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西安启示:为什么说热搜治国背后是“多数人暴政”?

写这篇文章有一定风险,要么被喷掉粉,要么被夹删文。不过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01

挨骂了

大家知道我前几天写了篇西安就医难的文章,在几个平台都发了,反响可谓“热烈”。相对来说,公众号的读者还算文明,不认可的只是拉黑取关了事,顶多临走时说一句:“呀呀呸,渣男。”

其他平台可就奔放多了。

500

知乎上,小编认定文章质量不错,帮我首页推荐。结果,各种辱骂铺天盖地砸来,隔着手机屏都能感受到砖块的威力。

我真怀疑小编是不是故意整我。

有的说我是在替西安洗,有的怀疑我收钱,还有的质疑我人品有问题,没有同理心。

我赶紧再仔细读了几遍文章,没感觉有问题啊。

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批评的重要性,在文中也以就医难为例指出了西安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所指的人血馒头,是那些利用网友情绪,搞随意扩大化,煽动对立的狗P文章,它们拐弯抹角、阴阳怪气最终无非是要攻击清零政策。

而吃人血馒头者,则是那些以关心受害者为借口,在网上谩骂的人。

如果有了情绪就可以肆意谩骂,于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有何公平可言?

有的人给自己在网上肆意谩骂的行为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叫“批评”。不可笑吗?谩骂和批评是一回事吗?善意的批评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谩骂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吗?那只不过是发泄而已。

有的人又说了,对普通人而言,不可能懂那么多啊,在网上把问题炒热,不是有利于推动问题解决吗?

500

你看西安的事,如果网友不骂,当地能解决吗?正是因为上热搜了,对方吓N了,“就医难”才解决的好不?

这逻辑看似没毛病,网友的谩骂似乎起了作用。骂医院L血,骂政策制定者草菅人命,骂西安从上到下麻木不仁。

网友爽了,医院被整治了,按照我们的T制特点,大概率秋后还会算账(实际上已经处理了一批人)。

有的人说,受处理不够,出人命了,应该有人出来接受最严厉的惩罚。逝去的生命最大,活着的人有什么资格乞求原谅?

千夫所指下,西安一条条措施出台。看病难看起来解决了,吃饭难似乎也解决了。

在谩骂者看来,这是他们的功劳。

02

这是功劳吗?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被骂,因为我不够愤怒,因为我居然没有拍桌子、摔杯子、跳起来骂西安,因为我还在那里就事论事,分析症结。

分析就是辩解,辩解就是洗白,洗白就是坏。最关键是,我的分析居然没有点到人的问题上,没有点到T制上,大大的坏。

这就是咒骂者的逻辑。

可是,咒骂真能解决问题吗?我在文章中指出,西安之所以出现就医难,并非医疗资源不行,而是医疗资源统筹有问题。预案不科学,定点医院设置不合理,对接环节存在重大漏洞。

这些环节解决了吗?并没有。

对于大多数坚持认为谩骂有用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西安的情况,也不明白他们不假思索的指责会带来什么后果。

500

一位身处西安一线的医生在读完文章后私信告诉我,挨骂后的西安各社区,但凡说去看病的,无人敢阻拦,即使患者活蹦乱跳无病呻吟也不敢阻拦(不排除有人仅是隔离久了想出去逛一下)。由于社区人员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做到点对点接送,最终,大多数患者都是自行前往。

结果,一些高风险管控区的患者完全抛弃了定点医院,全市到处跑。由于不能以任何理由拒诊,非管控区的医院只能接诊。

这样,所有来自管控区的绿码人员在医院里可以不受约束地走动,致使非管控区的医院也成了高风险区。

说实话,管控区人员就医是方便了,却给非管控区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带来重大风险。

这位医生担心,如果期间有感染者,造成交叉感染,算谁的?片区管控的意义又何在?

他用“瑟瑟发抖”来形容医院的处境。

看到这,有人可能又坐不住了,什么破管理水平?

500

首先,别急着骂,换你也差不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当志愿者,或在医院上班,不仅没得到鼓励,还被骂个狗血淋头,甚至面临处分,你还会积极吗?我们常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既然是凡人,谁喜欢一天到晚挨骂?

其次,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水平如何,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不是冲着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仅是为了尽快给网友一个“交代”,西安的做法有没有问题?

03

如此交代

你不是说有医院拒诊吗?要求所有医院不能以任何理由拒诊。

你不是说医院冷血吗?两家医院停业整顿3个月。

你不是说执行僵化要负责任吗?先处理26人。

你不是说决策有问题吗?这事完了大概率还会撸掉一批人。

有人说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我看到的却是各种“交代”。

很明显,西安已经被舆论绑架,被那些谩骂者绑架,被热搜绑架,它急于给网友一个“交代”。

而这种“交代”导致的结果是新的混乱,是从业者、志愿者的“瑟瑟发抖”,是无所适从的原秩序。

我们大可不必嘲笑西安,事实上,这种操作今天很常见。

正如我过去所说,我们现在有舆论审判现象,事实上就是“多数人暴政”。

我从来不否认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就像我现在,无疑也是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但是,当舆论可以影响司法,舆论可以影响行政决策的时候,舆论监督就成了“多数人暴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靠热搜治国了。很少有国家会像我们这样,网络舆论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司法和行政决策。

事情不闹解决不了,事情上了热搜才好解决。各种小作文,各种爆料层出不穷,网友成了仲裁者,煽风点火的自媒体、大V成了“讼师”,甚至成为判官,一场场网络判决早于司法裁决、行政决策之前就已经做出,剩下的就是等“交代”。

当这种思维成为潮流,公民形成共识,所有的程序、证据就不再重要。

所有人有了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弄到网上去,怎么把影响搞大。

这是不是今天的现状?

我知道大家听了可能不舒服,可事实就是如此。大家想想看,这几年类似西安这样的热搜治政的事少吗?小作文少吗?

500

为什么会这样?

“多数人暴政”不是什么新鲜词,它是指“以多数人名义行使的无限权力”,也叫“暴民政治”,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教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因为雅各宾派曾经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实行过恐怖统治。

后人在探索民主进程中,不断尝试避免多数人暴政。在顶层设计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三权分立”“两院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避免“多数人暴政”的核心在于建立缓冲区。

以美国“两院制”为例。“众议院”是普通选民代表,“参议院”是精英阶层代表。如果“众议院”脑袋一热,通过了一部反人类的法律,作为精英阶层代表的“参议院”就能发挥降温作用,否决这一法律,从而避免多数人暴政。

500

这种看似理想的做法在差不多百年前被托克维尔吹嘘成最牛逼的民主政治(《论美国的民主》),在一百年后则被福山吹成人类民主政治终点(1988年“历史的终点”论)。

04

时代关 网络关

除了顶层设计,两种政治体制在微操上也做了一些预防。

西方曾有过“媒体审判”的说法,指一些媒体因带有指向性的报道,间接影响司法裁决。为此,它们对媒体报道案件做出比较严格的限制。

所谓的“媒体审判”实际上就是舆论审判,限制报道就是限制舆论发酵。

同样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做出各种限制。

但无论是哪种设计,又或者微操,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面临挑战。

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一切变得不可控。

因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远没有热搜来得快,来得猛。今天,引爆一个话题只需要几个小时,一件事还没等官方反应过来,早已在网上成燎原之势。

谁能忽视这股力量?在西方,曾经有人利用了这种不可控,最终在极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掀翻了自己的政敌,成功登顶,他叫特朗普。

500

今天,在这片土地这股力量同样影响着各种决策。很多冷静时看起来无厘头的做法,为了给网友一个“交代”而出台。

很多正常情况下不可能那么快处理的事“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完成。

这正常吗?当“造成恶劣影响”成为罪刑之一时,“多数人暴政”开始愈演愈烈,它的终点注定是毁灭。

我们不妨再深入一点。人类的自由无疑是最伟大的,最神圣的,例如“批评自由”。

有的人经常在我的文章后留言说,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但自由是应该不受限吗?

尽管我不赞同托克维尔对美国政体的吹捧,但我仍认可他一句话:“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

“批评”就是如此。

网络时代,如何控制“自由批评”对“自由”本身的破坏?都说要过时代关就得过网络关,对“批评”的限制怎么过网络关?

我不是社会学家,没有答案,也给不出意见,但答案肯定不是删帖。

在我看来,网络时代要避免多数人暴政,除了建立缓冲地带,还有维护司法权威。

但这点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做得都很差。

500

在美国表现为阶级性的对立。“红脖子”眼里没有法律,只有民粹,例如“美国优先”的口号就是对法律的最大蔑视。不管合不合法都美国优先,置弱国的利益于何地?这是不是暴政?特朗普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美国“红脖子”民粹的崛起。

在中国则表现为地域性的差异。同样的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处理方式。那是因为两者在司法权威上有差异。

我们说了很久的依法治国,可这片土地并没有完全普及。依法治国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观。

同样上热搜,你为什么会觉得西安的处理方式很LOW,而南方一些城市处理得却能令人信服?

有人说是经济实力的差异,其实不完全是,最主要是司法权威差异。

当我指出就医难问题的症结在预案不合理时,我相信绝不只有我能发现。但很明显,无论是平时,还是挨骂后,问题都没有得到整改。以预案为基础,哪里有问题改哪里,哪里违反了处罚哪里,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按照预案要求来的医院、医护人员何罪之有?

如今仅仅是因为网友喷了就胡乱开药“交代”,是不是对法制的一种伤害?

换个角度会发现,这是司法不自信的体现。

05

尾声

西安的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但她引起的舆论风暴却仍在延续,也值得我们深思。

说实话,我始终不认为西安出现的问题具有唯一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意识在很多欠发达地区仍然欠缺。

疫情不仅冲击着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也冲击着我们法治意识的免疫力。

当依法治国没有深入人心的时候,网络抨击越来越显现出不可估量的破坏力。

对此,我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们渴望受害者得到正义的守护,但我们也不愿看到只有通过热搜才能伸张正义。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