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黄智贤:“台独”会洗脑,难道我不会吗?|第39期

【本文为观天下讲坛第39期,本期嘉宾为台湾著名政论节目《夜问打权》主持人黄智贤。】

1989年,我从台湾到美国读书,在去纽约的飞机上,因为耳膜压力很大,所以我想跟空姐要一片口香糖嚼一嚼,这样耳朵就不会痛,但是我不会讲英文,我在台湾念过很好的高中,但没有毕业,而且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式的英文教育,只教怎么念,不教开口说。所以整整十几个小时,我都没有要到口香糖,因为我讲不出来。

不过,大概几个月之后,我就可以用英文跟他们讲唐诗。我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几个中国字,其中一个字就是“爱”,我是如何解释呢?

500

愛,这是一个繁体字的爱。上面这一块是肉,下面挨着的是肩膀,中间是一个心,最下面是树枝,树枝就是支持。

我跟美国的老师和同学说,你们美国人真没文化,只会说 Love is love。我们中国人的爱是什么呢,爱是你会给他一块牛肉,因为古时候吃肉很难,你把最珍贵的肉给他,因为你爱他,你用肩膀给他一个拥抱,你把你的心给他,而且你永远都支持他,所以这叫做爱。

我今天会来这里讲座,就是因为爱。你们会坐在这里听我演讲,我想跟我一样,也是因为爱。因为我们希望中国一定会强,而且我们会做很多事情来实现这个愿望。

500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台湾的一些事情,对台湾有着很多想象,或者有很多的不满,我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在台湾大概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感觉。

先给大家看两组数据。第一组:25:45:30。第二组,20:45:35。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台湾支持统一的人大概只有20%,最多25%;45%的人认为最好就保持现在这个样子,不要变,我日子过得挺好的;剩下30%~35%的人,则希望永远脱离大陆,分的越开越好。

这一次台湾选举过后,从选票看到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子。这个数字在很长的时间内,几乎是僵持不变的。要知道在我小的时候,70%~80%的人都觉得台湾和大陆将来一定会统一,尽管他们当时想的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我们要解救对岸苦难的同胞,后来连有这样想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现在,在台湾支持统一的人绝对低于20%,而这又会影响到台湾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政治人物,还是生意人、媒体人。支持独立或者说希望慢慢独立的人,介于30%-35%之间,没有人有精确的数字,因为在台湾做民调,老百姓会骗你,他不会告诉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所以还要做加权计算。

差不多40岁以下的台湾人,越年轻的就越会认为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如果你问他,那你要搞“台独”吗?他会说不,我们没有要“台独”,但是我是台湾人,他是中国人,我也很想跟他友好相处,那个国家很美丽、很漂亮,我也蛮喜欢去玩的,但是他不要来弄我。这就是台湾年轻人的想法。在他们的成长环境里,学校的教科书就在暗示他他不是中国人,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是在告诉他他不是中国人。台湾几乎每个人都读金庸,但他不会意识到原来我跟令狐冲、郭靖和小龙女是同一国人。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非常难改的,一种是宗教,一种是国族认同。现在很多时候你们看报纸、看网络会很愤怒,会不解,明明台湾跟大陆都是中国人,明明统一对两岸是好的,明明台湾的未来就在大陆,台湾人为什么就是搞不明白这一点呢?没有办法,他就是绕不过去那个坎儿。就像明明那个男生挺不错的,为什么她就是不爱他,有时候就是那个坎儿过不去,而那个坎儿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很多人处心积虑地这样做。

90年代初,李登辉改了第一次教科书,推出了一本“台独”书叫《认识台湾》,主旨就是以台湾为中心。他做完这个事情,还跟民进党的人开香槟庆祝,他说从此天下安了,越往后的台湾人就越不会是中国人。是啊,读了那个教科书怎么可能会变成中国人。所以45%的人就是这样来的。

很多人会到我的微博和今日头条,甚至翻墙到脸书留言问我,为什么台湾的人那么傻?为什么台湾的政治人物都要不统、不独、不武?为什么他们不能够公开地说他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人像我一样?因为没有人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

政治人物他要好处,他要抓住45%的老百姓,不然就变成“亲共”、“舔共”、卖台,然后就得不到选票。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你是做媒体的,你总会想赚钱吧,你想荣华富贵吧,你的老板也会每天逼着你提高点阅率、收视率,你心里都知道越年轻的人越“台独”,或者越是以台湾为本位,所以要想办法抓住多数群体,所以你会想让自己呆在中间,必要的时候你就要牺牲“统”,甚至往“独”那边靠一点点。

我认识很多蓝营的强烈的支持者,可是他们在经营自己的媒体的时候,他也是跨到45%这边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的第一个电视节目《网络酸辣汤》之前,全台湾没有一个支持统一的节目,然后一直到现在,除了《夜问打权》,没有一个支持统一的节目。为什么?你看这组数字就知道,因为你一定要抓大,如果你支持“统”的话会得罪另外两边的人,谁会那么傻,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

热门评论 16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56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