、高宗两代唐皇共理政务数十载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她大权独握之后,晚年则大肆杀伐唐朝宗室,实兴“酷吏政治”,演变成了一个十足强权“女男人”。她虽然没像哈特·谢普苏特那样装饰假胡须,但也时常皇袍加身,少著女装,以中性特质指点江山。史学家们常将武则天视为哈特·谢普苏特的翻版。
一般来说,奴隶制、封建社会的称王女性,其“王者之心”和“中性特质”皆不可缺少。绝非普通女性能所为。置身在肃杀无情的王权中,女人需要放弃和改变许多天生禀赋和习气,遮蔽女性特有的情愫,这无疑是场严酷的自我革命。因为,女性称王最大的障碍就是“性别歧视”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要大于她所面对的一切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