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配音的个人观察
本文全纯属民科,看着玩吧
近十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同时中国又受到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冲击,配音日渐成为热门话题,从2010年开始中国配音开始大量效仿日本偶像声优模式,但十多年过去,中国配音界却质量下降,饭圈横行。究竟是为何呢?这是我思考的。
之后我回忆了我从小(1995年生)接触到所有有配音的作品并在网上查资料发现汉语普通话配音其实按地域及其表演风格分为众多流派:
1、北京系:
单位:央视、京译、光合积木、729、北斗企鹅、边江工作室、艺海佳音:、冠声文化、丽音留香。
代表成员:晏积瑄、赵岭、张璐、陈浩(前期)、孙悦斌、李易(已故)、白涛、张遥函、贾小军、郑建初、姜广涛、季冠霖、张杰、边江、乔诗语、李立宏、王凯、郝幽玥、白雪岑、李世荣、王博、宝木中阳、山新、皇贞季。
2、上海系:
单位:上译、音熊联萌、领声文化、胜利之音、奇响天外。
代表成员:洪海天、冯骏骅、姚培华、孙晔、谢添天、金锋、袁国庆、沈达威、沈磊、吴磊、夏磊、黄怡晴、刘钦、翟巍、倪康、徐刚、李晔、程晓桦、李正翔、刘强、程玉珠、范楚绒、童自荣、彭博、李元韬。。
3、香港系(只限普通话未算粤语):
单位:香港TVB。
代表成员:叶清、潘宁、苏柏丽、黎泓和、邢金沙、杜燕歌、张艺、于小华、周莹、陈逸恒、徐敏、许秉珩、李娟。
4、台湾系:
单位:台湾华视(或中视)、台湾配音工会。
成员:石班瑜、刘小芸、魏晶琦、陈美贞、蒋笃慧(已故)、刘鹏杰、官志宏、于正升、李景唐、何志威、康殿宏、姜瑰瑾、于正昌、杜素真、李世扬、贺宇杰、徐建春、钱欣郁。
5、辽宁系:
单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电视台
成员:韩力、张文渔、李韫慧、方树桥、邓常兰、刘艺、刘莉、郝琳杰、徐琳、曹玉敏、贾丽娜、刘海霞、贾毅宁、齐昕欣。
6、陕西系(四驱兄弟大陆国语配音):
单位:陕西人民艺术剧院。
成员:蒋瑞征、刘娜、赵丽、王艳梅、马希凤、宋照明、王英、谭希和、罗京民。
7、广东系:
单位:广东省话剧院、声优音画。
成员:祖晴、邓玉婷、梁颖、高全胜、张琳、陆双、邓红、王巍、赵然、鞠月斌、李团、陈秩、卢吉雄。
8、湖南系:
单位:三辰卡通、宏梦卡通。
成员:葛平、付以琳、袁文君、罗沐、晏婷、邹正均、刘洁、刘娟 、张怀武、刘蓉、肖睿、梁实之、宁锦伦、王娜、姜华、曾令、殷姿、袁慧敏。
9、其他派系:
论国内配音小团队还有很多挑重点介绍:
重庆视美配音,代表人物:崔剑南、刘淳瑞、张凯鑫、于潇潇。作品:《弹珠传说》。
四川声娱文化,代表人物:囧森瑟夫、陈浩、吕艳婷、瀚墨。作品《魔童降世》。
云南开心蒙太奇,代表人物::唐鹏(烧包谷)。作品:《大洋芋和小米渣》。
还有国外新加坡新传媒配音,代表人物:林德成、李雅梅、蔡兰英,作品:《莲花争霸》、《早安老师》。
而当前国内配音格局是呈现京沪垄断,港台配音被隔绝于外(叶清一个人不能代表全体),辽艺陕艺坐冷板凳,湖南广东吃老底。
非京沪配音流派的演变:
1、香港系
香港系配音诞生很早,但香港主流说粤语,所以国语配音早期几乎是空白,当时著名的香港电影在大陆和台湾播放的版本都是有台湾配音负责,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石班瑜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后来TVB开始组建国语配音组,因为是隶属电视台,所以国语配音开始是在港剧中进行。后来随着发展香港国语逐渐抢回港影的国语配音比如《雀圣系列》、《新警察故事》(张艺配音谢霆锋,黎鸿和配音安志杰)。但到了新世纪10年代以后,港剧港影衰落,香港系配音也一并衰落。
2、台湾系
现在国产电视剧配音今常被人诟病,除了流量明星作祟,音效场务技术不行也是主要原因,台湾也曾因音效场务技术不行出现电视剧配音的局面,比如《新白娘子传奇》、《天地传说之鱼美人》(两岸合拍)。随着技术提升台湾逐渐摆脱了这个局面。《流星花园》开始以后台湾剧的几乎全部现场收音。电影方面随着香港国语配音崛起台湾配音也淡出了港片配音。八九十年代恰好日漫火爆,台配就赶上了配日漫的班车,同时大陆也在引进台配日漫,致使台配与同期大陆配音辽艺成为了当时中国配音的两大主流。到了新世纪限播境外动画并扶持国漫,台配日漫在内地消失。但同时韩剧又兴起,台配再次抓住机会配了《大长今》、《浪漫满屋》,再次在大陆流行,然而随着网络视频发展,原音日漫和韩剧受到欢迎,萨德又使中韩关系冷淡,韩剧也走不通了。变通大师终于撑不住了走向衰落。
3、辽宁系
八十年代,日漫开始被引进中国。辽宁一开始是辽宁电视台引进《聪明的一休》,因为东北的国企氛围,辽台联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等选出李韫慧、陈大千、方树桥、邓常兰、袁子纹、俞德元、李舒燕、付利白八人为《一休》配音,自此辽艺配音兴起。随着配音多了起来,辽宁的各大文艺单位也纷纷出力比如:刘艺(抗敌话剧团)、贾丽娜和刘海霞(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兰燕(沈阳话剧团)、徐琳(辽宁电视台),形成以辽艺为主导的辽宁派配音。在这之后辽艺版本的日漫火遍全国,力压北上广的配音,承接了不少央视播出的国产动画。然而随着东北因地区经济衰落影响了各个国企或事业编,98年人事大变动。99年辽宁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与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合并,2000年译制《新世纪福音战士》大失败更是重创。进入21世纪,政策要求限制外国动画播放以扶植国漫,辽艺也开始为国漫配音《小糊涂神》、《小神仙与小仙女》、《小虎还乡》、《寓言一族》等,但仍然阻止不了辽艺的衰落。同时台配日漫淡出宣告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日慢热结束了,以国产动画为主打的湖南派和广东派崛起了。
4、陕西系
在台配与辽艺争霸的时代,陕西陕艺配音也在配日漫,但不巧的是,陕艺配的日漫大多都是冷门作品《宇宙小毛球》、《鬼神童子》、《魔法小歌王》等,也曾以草台班子的身份配盗版光碟,甚至因部分配音演员与辽艺撞音色而被误认成辽艺的。在新世纪限外令即将出台的前夕获得了《四驱兄弟》的项目,以此一作封神。宋照明配的卡罗名场面惊天一吼完胜台配和日本原配。陕艺之后还配过电视剧《丝路豪侠》,但就此将配音业务收缩。《四驱兄弟》成最终时刻的一作封神。
5、湖南系
中国动画的经典矛盾是幼稚与成熟以及盈利问题,往上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湖南系与广东系的竞争围绕这两个矛盾展开。
湖南系重文艺性,2000年王宏导演创立三辰卡通并出任导演、总编剧兼总裁。同时罗沐、葛平、付以琳、袁文君等人加入,葛平和付以琳都是音乐或演唱专业出身,而罗沐是高知识分子,袁文君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任职,创造的《蓝猫淘气三千问》迅速串红,成为新世纪中国动漫第一个现象级作品。蓝猫系列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低龄的,但在星际大战、恐龙和海洋、系列中加入了战斗、热血、虐心元素,年龄层次提高。蓝猫最巅峰时候创造了蓝猫专卖店,开满大街小巷,但背后盲目扩张已经自身IP的随意授权。同时产品线混乱性价比偏低,使得它的口碑急剧下降。王宏导演因与其它高层不和而离开,但同时新的配音演员加入比如与葛平在蓝猫之前就合作过的袁慧敏。还有曾令、殷姿、宋晓宇。
王宏创立了宏梦卡通制作了《虹猫蓝兔七侠传》,播出就一炮而红,虽然出过被投诉事件(血腥),但只是造成了短期停播,之后又恢复,并且后来宏梦还出了《虹猫仗剑走天涯》、《神厨小福贵》等高龄向动漫,但湖南系动画强艺术轻营销的问题重演,根据刘娟回忆当年宏梦员工福利相当高,但动画盈利一直是问题,在高成本运作下衰落。比起蓝猫,虹猫的配音除了付以琳袁文君,都放宽了资历,导致宏梦大量配音转行。
6、广东系
广东开放早,起于广东话剧院的广东系配音,在早年以广东草台的形式出现于光盘中文配音中,同时还参与《数码宝贝》、《晴天小猪》、《樱桃小丸子》等日漫配音。广东兴起了诸多玩具商比如奥迪双钻即后来的奥飞。一系列针对于推销玩具的动画涌现,比起湖南那种作品为主周边为辅的模式,广东这种以作品辅产品的模式更适合商业化盈利。广东系配音也以此崛起,因为是服务于玩具,所以低幼也不可避免。
自从《喜羊羊》开始广东系配音就长期走低幼风,2009年喜羊羊大电影的成功连带着整个广东低幼动画公司的作品上风口。加之湖南系衰落。中国动画长期被低幼和玩具动画霸占,媒体也是各种吹捧如同网络水军控评一样,让人们的不满无处表达。但网络视频兴起了,由于当时网络看日漫免费使限外令名存实亡,《魔圆》、《刀剑》逐年上映使得不堪低幼的观众被赶向网络促成第二波引进日漫热潮,重新点燃了观众对日漫的热情(间接助力B站起步),“童年不是喜羊羊太好了”以及游戏《羊村大灾变》等都是观众在发泄不满,直到“烤羊”事件,不满的观众和喜羊羊的竞争方以及其他多方势力来了个墙倒众人推,与蔡依林的地才、六小龄童的两开花、蔡徐坤的鸡你太美异曲同工。与此同时反低幼的氛围也为《秦时明月》送了助攻。虽然广东动漫产业没有崩溃,但影响力降低,而且常年没有转型,致使广东系配音也停滞不前,虽为发达地区却在下一个时代京沪垄断中沦为边缘团队。
京沪系垄断格局:
1、京沪垄断的天时:
北京与上海配音历史也曾雄厚,北京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八制片厂,上海有上海美术制片厂。非京沪省份虽然也有制片厂,但资源和影响力远不如京沪,这是最早的京沪垄断。
但八十年代后,电视与影碟机(VCD、DVD)兴起,而国家对电视台的建设是全国各省、市、县都布设,致使各省份可以自助引进国外动画,同时民间光盘出租商也使外国影片流入。非京沪配音快速发展。辽宁、陕西、广东的电视台和光盘商带动了辽艺、陕艺、广话配音兴起,同时港配和台配也被引进,配音界迎来一轮解放,百花齐放。2004年光盘界的猫和老鼠方言版热潮更是让一些配音小省秀了一回,比如云南方言配音唐鹏,艺名烧包谷。
从八十年代到一零年代,国内动画播放先后经历限外令、国产失利、港台局势、互联网媒体兴起,非京沪配音全面重创。京沪配音依靠着电视剧配音和游戏配音支撑下来,同时第二次日漫潮带来了日本声优模式,使得京沪快速包装自己,京沪垄断卷土重来。
2、京沪垄断的地利:
现在京沪的报班培训加上跟团磨经验模式其实是已淘汰老电影制片厂模式。某京系配音讲过他1995年只是去了长影面试,合格后培训几个月上岗。而前一年了一某配音演员就读辽宁省艺术学校,后升入辽宁职工艺术大学,再进入辽艺演儿童剧,后开始配音。可以看出老电影制片厂模式自由裁量权与草率。
但中国因为经济的开放,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国内马太效应加重,资源开始大量向京沪富集,同时老电影制片厂模式淘汰下来的配音员涌入京沪,只是京沪保留了很多落后模式,比如电视剧配音,台湾进入新世纪就克服了,但大陆却延续至今愈演愈烈,因为影视资源也在向京沪富集。打造徐静蕾的京圈便是如此。同时上海成为中国游戏审核中心,2014年还率先解禁游戏机。使得游戏资源滋养沪系配音。到了2013年广东系经烤羊事件和迪士尼背刺重创后。京沪躺赢。开始垄断。
3、京沪垄断的人和:
日本偶像声优模式的本质是让观众把对虚拟人物的喜爱投射到真人上,以此刺激观众消费声优产品周边。是日本偶像饭圈文化的延伸。日本也曾经有通行模式配音,比如绪方惠美(碇真嗣)。而绪芳多次吐槽偶像声优模式让日本声优断代。而且在中国互联网资本搅局后,出现日本声优用日语为面向中国人作品配音,而观众看字幕理解内容,配音沦为一种特效。日本偶像声优模式是日本的一种特有的畸形模式。
而中国从一零年代起互联网资本野蛮生长,国家治理滞后,使得互联网巨头大量引入日本概念,国内动漫、游戏、广播领域都出现媚日化。还结合流量饭圈文化四处横行。
而之前京沪富集了大量影视资源,在京沪文娱界形成利益关系网,京沪的配音资源也因此被私人工作室占领,但因为是私人还是全职配音,在京沪那种经济水平下,赚钱成当务急,加之京沪生态,选拔人才是不看才华看关系,牛鬼蛇神乱舞。互联网平台不是电视台归公有,所以追逐资本集中在京沪,京沪配音将落后的老电影制片厂模式与日本特有畸形的偶像声优模式模式结合。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