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现有教育资源问题在于错配,而我觉得现有教育资源总量就不够分配
【本文来自《社会化抚养,不过是马督工心中遥远的乌托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星临
- 首先,老农清楚地提到了生产力发展,只不过不是教科书上的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两点: 生育方式改变与虚拟技术重构人类生命情感。
其次,我不太赞同所谓的基础教育水平发展远超高等教育水平发展。你口中的基础教育超前发展值得难道是大家小学就开始卷奥数?请问这叫发展了?
我还是赞同老农所说的,基础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度服务于教育资本而非国家的产业规划。这也是把教育扔给市场的必然后果。
事实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产业需求严重错位。太多人因为阶层跌落焦虑而挤上了高考的独木桥,高校为了吞下这些挤独木桥的,大肆扩招,最终导致博士生也不值钱。而本应该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反而沦落成更为糟糕的资本压榨工具。这一切的问题根源就在于资源的错配。而不是你所说的基础教育发展太快,高等教育跟不上。
解决阶级固化的核心在于产业的新陈代谢与就业波动的持续优化(这个理论来自于老农的三相波模型),具体到中国就是我们始终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创造全新的就业来解决大多数人的工作问题。但如果我们都卷在大城市里,投资拉动就无从说起,所以老农才认为去中心化的发展思路是宏观的必要条件。
顺便帮老农补充一句,无论是城市圈构建还是乡村振兴,本质上都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路。老农之前反对城市摊大饼,但我私下说服了他,让他意识到城市合理摊大饼的正面意义。
在解决阶级固化问题上,我始终觉得马督工通过消灭家庭来达到的社会化抚养过于笼统和理想化,不如三相波模型所提到的投资拉动与去中心化建设(包括经济大小波的均衡)来得深刻与实在。
[问题根源就在于资源的错配。而不是你所说的基础教育发展太快,高等教育跟不上。]
说白了,你觉得拿现有教育资源来拆东墙补西墙就能适配,而我是觉得是现有教育资源总量就不够分配。
再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
这就像过去我们的空军从无到有,在役几千架二代机,虽然飞行员也是千挑万选出一个,但选上后总能分配到战机。
后来有了三代机,甚至是四代机。原来的飞行员其实大部分都可以有能力换装,但是因为新战机数量暂时还有限,那么就只能在这些飞行员中再优中选优来驾驶新战机。
那么很显然了,如果过去二代机和现在四代机的数量差不多,或者飞行员数量还是刚刚建军时那么少的几十或几百人,飞行员就都能换装四代机。但在四代机还没能产量爆发前,或者飞行员数量远超四代机数量前,大部分都飞行员就只能卡在现有机型上。
随便你再怎么整合资源,现有的飞行员不都是得等有了足够数量的四代机才能换装吗?
你要么能说服他们,飞三代机或二代机就够了,没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飞四代机。要么就得面对已经培养出来的大量飞行员无法适配更好的战机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逐渐改善,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去否认目前这种情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