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特斯拉,如何在竞争烈度不低的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里保持价格和市占双高?
21年Q3,苹果的全球手机出货量和小米差不多、全球PC出货量只有联想的40%。
然而,苹果的市值已接近2.7万亿刀,小米和联想加起来也只有苹果的1/30不到。
个人觉得,在电动汽车领域,可能也会长期出现类似情况——多年后,中国崛起了几家全球市占率不错的电动汽车巨头,但加起来市值也远不如特斯拉(甚至保持数量级差距)。
高市值是因为美股泡沫?——苹果市盈率就20几,并不离谱,就算市盈率跌到小米/联想的水平,市值也是他们合计的10倍以上。
苹果、特斯拉、以及很多美国头部科技公司都有极夸张的盈利能力。
高利润是因为智商税?——苹果价格高、利润高不假,但如何在竞争烈度不低的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里保持价格和市占双高?为什么其他PC、手机、汽车厂商做不到?
互联网的移动化、视频化,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苹果和特斯拉一直在做“推动者”、“引领者”,也就能持续让最有购买力的人群为其买单、形成正循环、继而继续巩固优势。
算力方面:苹果的芯片从外购到合作到赶超到引领;
视频化方面:苹果在视频生产端和消费端持续推动,手机里最强的视频拍摄能力(分辨率、帧率、色准、变焦连续性...),手机、pad、PC、显示器持续领先的显示能力(从之前推动oled到如今推动mini-led)。
生态方面:让全世界最有购买力的人群陷入苹果软硬件全家桶,自研芯片+自研系统+软件生态,让曾经牢不可破的win-tel变成散装大路货。
同样的,特斯拉的自研自动驾驶芯片持续保持算力领先,自动驾驶算法(至少在北美场景)无对手,电机搞出百公里两秒、高速保持大马力的plaid,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持续引领潮流。
那么多年过去,最后发现,美国公司市值前几名: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FB、英伟达,除 FB外,仍然囊括了这地球上最强的芯片、操作系统、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能力...并继续在技术、商业模式、前瞻性上保持引领。
塞冬是美吹?是美国资本家走狗?——关注久的人恐怕不会得出这样的观点。
看不上引领者、嘲讽引领者只会让自己利益和思想双输。
正视差距、了解领先者的优势,用正确的路线去学习和追赶,才能产出更好的结果。
还是以华为为例,说过多次,在消费电子方面,华为是苹果最认真的学生,也产出了国内外所有追赶者里最好的结果。
顶着骂声、坚持N年自研芯片,从“k3v2垃圾“,到”990吊打高通“。
顶着骂声,坚持N年自研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构建了苹果阵营以外最强全家桶(哪怕和苹果差距还很大)。
坚持拉满移动影像产品力,在部分领域对整个赛道都起到引领作用。
AI芯片方面,和苹果GPU一样的路子,先引进学习再把合作伙伴抛弃,搞定自研。
平板方面,基本靠一己之力,通过芯片+屏幕+系统体验,把安卓平板起死回生(虽然和苹果差距还很大)。
如果不被制裁所打断,苹果阵营以外,另一个从手机到平板到pc甚至到服务器,自研芯片+部分自研系统+云端结合全家桶的体系会越来越成为现实。
华为的消费电子因为芯片制裁瘫痪后,其他国产厂商,一个能捡回来的都没有,高端手机市场份额重新拱手让出。
过去几年已经证明,中国消费者早已不崇洋媚外,只要有足够的产品力,把价格定到国际一线超一线,大家也同样买单。
华为、大疆、以及部分国产电动车产品,都是很好的例子。
价格越卖越高,产品力越来越强,消费者满意、自主品牌崛起、码农工资上涨多赢,这局面很好。
而不是“无能狂怒”——“为什么我配置这么高了价格这么低了你还是要买苹果、特斯拉...”
敲黑板,说重点:
1.在消费电子方面,华为是苹果最认真的学生,也产出了国内外所有追赶者里最好的结果。
2.过去几年已经证明,中国消费者早已不崇洋媚外,只要有足够的产品力,把价格定到国际一线超一线,大家也同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