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志愿军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海战术,我一听就笑了

【本文来自《今天看了《水门桥》,我只能很遗憾地说:中间有了退场的想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又揪住所谓的“人海战术”不放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的脑仁非要如此纠结“人海战术”不放!

抗美援朝要分前后期,前期共计五次战役全部是进攻战役,尤其是第一、二战役,直接把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以南,不靠人海战术难道靠33制进攻吗?

你们不要忘了,这个世界最擅长打“人海战术”的不是志愿军,是美军!

美军进攻冲绳的时候,以近五十万的参战美军进攻去攻打冲绳上的十万日军,怎么没有人怜惜伤亡的七万美军(其中两万多人死亡),反而莫名其妙的质疑抗美援朝五大战役进攻时中国军人的集中冲锋……

抗美援朝后期,中美进入三八线阵地僵持阶段,打打谈谈,边打边谈,战线再无南北,美军也再无发动过营以上的进攻。

什么叫营以上的进攻?

我们看看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一个营级单位的编制吧(黄色为营部连,灰色为步兵连,蓝色为机炮连,红色为医疗分队(排级))

500

图中一个小人代表十人,美军一个营算下来七百多号人甚至更多。而实施进攻夺取对方阵地的步兵连人数则有570人。

那么问题来了,中美两军进入停止谈判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发生过营级单位以上的进攻了,那说明之前是发生过营级单位以上乃至师团级单位的进攻。

如果营级单位的进攻是七百号人,这算不算人海战术?如果不算,那师团级进攻算不算呢?

如果你们一些人没有概念,那我们就说说铁原狙击战吧。

铁原狙击战从战役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是美军进攻,我军防守。美军李奇微投入四个师4.7万人进攻铁原,志愿军以63军2.4万人的疲惫之师抗击美军进攻。其中,涟川山口的战斗最为激烈,美军进攻第一天即投入5个营的兵力。5×570人=多少人?

五个营两千多人的美军步兵连去攻打一个山口,就算一开始是以散兵线的形式发起进攻的,但你攻到最后,必然进攻一方的兵力都会聚集在山口前,那在守方阵地志愿军的眼里放眼望去,美军不就是人海战术的呈现吗?

铁原战役一改前几大战役,志愿军由攻为守。涟川山口志愿军第187师不足3公里的防御正面上毙伤美军1300人,我就想问一句,这一千多号美军尸体是不是美军人海战术的结果?

你敢说不是吗?如果是,那你们一些人废什么话啊!

中国有一句成语“前赴后继”,如果进攻型战没有“人海战术”一般的前赴后继,就不会有日俄在旅顺争夺尔灵山日军的胜利,也不会有美军以七万人的生命代价拿下冲绳岛,更不会有抗美援朝志愿军把十几万美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七线的五大战役胜利!

我一朋友说,他家老一辈的谁谁谁是志愿军老战士,说志愿军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海战术……

我一听就笑了……

老志愿军这样说也没错,因为抗美援朝后期没什么大的战役,那么这时候的确就没有什么人海战术的场面呈现,志愿军开始打冷枪冷炮,也就是张艺谋拍的《狙击手》所表现的。

说实话那个时候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新兵,他们的确也叫志愿军,但他们真的没有经历过五大战役,自然不懂什么叫进攻战。

因为我爸参加过五次战役!

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看长津湖第一部的原因,虐心……

================8号补充沉柯的回复

的确,影视视角这个问题我原来在观网别的一个帖子就回复过,所谓的人海战术分两个层面:一是实战层面,二是影视展现层面,就是你说的这个。

关于实战层面上的人海战术,我需要补充几个方面,有人回复说我把兵力配置理解为人海战术了,实际上理解性错误的不是我,而是他们。

日俄旅顺尔灵山战役,诺曼底登陆,冲绳岛战役,无论是你运兵还是布战,你进攻最终是要面临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也就是越到守方阵地前,迎敌面越窄,攻方人员越集中。尤其是高地攻击战更是如此!

所有对此有疑问的都应该好好了解一下铁原狙击战

尤其是涟川山口狙击阵地,美军是整团的步兵编制进攻涟川山口志愿军63军187师561团3营的阵地。而美军为了拿下涟川山口,在四个炮兵营和11辆坦克5辆装甲车的协同下,一次性投入五个步兵营展开进攻。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另一个战术,就是添油战术

我们都看过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击日联队占领山顶以求中间开花的那个片段吧,李云龙说“一个排一个排的攻击,那是添油战术,老子不能那么干!”

添油战术是个什么概念呢?

添油战术,顾名思义就是一盏油灯里的那根灯芯需要一碗的油来支撑才能常亮。但如果你每次都一点一点的添油,你添多少次油,灯芯就把你添的那一点油烧的干干净净,因为你不是一次把油添够了!

对于战役或战斗而言,添油战术就是你面对山顶对方的机枪和自动武器,你一点一点的投入兵力,那么守方正求之不得,守方有充足的时间去把你当活靶子打。

事实上人海战术的使用是要看战役规模的,并非是一场战斗都要排出打人海战术的。

有些进攻可以在一开始以33制的散兵线投入战斗,但大规模战役例如长津湖战役,就需要潜伏众多士兵以备总攻只用,还有邱少云那场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前沿阵地前的潜伏,都需要士兵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攻击才能奏效。

铁原狙击战中美军为什么会失败?

有人说人海战术过时了,但美军在铁原狙击战中也是波浪形的进攻,一浪一浪的。

李奇微由此感叹,你们(指前线进攻部队)过于依赖重型武器,面对两翼一旦有中国军队你们就停滞不前……

随后,李奇微改变方向,把兵力投入到对189师的防御阵地前,其中种子山战斗异常激烈,几易其手,我还真不想信美军能靠所谓的33制就能拿下种子山头。

所以这里面的逻辑就是,种子山几易其手就在于中美双方都集中投入了的兵力攻入就那么大一点的阵地,最后还是被志愿军夺回。但美军在李奇微的重新指导后,加强了步兵进攻的力量。

好了,最后,我们不谈过程,我们谈结果!

为什么长津湖这种规模的战役中国军队会胜利?志愿军为什么能把十几万美军赶回三八线(一度到三七线)?

因为中国军队面对美军的战争机器只能靠人体前赴后继的冲锋,不然你告诉我志愿军怎么取得胜利?

我打你打赢了,你管我几个人打你!

为什么铁原狙击战美军以四五万人进攻了十几天久攻不下,结果铩羽而归?以及为什么美军打到最后不得不和志愿军在三八线胶着?

因为美国人惜命,不敢搞人海战术……

==============8号更新2

李奇微在后来的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一书中也直言:“如果先辈们知道现在的美军这样打仗,他们会在墓里气得打滚……”

在铁原阻击战的部署中,傅崇碧安排189师以种子山为主要阵地,187师承担玉女峰以东、涟川至铁原的公路、铁路以西的区域,这也是为了保护189师右翼的安全(188师为战略预备队)。然而,当战斗打响后,美军基本没怎么攻打187师的阵地就集中火力进攻正面的种子山了。因为李奇微非常生气:“都从坦克、汽车上给我跳下来,去进攻那片丘陵……”

李奇微生气不无道理,美军在推进过程中,过于依靠坦克、汽车开路,不愿意去占领公路两侧的高地,这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他甚至说:“我们的先辈在独立战争中就是靠着不断徒步地翻山越岭,才打赢了装备优良的英军,现在的士兵好像已经不会在山地作战了……”于是,他把美骑一师从东线调回了西线。其中,有二十支游骑兵连(现在是美军的特种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

================8号更新3

上甘岭美军的团级步兵和营级进攻单位,关于美军营级步兵单位多少人,我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不想当然,我用事实说话!

你们呢?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