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高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过去我们总以为中国是人才流失大国,许多精英人才都流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科研投入的快速增长,也来越多的外国顶级科技大牛来中国发展。

2021年11月7日,日本一家名叫“TBS新闻”的媒体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人才流失”一词无法概括的现状》。

文中提到许多日本的科技牛人入驻中国科研机构的情况,比如,光触媒反应的发现者、光催化之父、数次获诺奖提名的光化学家,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藤岛昭就带着自己的整个研究团队迁往中国,入驻上海理工大学。

日本的脑神经科学家御子柴克彦,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天皇奖得主,加入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

中村修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2014年来中国,在深圳创立了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

日本的建筑工学专家上田多門,日本工程院院士,被内定为日本土木工程协会下一任会长,2016年来到深圳大学。

日本人工智能专家,石渕(yuān)久生,原来是日本大阪府立大学教授,在人工智能方面排名日本第二(按论文引用数),被南方科技大学以10倍于原来日本的研究经费挖走,2019年因工作出色还获得了“校长杰出科研奖”。

2017年,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梶野敏贵教授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研究的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目前已将一半研究活动转移到中国。

核物理学家谷畑勇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物理与工程科学学部外籍院士,在2010年加盟北航,一直到今天仍然在职。

Masahito Hayashi,数学和量子计算专家,2018年来到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20年成为该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

不仅日本的顶级科学家大批来到中国,欧洲高端人才来中国发展的也越来越多。

毕业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佩德罗·拉沃尔达,2015年来到中国,先后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现在在南通大学做教授。

计算机专家、语音领域大牛、AI语音Kaldi之父丹尼尔·波维(Daniel Povey )。2019年11月正式离开美国,加入了小米集团

2017年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入职阿里。

2018年初,美国国宝级科学家、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职阿里云量子实验室。

2021年9月,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加入华为。

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负责人之一Nikos Logothetis,也即将连同他的家人和团队一起迁移至中国。

即使是目前科技最发达的美国,从2017年到现在,涌入中国的科学家也多达3000多人,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科研投入飞速增长,目前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并有希望在最近几年完成对美国的超越。中国正在以雄厚的国力和开放的环境,成为全世界高端科技人才新的聚集地,需要担心人才流失的是西方国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