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9解散,内娱限定团“消亡史”
作者 / C位
虽然THE9的官博煽情的写到,这里不是终点,是旅程的一部分。但到最后都没能等来毕业演唱会的粉丝还是不免心生遗憾。12月5日,成团一年半的THE9宣布正式解散,除了不舍之外,“毕业曲难听”也一道被粉丝送上了热搜,THE9这个限定团,从开始到结束,不变的一直是满满的争议。
THE9的解散,意味着101系选秀的限定团体模式,已经进入到了“消亡”的倒计时。不出意外的话,即将解散的硬糖少女303,还有前路未明的INTO1、IXFORM将成为内娱短时间内最后一波限定团。
沿袭了韩国《Produce 101》的选秀模式,内娱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共同制造了一个“偶像元年”,之后更是划分了“创”“青”两大派系,也为内娱市场和粉丝带来了新的模式——限定团。
限定团,这一借鉴韩国偶像产业的舶来词,通过选秀,为出道位的选手组团,一年或两年成为每个成员以集体名义活动的时限,时间一到,组合按时解散。
但是基于娱乐土壤的不同,内娱的限定团从NINE PERCENT开始,到之后的火箭少女、UNINE、R1SE、THE9运营的都不太理想。有的是因为合约问题,有的是因为集体塌房,有的是因为出道即巅峰,归根结底,内娱的偶像产业发展的还远远不够成熟。太多基础设施没有被完善,“偶像”这个身份更像是年轻人成名的中转站。随着各项对选秀节目的规定,限定团已经在消亡的路上,而内娱的“偶像元年”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加速解绑,独自美丽
受到疫情的影响,THE9的团饭们还是没能等到那场毕业演唱会,不少粉丝大呼可惜的时候,另一部分粉丝恨不得抽奖庆祝,姐姐们终于要脱离苦海,这个形散神散的团终于要解散了。
实际上,首次演唱会之前,THE9就已经成功解绑,每位成员的发展路线也逐渐清晰。像虞书欣、赵小棠就是专注演员,刘雨昕专注音乐,但不管如何规划,姑娘们的心思都不在这个团上,成团以来合体的次数少之又少,团粉们终究是错付了。
不只是THE9,从首个限定团NINE PERCENT开始,内娱的限定团运营的一直很匆忙,音乐作品留下的较少,合体的舞台更是能数的过来,相比“团”,似乎大家更愿意独自美丽。
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算是限定团中的一代团,因为是第一批,在运营上遇到很多麻烦。NINE PERCENT因为合约的问题,成团初期的合体舞台相当少。1年半的限定期,NINE PERCENT真正合体互动的时间可能自由只有个月。最后解散的时候也是很突然,打了成员和粉丝一个措手不及。
火箭少女从成团之初就有划水、德不配位等各种争议,孟美岐、吴宣仪、紫宁等人的退团风波也将限定团的合约问题暴露无遗。不过火箭少女在合体期间还是留下几首诸如《卡路里》这样出圈的歌曲。
二代团算是UNINE和R1SE。前者成团即巅峰,后续扑的无声无息。R1SE的集体塌房也算是内娱头一份了。不过虽然房塌的差不多了,但一场盛大的毕业仪式还是给了团粉不少安慰。
三代团当属THE9和硬糖少女303,THE9刚刚解散,合体舞台寥寥无几,硬糖少女303在解散的边缘,但人气一直不算太高,团综也是没什么水花。
至于前路漫漫的四代团INTO1和IXFORM,内娱的“偶像神话”好像依旧破灭了。INTO1的首张EP,以及相关的资源,对比起师兄师姐,都要晚一些。至于IXFORM,没有总决赛,私下成团,更是开创了历史。
虽然内娱偶像团体发展的时间不久,但输送的限定团还是不少的。也许正是这种野蛮生长,让发展不完善的限定团,始终没有找到最适合内娱的发展方式。
无打歌、无榜单、无奖项
选秀火热那会儿,谁都没想过这些爱豆最后都会在演戏这条道上相遇。如今看来,选秀舞台倒是给网剧市场输送了不少爱豆演员。
像虞书欣这样本来就是演员,来选秀的目的好像是为了接更多的戏。上半年播出的她和丁禹兮的《月光变奏曲》就是在THE9活动期间拍的,接下来还有《苍兰诀》、《两个人的小森林》会陆续播出,且她都是主演。
唱跳出身的孟美岐、吴宣仪手上也都有不少优秀的影视资源,孟美岐更是一番主演了徐峥的电影。李汶翰、何昶希、陈宥维、金子涵等出身选秀的偶像纷纷投入演技综艺,试图在演技上秀出名场面。
像THE9的赵小棠更是在采访里明确表示,偶像这个职业她只会做一年半,在这之后,她会做一个演员。原因是,偶像对于她来说,不是长处。这话跟她的前辈杨超越如出一辙,杨超越也表示,自己有自知之明,不适合女团。
很显然,“成团”不是这些年轻人的重点,即使是成团了,也不过是他们成为“演员”的跳板。秀人比赛时竞争激烈,百万千万级别粉丝集资投票只为求偶像一个出道位,最终还是在网剧里相遇了。
当然这也不全是这些年轻人不想做团,不容忽视的是,与成熟的日韩偶像产业相比,国内文娱环境给限定团发挥的唱跳舞台寥寥无几。之前《中国音乐公告牌》等几档偶像打歌节目虽是环境改善的好苗头,却昙花一现。
作为严肃的打歌节目,他们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榜单,作为娱乐的综艺节目,他们又没有太多可以出圈的趣味性,二者不顾比例的结合更是被观众诟病。
韩国SBS《人气歌谣》等打歌节目,会根据音源收入、专辑销量、观众好感度、放送回数等数据,后续会评出比较权威的奖项,而国内的奖项还停留在见者有份上,这些都没给偶像团体一个健康的土壤。
限定团倒计时
虽然野蛮发展了几年,但受到受到“倒奶事件”影响,整个101选秀模式陷入停滞。目前,无论是腾讯视频还是爱奇艺,似乎都没有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的打算。不出意外,今年出道的INTO1和IXFORM成为国内最后的101选秀限定团。
归根结底,偶像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过快,本土的工业化搭建尚未成形。而偶像培育体系也没能完善。
首先是合约问题,至今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式。火箭少女的时候,杜华就带着孟美岐、吴宣仪搞了一出闹剧,到了R1SE交给了专业的经纪公司哇唧唧哇来运营,虽然集体塌房不是经纪公司可以预料的,但后续的处理和公关还是体现了这种模式的漏洞。
除了管理之外,每个人在成团之前的发展路线并不相同。在限定团期间,仍有不少工作是本来经纪公司牵线,这就会很影响成团之后整个团队的发展,而成团之后的规划和路线,也有可能和个人的发展路线相悖。
内娱的限定团也似乎没什么心思放在团上,大多数是节目组为了给辛苦打投的粉丝一个交代,随着节目的结束,限定团成员往往是聚少离多,也很难存在作为团魂。
在某种意义上,限定团这个title,对每个成员如同双刃剑。人气上位圈的选手,成团了仍然是人气上位圈,不免会有被蹭热度,被吸血的情况,几乎每个团都经历过类似的腥风血雨。而人气下位圈的选手,成团或许有更多的工作和人气,但选择优质的作品以及合作团队的几率并不高,除了少量团综和大型活动舞台之外,更多收入来源为Solo业务。
尤其疫情的冲击下,文娱行业退潮,本就弱势的偶像产业,处境更加艰难。舞台大幅减少,迟迟办不了线下演唱会,都是运营团体需要面临的问题。
之前我们总期待偶像行业能够成熟,限定团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式。可如今来看,限定团预冷,选秀告急,不仅限定团迎来倒计时,可能唱跳偶像们短期内也很难再迎来野蛮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