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的剧嚣张成这样,谁借你的胆?

作者|  甜茶

来源|  影探

真的好

前段时间,有作者发文吐槽剧本魔改原著。

并表示以后出售版权,会争取剧本编审权。

500

天下苦魔改久矣,这事拿出来晾晾挺好。

矛头本对着资方,却不料有编剧接连破防,急着出来接子弹。

甚至某编剧大骂:“谁卖(版权)谁死全家!”

我好奇,查了一下这位编剧的作品。

水平在线,发挥稳定。

四分徘徊,五分打转:

500

有网友提到评分,她回怼:

“可是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的豆瓣评分是多少呀?我来膜拜一下?”

500

接着舌战群众,疯狂输出:

500

500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她还有句更经典的:

“烂剧替公司赚钱了,对不起观众,好歹对得起甲方。”

500

这位编剧让我想到一位影视人物。

谁?

《大明王朝1566》中的马宁远。

没看过这剧不要紧,往下读,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心态。

这类人,可称之为“精神主子”“精神甲方”。

>>>>改

《大明王朝1566》中也有一改,叫“改稻为桑”。

什么意思?

就是丝绸比粮食商业价值高,不种稻田改去种桑田。

第一集,嘉靖帝和群臣拍板定了这事,在浙江实行。

目的很明确——捞钱,而且是捞快钱。

500

500

500

但百姓的秧苗已经种上了,不愿毁了种桑田。

再说粮食紧缺,不种稻田吃啥啊。

这事本就应做长远布局,慢慢施行,可上边等不及了,下边只能强改。

强改不就是魔改?

马宁远登场了,魔改执行人之一。

马宁远这人,举人出身,家境贫寒,一路做到知府。

但,左有内阁,右有裕王,中有司礼监,再往下还有巡抚。

知府这官位太小,属于棋盘中的小卒,可他却忠心得厉害。

500

改稻为桑不成,便毁稻为桑。

先是断百姓的水,再是踏百姓的苗。

马宁远带士兵去踏苗,戚继光赶到阻拦,怒极问:“当兵的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

马宁远:“当然是皇粮,这事难道还不明白?”

戚继光再问:“皇粮是哪来的?”

马宁远:“皇粮当然是皇上的。”

戚继光呵呵:“那你们断的就是皇上的水,踏的就是皇上的苗。”

500

500

看,这位编剧跟马宁远一样没闹明白:

你吃的是哪口饭,赚的是谁的钱,写出这些烂剧又是断的谁的路。

但,被戚继光呛一通,马宁远那股自我感动的劲儿反倒上来了。

好似这天下无人比他更忠心尽职,主子既然吩咐了,那:

“死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

500

500

他不知:

粮食是死物,但人不吃粮食会死。

皇位是活的,换个人百姓死不了。

观众亦如此,不看你的剧,还有别人的剧,咋你就敢说“不爱看不看呗,吓死我了”。

这是借了谁的胆虎成这样?

500

戚继光深知这点,所以走时带走兵马,并警告马宁远:“他们(百姓)说不准,就会把你扔到河里去。”

500

500

戚继光料到马宁远下场会很惨。

但没料到马宁远并不是因为被百姓扔进河里,而是为“自己人”背锅替罪而死。

>>>>愚

有“忠”字背书,马宁远底线步步走低。

先是断水踏苗,后来听了上面的话,又瞒着恩师胡宗宪与另三人谋议:

趁着端午汛期,炸毁九个县的闸口,毁堤淹田。

再由富商地主以低价换取土地,改稻田为桑田。

500

500

500

500

马宁远知道这是错的吗?

他知道。

百姓受灾,几位官员摆上庆功宴,有人招呼马宁远上座,称他是“第一功臣”。

马宁远直接变了脸:“什么功臣,天下第一号罪人罢了。”

500

500

有人宽慰他:“功罪非常人所能论之。”

意思直白:百姓懂个屁。

马宁远知罪,却不悔改。

待事迹败露,马宁远向胡宗宪请罪,言辞豪迈:

“我对你这颗心还是忠的,一切罪都有我顶着。”

500

500

500

向下我虽有罪,可我向上尽忠。

马宁远讲自己这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胡宗宪“啪”给了他一耳光,气他读书人书没读明白,却自作聪明。

500

500

500

500

马宁远是读书人,却是个莽夫。

只觉自己做对了,想再辩解几句,大难临头还当是英勇就义。

胡宗宪让他去后边躲着,听听他的同伙怎么说,让他就算死也别做糊涂鬼。

他在后边听,越听越心凉。

同伙将过错都推到马宁远头上,并请胡宗宪直接就地正法,定他失职之罪。

500

500

500

500

马宁远一人背了所有人的锅,只出现四集便死了。

前面说了,马宁远是小卒。

没有他,还有张宁远、王宁远、刘宁远......大局走向与他并不相干。

可他蠢就蠢在自作聪明,傻就傻在自我感动

自以为精通人情世道,便附庸风向,一表再表忠心,还觉得众人皆醉他独醒。

跟这些人比起来,马宁远算不得恶极;可对百姓而言,却是极恶。

捍卫不住底线,难道就能捍卫得住饭碗?

临到事上,最先被弃的便是他马宁远。

同样的,这位编剧还有新剧未播,观众发现后号召抵制,这位编剧已经连忙清空微博闭了嘴。

丢卒保帅,一贯如此。

>>>>弃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世间道理不外如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谋财的掀起风浪、搅动局面。

资本不仁,以观众为韭菜。

500

500

有隐身的,就有背锅的。

所以有人说:“演员烂烂一个,编剧烂烂一窝。”

编剧滚出来挨骂!编剧滚出来挨打!

症结真出在编剧这吗?

倒不如去看,话语权在谁手上?谁在坏事上得益最大?

可这时偏偏有人跳出来标榜自己,讲一些歪理,自以为虽是金钱上的奴隶,但是是精神上的主子。

仿若主子挨了骂,就是自己挨了骂。

仿若主子挣了钱,便是自己挣了钱。

500

500

500

《大明王朝1566》拍的是历史,讲的是现在。

人情世故,全在其中,大可见国家事,小可见社交圈。

所以如果比对国产影视迭变,竟也对得上号。

胡宗宪一直不敢强行改稻为桑,他害怕两点:

在內,怕百姓反抗;

于外,怕外族趁入。

他说过一句:“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再后年必反。”

500

500

观众一年不烦,两年不厌恶,三年也该回过味了。

这几年,国产剧几乎不见原创剧本。

从《盗墓笔记》《斗破苍穹》《赘婿》到《有匪》《扶摇》,从男频到女频,从起点到晋江,太多太多,数不胜数,但佳作寥寥,几近全是走样四不像。

改稻为桑,无异于割肉补疮。

魔改乱编,剧情诈骗应该给观众赔偿。

反倒冒出句:“虽然烂,但挣到钱了”。

胡宗宪有句预言:“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以此兴盛,必以此消亡。

以此捞钱,必以此溃败。

500

马宁远之死,死在愚忠。

马宁远之愚,愚在自欺。

自欺便不以为耻,而这就是最大的羞耻。

而大厦将倾,马宁远只是开始,颤抖的人还躲在后面。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