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请对军属好一点!军人能否安心服役,与她们有很大关系

500

copyright©三剑客

1

2019年第一天,

我的手机刷出这样一张照片——

500

冰天雪地,翻山越岭,

军嫂来队。

“虽然这条崎岖的山路充满了艰辛,

但是我爱这条路,

因为路的另一头牵系着我日夜思念的他”!

这是军嫂刘张娇的一句话。

500

500

有一年,她行程2500多公里,

去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丘尔丘特边防连,

看望她一年未谋面的丈夫王明。

有一种妻子叫军嫂,

有一种家属叫军属。

他们的亲人常年在外,

他们的亲人在保卫国家,

他们并没有比普通人更多享受国防建设带来的权益,

却因国防建设比普通人付出了更多的奉献牺牲。

军人是一份始终与牺牲和奉献相钩连的职业,

其实,于军人自身而言,

这种牺牲和奉献倒还是可以承受,

因为有的是有情怀在,

有的是不悔最初的选择,

还有的就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可是,这样的牺牲和奉献从来不止于军人本身,

军人家庭、军属也在进行着牺牲和奉献,

不论她们是否愿意,都不可避免。

军属过的好不好,

始终是萦绕在军人心头的一大担忧。

2

500

军嫂,与付出为伴。

一位军嫂给去边境一线的军人老公,

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

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

每一滴泪水,都向你流淌去,

倒流回最初的相遇。”

那次一线的反恐对峙,

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

在内蒙古的阿尔山,

中蒙界河哈拉哈河在冰面下静静流淌。

那里有座三角山哨所,海拔1039米。

1984年初夏,时任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

突遇山洪。

为救和驻地牧民,

李相恩不幸被哈拉哈河湍急的水流卷走,从此杳无音信。

妻子郭凤荣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

于是在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

500

26年后,这位军嫂不幸身患绝症,

弥留之际留下遗嘱,

死后要把骨灰撒进哈拉哈河,

永远陪着丈夫驻守边关……

那棵松树也已长成了“相思树”。

矗立在风中,永远寄托着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

军嫂,与奉献为伴。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云南边防某连有一片“蜜月桔”——

连队副指导员回家结婚,

为了赶上栽种节气,

蜜月没过完就背着200棵家乡的金桔树苗赶回连队。

他与新婚妻子相约,

等到桔子成熟时接她来探亲。

可快要等到这一天时,

这位副指导员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牺牲了。

妻子赶来,

只有刚刚成熟的金桔在风雨潇潇中等待。

500

我们难以知道,桔子的真正滋味,

我们惟有向最可爱的人、

向千百万默默奉献的军嫂致敬!

3

500

前两年,我国首部保障军人军属权益

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

部队医院纷纷作出“军人第一,军属优先”承诺。

在河北省沙河市,现役军人直系亲属

持发放“军属优待证”,

持证者在沙河市范围内享受乘坐火车、

长途客车等交通工具时优先购票、

到医院看病优先就诊、

在各银行和政务中心等窗口优先办理业务、

旅游景点门票半价优惠、

在拥军门店购买商品享受折扣等优待。

500

比尊崇军人更暖心的是善待军属。

只有真正善待军属,

才能让军人减少后顾之忧。

在国际上,

军人优先优待和军属优待的概念

是绑定的、合集的。

在俄罗斯,定期和超期服役的军人、

学员、军事建筑人员及其配偶免征未婚税、

独身税、少子女税,在农庄的免缴土地税等。

军人奉献报国,

军属的付出往往要比普通家庭更为繁重、

更为艰辛。

当我们唱起《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为了谁》等歌曲时,

是否想到军属额头上的汗水?

当我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尽情享受祥和的生活时,

可曾想过那些忍受着两地分居的军属的艰辛?

500

2019,当以实际行动为军人家庭服好务,

让前方的军人少一些牵挂多一份安心,

让后方家属少一点负重多一份幸福,

就是在为国防建设尽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