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不配做中国人?是上纲上线么

  这几天你一定被三只松鼠的事刷屏了。

  三只松鼠的产品宣传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等元素,备受质疑;电影《雄狮少年》,也因主要人物造型是“眯眯眼”的问题,引来争议。

  与此类似的事件,这段时间一直在被众人热烈讨论。

  后台也有粉丝跟我们留言,希望我们来发表下观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01

  ABOUT thE DISPUTE

  他们在吵什么?

  如果你没有关注这个事件,我们来简述一下。这是三只松鼠在19年的一组广告,最近又被扒出来。

  他们具体在吵什么呢?

500

  有人认为,广告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西方定义下的“东方主义”,眯眯眼是种族主义刻板印象。

  本质上,它是按照西方人的想象在强调所谓的“异域情调”,我们应该与之斗争。在西方羞辱的语境下,却不自知。

500

  随后该广告的模特菜孃孃,通过社交网络发声表示,自己天生长相如此,对“辱华”的评论深感无奈,并表示“事事上纲上线,是一种病态”。

  而一句“小眼睛就不配做中国人么?”也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500

  微博@菜孃孃

  其实,关于“眯眯眼”辱华的讨论,最近的热度一直很高:

  从陈漫拍摄的中国模特刻意眯眼,到前几天电影《雄狮少年》里的人物都是小眼睛,再到中国模特大多都眼睛细长,我们对于“眯眯眼”的争议由来已久。

500

  电影《雄狮少年》

  但是这件事,是中国人应该长大小眼睛的问题么?

  02

  ABOUT thE HISTORY

  中国眼睛到底“该”什么样?

  在这次事件中,很多人把“眯眯眼”和单眼皮混为一谈。

  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蒙古人种上眼睑的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

  秦、汉以前,汉族的血统较纯正,当时出土的秦俑都是单眼皮的凤眼。

500

  秦 兵马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血统与北方游牧民族血统融合,到宋朝,辽、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才开始出现双眼皮与单眼皮之分。

  在中国古代,乃至民国时期都一直是以丹凤眼为美的。

  我们对于眼睛美丽的标准,用四个字概括是“目若朗星”。关键在于眼睛的神采,而不是其大小以及是否是双眼皮。

500

  《执扇仕女图》,唐,周昉

  这幅传为吴道子所画的送子天王图,画中的天王和夫人也是典型的长眼细目。

500

  唐 吴道子(传)《送子天王图》

  经典的自画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中的自己,长眉细目八字胡,这是古代美男子的标配。

500

  宋 赵佶 《听琴图》 局部

  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一些美人,像赛金花、胡蝶,仔细看她们很多人都是单眼皮的。

  而“单眼皮”、“丹凤眼”与刻意通过妆容和动作塑造的“眯眯眼”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小眼睛不是中国人?那是无稽之谈!

  什么样的眼睛,都是中国人。

500

  严月娴 | 胡蝶 | 徐来,照片拍摄于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那么所谓的“眯眯眼”辱华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眯眯眼”和“辫子”的意象来自于19世纪西方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它并非是对华人相貌特征的客观形容,而是西方基于民族和意识形态优越感而对东亚人贴上的“标签”。

500

  西方“黄祸论”漫画


  十九世纪末,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但随之而来的思潮是:

  西方人认为“东方人将团结起来,打败西方,征服世界”,这就是“黄祸论”。

  当时西方很多的漫画和艺术创作,都使用眯眯眼、扁平脸来描绘中国人,于是这种恶意歧视逐渐演变成为固化审美。

500

  当时关于“黄祸论”的海报

  所以,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单眼皮、小眼睛的审美问题,而是这是不是西方定义下的“眯眯眼”妆容。

500

  03

  ABOUT thE ATTITUDE

  我们到底为什么反对眯眯眼?

  艺术审美是主观的,美也是多元的。

  一位人无论眼睛大小,当然不应该因为天生的长相而被攻击。

  而这次三只松鼠广告事件之所以引发激烈争论,也不仅仅是模特眼睛不大这一点原因。

500

  图源动画《牧笛》

  人们最在意的其实是:三只松鼠的广告从整体观感、艺术元素、氛围营造等各方面来说,是否在迎合“东方主义偏见”。

  我们相信,三只松鼠当然主观上没有丑化国人的意愿,但客观上,其广告元素中确实有让人产生误解和传播歧义部分。

500

  图源电影《雄狮少年》

  无论是国内外企业,还是艺术家、电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广告、创造的作品,都必须有更成熟的受众意识。

  既要对受众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情感。

500

  电影《雄狮少年》

  对于现在网上沸沸扬扬的讨论,公开辩论确实有助于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问题,也有助于从多角度厘清情况的复杂性。

  但我们也应该更理性地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选择伤害,也不宜通过“口诛笔伐”去解决问题,更不应该对个人长相进行人身攻击。

500

  电影《雄狮少年》

  结合人民日报的评论,我们确实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

  反对基于陈旧刻板印象、特定身体特征的歧视。

  反对刻意讨好西方审美、在曲意逢迎中定义中国的现象。

  这当中不仅有审美的问题,更有心态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政治的问题。

  “眯眯眼”在历史上虽然有丑化国人的意味,但在国家如此强盛的今天,我们也大可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我们该有这样的自信:

  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今日之国人,无论是何容貌,都不会再轻易为人所辱。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评论《怎样看待围绕“眯眯眼”的争议|圆桌会》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