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京圈文化不行了,才有百花争鸣的各地方言电影,否则永远不会有?

【本文来自《豆瓣高分《爱情神话》,却创造不了方言电影的票房神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只有京圈文化不行了,才有百花争鸣的各地方言电影,否则永远不会有。

不是抨击京圈文化,严格说,中国电影被北京电影人把持太久了。从老一代《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茶馆》开始,到《老店》《离婚》《城南旧事》《夕照街》《二子开店》系列、《北京,你早》《大撒把》《天生胆小》《喜剧明星》《本命年》《顽主》《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等电影都算北京方言片。

京圈里的大腕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从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10多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没闲着,非常高产。北京题材的电影由盛转衰后,这些北京电影人和编导,开始转战电视剧,于是就有了《皇城根》《京都纪事》《渴望》《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宰相刘罗锅》《琉璃厂传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梦开始的地方》《大宅门》《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等张国立王刚张国立铁三角电视剧。这帮50-60后直到这些年,才彻底逐渐淡出屏幕,把接力棒交给全国各地的影视剧人。

我小时候看的《小小得月楼》就是苏州话和上海话结合得电影,非常好玩的电影。当年《股疯》、《孽债》算是出名沪语影视剧的了,电视剧有《夺子战争》和《何须再回首》也是高分沪语电视剧,但非常小众,除了上海,全国估计没几个人看过的。

这两年闹疫情,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电影更想一部神片横扫所有全国票房是比登天还难。搞创新,研究市场下沉,拍优秀作品,应该值得鼓励和推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