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近的一系列动作确实很有趣,甚至看上去有矛盾之处

【本文由“carlosnerson”推荐,来自《乌克兰将组建150个营、共计25个旅的领土防卫部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普京最近的一系列动作确实很有趣,甚至看上去有矛盾之处。先是主动向美国和北约提出了“安全保障协议”,但之后在对高级军官的讲话中指出西方不是可靠的伙伴,即使拿到书面保证,这保证也不靠谱;然而,即使不信任,仍安排了这几场艰难的谈判。我觉得获得道德优势应该是第一目的,此外也存在进一步分化西方,包括分化美国的执政团队的可能——我给你和解的机会了,你们要是抓不住,以后出问题不怪我。

因为我不是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所以对俄罗斯国内情况不是很了解。仅从媒体报道来看,俄罗斯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跟西方利益关联大的寡头、部分知识界人士及一些年轻人比较亲西方,希望俄罗斯能缓和西方的关系;而大部分俄罗斯人民族主义情绪强烈,支持普京现在的政策,认为普京给西方提出的要求非常合理,西方若拒绝接受,就是特别无理的表现。

可以说北约东扩这事在戈尔巴乔夫那里就打下了底子。戈尔巴乔夫完全是个书呆子,奉行教条主义,对西方也非常信赖,因此他没有在东西德统一的时候,从苏联的立场出发提出应有的条件并坚持到底。

柏林墙倒塌后,当时德国着急统一,苏联若能抓住机会提条件,要求德国统一后要在北约与华约之间保持独立,德国大概率是会同意的。结果,当时苏联上层集体倒向西方,连维护自己国家基本权益的意识都没有。东德从华约成员国变成北约成员国,就此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后面北约开始逐步蚕食。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下台后,叶利钦上台。总体来讲,叶利钦早期对西方也是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所以对西方早期动作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和反制措施;等到后来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又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北约,叶利钦才醒悟过来,不过即使他醒悟过来,那时俄罗斯内部力量很弱,因此西方对他后期的反对也不在意。

等到普京上台,“北约东扩”已成为西方的既定方针。2004年,北约进行了自其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增。但是那时普京刚上台几年,地位不稳,且他早期对西方也抱有一定的幻想,而当时俄罗斯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他早期对北约东扩反应不够强烈,以忍让为主。

转折点应该是2008年西方想把格鲁吉亚也纳入北约。格鲁吉亚在地理战略上可谓是俄罗斯的“软腹部”,这显然触及俄罗斯的底线,普京对西方的认识和态度开始出现转变;正好石油价格从2001年开始恢复上涨、至2008年前后达到巅峰,因此俄罗斯2008年的国力相比以前也恢复了不少;此外还有一个基础性的原因,即普京向来很注意抓军事,到了2008年,军队改革已有成效,俄罗斯军力上升。在这三点因素影响下,普京在北京参加完奥运会开幕式后就宣布俄罗斯出兵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

守住格鲁吉亚后,普京其实并没有想着与西方撕破脸,直到2014年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把亲俄的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给推翻了,普京这才坚定了反对、反制的立场。

在谈判正式开始前,哈萨克斯坦国内发生了动乱。因为这时间节点卡得太正好,所以有不少观点将这事与乌克兰问题、俄-西方对峙局势联系到一起。客观上来讲,哈萨克斯坦骚乱,对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的竞争有一定影响,不过这影响是间接的。中亚地区因为也是俄罗斯的“软腹部”,历史上又曾是俄的一部分,所以对俄而言是必争之地。西方对这块地区有兴趣,但也知道很难在这地方起主导作用,所以一直未将其视作战略重点,以捣乱为主,这次捣乱没成功,就以后再捣乱。

换句话说,我觉得美俄竞争的焦点不会因为哈萨克斯坦的骚乱而有所变化,焦点仍在乌克兰问题上。

大国外交有其独立的意志,外界很难对其产生影响,所以美俄两个大国谈判,不会因为第三方态度而有什么变化。对美俄谈判,中国最好是静观其变、顺势而为;若发觉两者军事冲突风险加剧,则会如“安理会五常发表联合声明,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那般,呼吁俄美关系不要走向冲突,这也才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