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剩男都不急,你们替女性着什么急

500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女性终生不婚可能性增加值得反思”,这个词条前几天上了热搜。

500

它主要内容说的是:“90后和00后作为婚育主体,婚育推迟甚至不婚现象十分突出,是什么让这些年轻女性不想结婚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当时看完后我心中暗喜,好啊,终于不盯着70后和80后的女人生孩子了,开始盯上90后和00后女孩了啊!而且也终于开始思考女性不想结婚生娃的背后深层次原因,这真是一大进步呀......

我这兴奋感还没持续几分钟,还没看到他们到底具体是如何“反思”的,就看到了另一条热搜:

500

可真行,你们这些热搜怕不是约好了的吧!

梁建章主席说:“女性在择偶观念方面可能要开放一点,不一定非要找比自己更强的,在观念方面也要接受男性不如自己,并呼吁男性接受比自己更强的女性。”

这段话配合上面的那条“女性不婚值得反思”,简直精妙绝伦。

这么一看是不是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在反思了“女性不婚的原因”之后,有人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女性对配偶的要求太高了,找不到合适的,所以不婚。

按专家的建议:女孩子要把择偶观念开放一点,那就能提高结婚率了。

有网友看了这个瞬间就不开心了,怎么老有男的站在上帝视角指点女性?那女性是不是也能指点一下男性呢?

500

500

当然,这些网友说的都属于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气话。

但梁建章主席的建议是经过大脑思考了吗?很显然,这一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

大家不要觉得很诧异。

因为确实有很多男性的思维惯性和逻辑,真的就是这样,说不定还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呢。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自己真的会感觉很有道理,很理性,很有前瞻性,也很值得采信......

尽管对于女人来说,看到这种结论第一反应就是呵呵。

有一部分男性不但擅长以自己的主观逻辑从结论倒推原因,还喜欢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从宏观指导女性。

让女性“在观念方面接受男性不如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指点江山,活久见。

其实如今很多女性择偶,可能会prefer一些志趣相投、有进取心、有责任感的,如果要全面考量配偶是比自己优秀还是不如自己,那是很难的,也很没意思,这又不是选秀。

这世界上能被女性定义为“真正优秀”的男人屈指可数。大多数女性的伴侣,都不是自己十分满意的,基本低于预期,甚至也是低于女性自己的水准的。

那没办法,这代女性进步太快了。

只要一个男人不低于自己圈子的整体平均分,就基本可以凑合了。

500

至于“呼吁男性接受比自己更强的女性”,有人肯定会说:这还需要呼吁?

确实需要呼吁,毕竟有一些男人拥有着“大男子主义”之不容辩驳的脆弱玻璃心,以及不合时宜的自卑感。男人究竟把婚姻当成什么呢?是一场pk还是一次雄孔雀开屏的唯美展示?答案有时比较模糊。

在这种前提下,还要女性“下嫁”。和前阵子某专家呼吁“让城市剩女和农村剩男配对”的建议看似不同,实则性质差不多。

可笑至极。

当代人类对婚姻的考量,很大程度上本就是一种趋利选择。我找一个对象,是图有个相互支撑的人生伴侣,不是图找一个大老爷过来把自己训练成保姆和护工。

500

现在的大中城市,女人主意多着呢。结婚意愿低、生育意愿低、生二胎以上意愿低,这“三低”不解决,剩男只会有增无减。

即使在偏中小一点的城镇,女性对结婚生娃的观念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我家钟点工前些天说起老家的侄女,29岁了不谈恋爱,父母急得自己跑到县城去找婚姻介绍所偷偷登记。可她侄女自己呢,喜欢运动,骑山地车,整天和一群男孩称兄道弟,但就是不谈恋爱。

这不就是很多大城市姑娘的生活状态吗,多正常多开心啊。但她说“在农村很不正常。”

“正常”与“不正常”,本身不就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标签吗。

500

现在的女人,尤其是城市女性,很多是高学历、有事业、有追求,相当独立,家里吃穿不愁,父母那里少则一套多则N套的不动产,都是她们的底气。

但结婚、生娃,对她们来说却是未知数。婚后的生活与事业的发展影响,都很模糊,你叫她们冒然考虑早婚早育,这确实不太现实。

再加上种种不堪的社会新闻,什么家暴啊、离婚难啊、丧偶式婚姻啊、全职太太的境遇啊......男性都到这个地步了,是,女性是可以包容大度以大局为重,但女性不瞎也不傻。

让女性“放开择偶观念,接受男性不如自己”,请问观念开放到什么境界合适?男性不如自己到什么地步才是标准?我看你们是希望国家包婚配吧......

作为男人,你可以不比女性优秀,但你不能要求姑娘们踩着底线找对象呀。

但凡不是遇上“非嫁不可”的人,哪个年轻姑娘愿意草率地把自己嫁了?

500

更有趣的是,现在剩男这么多,3000多万的余额,怎么处理这些剩男,梁主席以及和他有同样想法的男性们,真的不急,甚至还在替女人急。

他们思考的不是“男性如何提升自己才能不被剩下”,而是剑走偏锋,出的主意是“让女性开放观念”。反正自己是不会改变的,但可以要求女人改变观念。

好家伙,这可真是太自信了。

你们知道当得知“男女比例失衡后”,大多数女性是怎么想的吗?

她们并没有因为女性供不应求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成了香饽饽,反而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好,才不会导致连那剩下的一波男人都看不上自己。”

500

这就是反差。

这就是当代男女在思想意识和行动策略上存在的巨大鸿沟。

而3000万+剩男时代,有些男性还没长点心,还在那教育女人应该这样那样blablabla......

这已经不是反差了,这叫反智啊。

大哥呀,都什么时候了,答应我,有空多担心一下你们自己好吗?

动不动对女性的择偶观、生育观指手画脚,却根本没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

500

女人不是不渴望爱情,不是抗拒婚姻,但她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可掌控的安全感。

如果某一件事情,自己对其掌控度非常小,已知的风险大于可能存在的美好,那么,女性的不婚不育并不是什么不负责任、自私、懒惰,只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已。

别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对越来越多女性来说真的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宁缺毋滥。

翻译成英文真的特别适合送给那些劝女性“降低择偶标准”的男士们:

Better to lose a lover than love a loser.

你们格局很大,站得很高,但下次不要替女性做决定了。

500

下面要说重点:

实际上,女性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有50%以上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男性。

首先,已婚男性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年轻人看在眼里的“前车之鉴”,法律和道德对婚内女性的权益保障有没有到位,对于要求男性同等参与家庭事务与教育义务的约束是否到位,对于男女同工同酬和孕产后工作保障等等这些东西不谈,光在那教育女性要如何择偶如何生娃,意义为零。

其次,整个社会“男权引导”和“审判感”的存在,会让未婚姑娘直接产生叛逆情绪——你越是让我结婚生娃,我越是不愿意,因为我不想屈服于你们这种论调,以为我们是制造人口的工具。

所以,劝人要劝到点子上,才不会适得其反。那些不会说话却以为自己很有道理的人,我劝你们还是闭嘴比较好。

婚姻和生育问题,究竟应该重点去盘剥和解决谁的问题,应该去提升和改变谁,相信大家心里应该多少都有点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