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给萨达姆造1000毫米的大炮是什么体验?
在政府的拨款停止之后,布尔博士成立了他自己的企业——空间研究公司,应该说,space research这俩词还是能体现出布尔博士对于太空的向往,不过空间研究公司和太空的关系也就这样了。
这就和列车长一哥们儿一样,他的理想是做游戏,但是实际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后,主要业务就是承接各企业业务系统的开发,而挣来的钱,主要花在了追寻游戏梦想上。只是到目前为止,他小小的游戏团队虽然已经做了好几个已经初具雏形的游戏,但其中还没有任何一款能够真正发售……
说回布尔博士,太空探索公司实际上的主要业务呢,就是将布尔博士之前研究大口径火炮积累的弹道学经验,开发在布尔博士看来微不足道的野战火炮。
应该说布尔博士在这个领域,其实也算是瞄准了当时用户的重要痛点。
当时北约国家为了统一各国乱七八糟的火炮口径, 签订了一个备忘录,规定大家都用相同规格的火炮,以免打起仗来不方便供应,二战的时候西方盟军没少吃这方面的苦头嘛。
于是落实下来就是155毫米,39倍径的北约口径, 这个口径看起来万能,射程、精度、威力都还不错——但是当时苏军有大量射程超过20公里的130毫米加农炮,更甭提口径更大的152、203毫米的火炮,在射程上都压过北约的155毫米炮,而当时北约除了最前线的几家大量装备自行火炮,不是很怕对面的反炮火力,大部分国家用的也还是牵引炮,射程上吃亏是个硬伤。
而布尔博士瞄准的就是这个用户痛点,他提出从火炮和炮弹两个方向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取得成果的是炮弹,在之前布尔博士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用炮弹打出探空火箭去,他针对当时的主流炮弹进行改进研发出改进炮弹气动外形提高射程的新型炮弹,也就是今天咱们熟悉的“枣核”弹,然后又开发出了全膛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
通过这些改进,虽然炮弹的造价有所提高,装药有所减少,但是用同样的炮,射程一下子能提高一截,那肯定是有用的啊。
1973年布尔博士获得了第一批订单,跟当时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有点关系。那场战争中,以色列人的空军初期被防空导弹痛揍无法发挥,全靠炮兵,由于阿拉伯的大炮少,以色列炮兵几乎不受反击的疯狂开火,在美国无限量供应的炮弹支持下,帮助以色列军队撑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而阿拉伯军队手里能够对这些远程重炮产生威胁的武器,就是苏联的BM-21“冰雹”火箭炮,它配发的新型火箭弹减轻了战斗部重量,射程可达45公里。因此,以色列人急需一种能够在冰雹射程外“无忧虑”射击的办法,这需求就很对口了,CIA敲开太空研究公司的大门,甩给了布尔博士50000发炮弹的订单。
经过以色列人的测试,这些175毫米加农炮在换装了火箭增程弹之后射程提高了20%,达到了50公里,所有人都很满意。在烧了好多年钱而没有回报之后,布尔博士终于扬眉吐气,干了一回挣钱的买卖。
那既然第一单干成了,后面当然要跟上,于是,从1975年起布尔博士基于美国的39倍径火炮,重新设计了45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1979年,奥地利陆军选中这种火炮,进行部分改进后成为CHN-45式155毫米加榴炮,随即开始向全世界推销。奥地利人负责制造,布尔博士负责技术支持和推销。
这种火炮使用枣核弹时射程可达30公里,在使用火箭增程弹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而且火炮本身也并不比39倍径火炮制造要复杂……
所以呢,布尔博士就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45倍径革命”,最终有奥地利、中国、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缅甸、阿曼、巴基斯坦、沙特、新加坡、南非、泰国、土耳其、印尼和阿联酋先后购买了45倍径火炮,或者引进了相关技术。
1983年,我国杨尚昆、张爱萍等中央军委领导人观看布尔博士的45倍径火炮演示后,当场为这种火炮的优越性能说服,随后我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不二博士的国际空间研究公司正式签署了GHN-45全套系统引进合同,我国当时派出400余人组成的专业研讨班,和布尔博士进行了技术交流……可以想象,这个交流会的场面,大概就真的和《从地球到月球》里面的“大炮俱乐部”开会差不多了吧。
当然这里面没说的是,45倍径炮得用枣核弹才能发挥其主要优势,而枣核弹虽然打的远,却没有传统155毫米炮弹那么准,而且制造起来也更复杂,价格更贵……
反正我们在80年代引进全套生产线之后,很多年里面因为没钱买炮弹,枣核弹生产线就这么搁置着,一直到后来向科威特出口PLZ-45的时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档子事儿,结果到那儿一看,生产线都放坏了,还得重新维修调整才能开始生产……
而后面我们也完善了布尔博士那会儿没有做完整的枣核弹射表,实际上在布尔博士后来因为小小失误无法延续他的事业之后呢……反倒是北方工业接过了45倍径这个体系的“衣钵”,甚至还影响了我们后面推销新型的52倍径炮……
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了,咱们回过头来说布尔博士。
虽然45倍径革命让布尔博士混的风生水起,但是这都是正常合法的交易,做生意赚钱,没毛病!
但让布尔博士的风评突然从国际知名武器专家变成问题人物的客户呢,第一个是南非。
前面咱们节目里说过一些关于南非80年代的事儿, 当时南非干涉安哥拉,但是因为自己名声太臭,弄不到现先进装备,被苏联的金牌打手古巴和东德按着揍,十分丢人。
在炮兵方面,开战时南非主力火炮还是英国老伦敦正米字旗的25磅炮呢,射程最远的是美国人二战时期的“长脚汤姆”,然而到了80年代,这当年的大长腿现在面对苏联的130毫米加农炮配上火箭增程弹,反而还比人家矮了半个头。
然而西方各国当时都嫌南非恶臭,不理他们,于是最后这事儿又落到了布尔博士身上,加拿大私营公司的名义让他完全可以用“非官方”身份来接这种活儿嘛。
于是南非就有了G-5牵引式榴弹炮和G-6轮式自行榴弹炮,技术都是来自于 布尔博士的GC-45。
但好巧不巧,布尔是冒着联合国的制裁干这事儿的,我们虽然不知道当时布尔有没有得到CIA的庇护承诺,但显然当1980年东窗事发的时候,这种庇护事实上是存在的。
这一年布尔博士因为违反联合国对南非制裁决议被捕,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分别起诉,罪名是向南非走私炮管和弹药。走私军火,听起来事儿很大吧,但处罚却很轻,加拿大判处他55000加元罚款,而美国则判处他6个月的监禁和几千美元罚款。
虽然这应该说只能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吧,但是布尔博士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冤枉,既然北美的法律环境不友好,那就干脆,挪个窝吧,就这样去了比利时。
1988年,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钢铁厂收到了来自伊拉克人的“石油管道订单”,订单要求定制特殊的“PC-2”型输油管道,这种输油管道比平常的输油管道要求要高得多,不仅结构强度要求是平常输油管的数倍,同时加工精度也要求到了丝一级。这让钢铁厂很困惑,这是要干啥啊,运啥油啊这个阵仗?到来的伊拉克代表表示就是输油,别多想,给你钱,造就完了。在钢铁厂带着困惑生产了这批输油管并且如约送到了伊拉克。没多久,MI6的人找上了门来:先生,请配合调查。
事情得从两伊战争说起,当时美国和伊拉克有着大量的幕后交易,因此对伊拉克购买一些先进技术的事儿也就开了绿灯,而这里面就包括了布尔博士。
当时伊拉克也确实是挺渴望大口径远程火炮的,咱们的83式152毫米加农炮就是为伊拉克开发的, 不过因为咱们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这玩意开发出来的时候仗都打完了。布尔博士这样的人才自己送上门来,萨达姆当然要重用啊。
所以布尔博士在伊拉克工作的很开心,当时的伊拉克还是真的挺有钱的,还给了布尔博士很充足的信任,在两伊战争期间,他向萨达姆提供了300门45倍径155毫米榴弹炮,还为伊拉克设计了好几种大口径的重炮。
从伊拉克人那里赚点小钱,美国人是不说什么的,但是问题在1987年两伊战争结束之后,这位老兄开始拿萨达姆的钱,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了。1988年3月,布尔博士和伊拉克达成协议,一起制造一款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大炮——巴比伦。
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巴比伦大炮的基本原理类似纳粹德国的V-3大炮,口径有1000毫米,炮管长156倍径,也就是156米,大炮依山而建。炮管由 26 个 6 米长的组件拼接而成,总重1510 吨。除此之外还有四个220吨的反冲油缸和165吨的后膛机装置。根据设计来计算,巴比伦大炮的后坐力将达到27000吨,每发射一次之后都能产生一次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检测到的地震波,足以在世界范围内登记为重大地震事件。
巴比伦大炮预期可以把600 公斤的炮弹发射到1000公里外,或发射2000 公斤的火箭增程弹。同时这种2000 公斤的炮弹还可以每公斤 600 美元的成本,将约 200 公斤的净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些指标看起来简直就是1963年竖琴计划的后续,很快布尔博士开始从欧洲和英国的锻造厂订货,准备组装他的“巴比伦”。
1989年,部分之前提到的中的输油管道到货,同期开始组装,不久,口径350毫米的试验卫星炮“迷你巴比伦”在巴格达以北 145 公里的 贾布尔小镇 建成。迷你巴比伦炮管身长 45 米,口径 350 毫米,总质量为102吨,以 45 度仰角依靠在山坡上,预计射程可达750公里。1989年5月,迷你巴比伦大炮进行了铅弹试射,炮弹打到了160公里开外,试验很成功。
我不知道布尔博士在当时有多激动,但反正犹太人是很激动的,虽然说这个巴比伦依山而建,按理说没有任何的移动能力也就不能调整方向,因此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军事用途。但毕竟这玩意理论上可能成为一种廉价的炮弹投射手段,以色列还是不得不担心。
毕竟伊拉克和伊朗之间当年互相导弹袭城也很多年了,后来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也确实用飞毛腿导弹往以色列一顿轰,希望让以色列报复,让战争形势复杂化。还好飞毛腿导弹数量不多,再加上美国负责制造爱国者导弹拦截神话,以色列政府才得以压制国内报复的声浪,这要是伊拉克有了一种廉价的攻击手段,以色列和美国岂不是就要难堪了?
布尔博士方面也不是没有收到过来自美方的警告,自1989年那次巴比伦试射之后,布尔博士陆续收到了几次来自于政府和军方的警告,其实当时的美国军方的要求也很简单,你别乱跑了,之前违反军火运输禁令这事你也是为国家出力,只关了你半年,还好说,现在你站在犹太人的对立面了,那咱们也不好保你了呀,小布啊,好自为之啊。但布尔博士拒绝了,或许在他看来,这是他距离实现梦想最近的时刻了,那大炮也不朝着以色列,帮助伊拉克获得航天发射能力,能有什么问题呢?
1990年3月,英国海关没收了全部的巴比伦大炮组件,其中两段炮管今天在英国皇家兵工厂博物馆展示。3月22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由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沙米尔批准的三人暗杀小组来到布尔博士家门口……
加拿大《航空技术周刊》报道此事时,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当理性沉睡时,公正以恶劣的方式得到执行——杰拉德·布尔,1928-1990”(When Reason Sleeps...Justice is badly served)
文章中如此描述:“一名或多名当局不承认存在的人员在3月22日早晨走进了前厅,然后向他开了5枪”一位梦想家追寻梦想的道路,戛然而止了。
时至今日,布尔博士对于世界的影响似乎只存在于那些依然在很多国家服役的45倍径火炮了。然而在2014年,加单大魁北克奥尔良县,这个太空探索公司曾经的总部所在地进行了一次布尔博士的个人展览,人们在太空研究公司的研究场地发现了一门废弃的长达52米的巨炮,那可能是现存于世界尺寸最长的巨炮。也就是说布尔博士似乎真的像儒勒·凡尔纳笔下的冒险家一样,竭尽心力在制造一门大炮,一门能够让布尔博士到太空去,看看月球看看地球的大炮。
1992年,布尔博士死后两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SHARP巨炮发出一声巨响,一枚5公斤的炮弹以3千米/秒的速度飞向天空。这门大炮使用了当年“竖琴计划"的剩余物资,可算是布尔博士梦想的延续,这一项目最后在1995年被叫停,计划中的3500米长,可以把炮弹发射到太空的巨炮最终未能实现,但这是到目前为止非火箭太空发射概念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尝试。
而在高超声速技术竞赛再次到来的时候,美国陆军又一次想起了布尔博士的遗产,这次他们提出了一种射程可达3000公里的超级大炮,不过这个项目模型在2019年被拿到当年的美国空天展,并得到广泛报道之后,又没了消息。
而此时,美国的卫星发现,在遥远太平洋彼岸大国西部地区的靶场上,出现了几根长30米以上的巨大炮管雄伟的身影……
看来,大炮的梦想,还会继续有人追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