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卡宾枪还有机枪版?苏联大盘鸡还抄过日本歪把子?|轻武专栏

500

改供弹具那些事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很多人都记得,印度的一个军事博物馆曾展示过一挺在第三次印巴战争缴获的“中国造”DPM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盘鸡),但是作为轻武专栏的读者一定能认出,这不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机枪么?这两款机枪差距大了好么?DPM是用弹盘供弹,而歪把子是用弹斗供弹,这么明显的区别,印度人这是有多眼瞎才认不出来啊!

500

其实,也不怪印度人眼瞎,实在是有一款大盘鸡,真的是弹斗供弹的!

500

▲看看这弹斗,像不像歪把子?

说起大盘鸡,大家都知道是苏联的DP-28轻机枪,因为其机匣上方硕大无比的弹盘而被中国人称为大盘鸡。

500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供弹方式比绍沙轻机枪强多了,弹盘创造性地让子弹按照锥度成圆形排列,射击时发条弹簧不断将盘内的弹药转至供弹口,弹盘也随之像一张唱片一样转动,所以也有人将DP轻机枪称之为“唱片机”亦或是“旋转的华尔兹”。

500

1944年苏联将对DP-28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成为了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放异彩的DPM轻机枪,中国的53式轻机枪,就是以DPM为蓝本的。

500

但是在改进DPM的过程中,苏联也走过弯路,比如苏军一线部队曾就有人提出,大盘鸡的大盘子太重了,机枪副手也只能携带两个,打完就麻烦了!

500

远东的苏军还振振有词:在诺门坎和日军冲突中,对面的日本人用的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只需要携带散装子弹就行,根本不用背沉重的大盘子,机枪副手的子弹打完了,还能找其他步兵要子弹,带着桥夹的子弹往弹斗里一塞就行!太香了!

500

拜托,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问问战俘营里的日军好么?日军战俘绝对会让你重新认识歪把子机枪!

但这种外行意见却一直被送到了DP28轻机枪的设计者捷格加廖夫手里,这时候的捷格加廖夫正在头疼DP-28的减重问题,一看送来的歪把子机枪就看上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供弹方式么?既轻便又能直接使用步枪的5发弹匣。

500

于是捷格加廖夫开始借鉴歪把子机枪改大盘鸡机枪,很快就搞出了一款安装弹斗的DP-28,没有了大盘子的DP-28的确苗条了很多,只在机匣侧面装了一个和歪把子机枪一模一样的弹斗,可以装6组5发桥夹。

500

但是上了测试场,这种供弹方式就露馅了,首先因为大盘鸡使用的7.62*54R步枪弹装药量高于6.5*50有坂步枪弹,导致大盘鸡的振动很大,总是会把弹斗的压弹板弹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捷格加廖夫使用了强度很大的簧片,弹起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就是因为簧力太大,在装弹过程中,很容易压断副射手的手指,成为苏联版断指狂魔。

500

再加上弹斗的密封性差,供弹具和弹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拨弹过程中沙尘泥土极易进入枪机,造成射击故障,搞了半天可靠性不如未改进之前,所以也就直接被淘汰了。

500

搞弹斗不行,那改弹链呢?捷格加廖夫还真做了尝试,参考了德国MG34/42通用机枪,在新版本的DPM上搞了一款用弹链的版本。

500

这款弹链版的DPM后来被定型为RP-46轻机枪,也是中国58式机枪的原型之一。这款机枪可以更换枪管,增加了提把,而且同时保留了弹盘和弹链功能,只需要把弹匣插口换成弹链受弹机就行了。

500

其实改供弹方式不仅苏联人干过,很多国家都干过。

比如日本人当年同样受不了歪把子轻机枪的弹斗,也开始“借鉴”战场上缴获而来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进行改进,推出了96式轻机枪。

500

96式轻机枪虽然外观变化很大,增加了提把,减小了枪管散热片外径,改进枪托组件,但其机枪的内部结构变化不大,仍沿用了导气式设计,机匣里面的很多结构都和歪把子机枪一样,可以说,96式轻机枪几乎就是一挺改了弹匣的歪把子机枪。

500

日本人学ZB-26式轻机枪搞弹匣,但殊不知,人家ZB-26式轻机枪一开始根本就不是弹匣的,而是弹链的。

500

1920年时,布拉格军械厂开始研发新一代轻机枪,第一款样枪布拉格1式,就使用了一个圆形弹链盒供弹,后来因为可靠性问题,才改为我们熟知的弹匣供弹。

500

只是二战后,捷克和匈牙利看到了MG42的火力持续性,又想起了用弹链的事来,就把ZB-26的弹链方案又捡了起来,改回了弹链。

500

后来捷克加入了华约组织,也跟着换装了苏系的7.62*39mm的M43步枪弹,ZB-26也必须改为使用苏系子弹的新型号,于是VZ-52/57诞生了,这款机枪结构上基本延续ZB-26,区别就是使用了M43步枪弹,而且既能使用弹匣供弹,又能使用弹链供弹。

500500

英国人一看ZB-26都能用弹链了,那ZB-26的表弟布伦机枪是不是也能用弹链供弹?经过一番折腾,X11和X16也诞生了,都是布伦机枪使用弹链的版本。

500

▲上:X16,下:X11

在改枪械的供弹方式方面,美国人是最有创造力的,发明过一系列改装套件,1917年,枪械设计师佩德森发明了一种供步枪发射7.62mm手枪弹用的半自动装置,称为佩德森装置。

500

M1903MK.I步枪只要配上佩德森装置就可以“两用”了——将原枪机卸下后,换上佩德森装置中的特殊枪机,再把40发手枪弹匣插上后,即可半自动射击,射速超快!

500

这种装置在基本上没有冲锋枪的一战可是神器,无数德军就是被入战壕的美军用这种佩德森装置泼来的弹雨打死的。

500

▲插上弹匣,秒变“冲锋枪”

后来,针对早期M16的3连射火力不足问题,柯尔特公司在M16的基础上推出了HBAR M2机枪,定位是“步兵机枪”,计划取代M1919 BAR机枪。

500

这种机枪采用了弹链供弹,为了承受连续开火造成的高温和保持稳定,还换装了重枪管和两脚架,不过因为射速、射程、精度方面的问题,这种弹链版M16生产了20支就淘汰了。

500

虽然HBAR M2被淘汰,但其设计思想却留了下来,在2002年美国阿瑞斯防务系统公司推出了ARES-16 轻机枪。

500

听起来是个新机枪,其实就是个改装套件,M16或者M4装上这个套件,就能秒变轻机枪,而且在不装弹链的状态下,还能保留使用弹匣的功能。

500

500

看来,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枪械设计师的创意,只有我们想不到,只有他们办不到,只是别人都是往好了改,为啥苏联人非要把大盘鸡往差了改呢?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