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已成,振兴启航(我亲历的脱贫攻坚再讲述)

       昨天一时激愤怼了陈经,不想从评论区看见很多观友对贴近现实的事很感兴趣,于是萌生了再写一文不但说说我理解的脱贫的意义,也要指出我所见的一些问题。

       一、先作部分澄清说明

       1.对扶贫工作者致敬的朋友们,请更多关注和致敬坚守一线的同志,像我这样2016年挂职驻一年、后续尽力完成本职任务并未坚守一线的人,担不起这种敬意。

       2.本人在滇南某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乡挂职期间做的事情不少,但能留给当地、唯一可以一说的,只有8000亩的林下板蓝根种植,这个产业由我主导实施至今存续。今年得到的消息是当初我间接扶起来的本地供应商熊某在村里操办儿子喜宴超规格(桌数)被纪委查处通报了,一方面我对他的这种违纪惋惜、另一方面夹杂些许欣慰(因为时隔5年供应商还能过得好,侧面印证了产业没问题)。

       二、对脱贫社会效应的正面看法

       1.全面脱贫是事实而不是数字。脱贫的基本底线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央也好、云南也罢,宣布全面脱贫(贫困发生率低于3%)是实打实的。全面脱贫≠杜绝了贫困,而是占人口极少数因病因伤或因重大变故致贫的人,由社会保障兜底解决他(她)及家庭的“两不愁三保障”,其他大部分人通过自己劳动所得不但没有生存问题还可以追求更好生活。

       2.部分图文展示(本人于2019年至2020年间随手拍照)

       (1)过去的贫困村,目前最好的楼房是学校。下图学校所在的山区乡镇(从我所住城市到此乡镇需8个小时车程)的中学操场是2019年省级体育项目200万元援建的(在项目立项阶段就专门确立了向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导向)

500

       (2)住上钢筋混凝土的砖瓦房不代表完成对贫困户居住条件改善的任务,扭转人畜混居的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下图是我的挂联户之一的侬某在屋后搭建的简易鸡舍,我当时发了根烟给他,好说歹说要他先做好鸡舍清洁防瘟防病,而不是老去纠结再补给他多少水泥把鸡舍修更好。

500

       (3)下图是我同事挂联的另一户家的厨房(同事因公无法入村走访,我代为走访),习惯了从前土基房生活的他,还是不愿意接受开明亮大窗户的建议。他的女儿考上了我所在地级市的大学(单位对接了东部沿海的爱心人士资助部分学费)、老婆随务工的儿子一起外出帮忙照看孙子,他的日常是上午7点半左右吃一餐(一碗肉、一碗汤、一杯酒、一碗米饭),然后去自家的地里劳作,下午4点半手工回家做晚饭吃。顿顿有肉有酒基本已经是他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

500

       (4)对比上图,我找到了2016年时另一个贫困县贫困村村民家里的照片,由于滇南潮湿、海拔超过1500以上的山区秋冬阴冷,村民的土基房没有开窗习惯,且在堂屋里掘地起火塘,下图照片的白烟是火塘烧柴火的烟,虽然落后却凝聚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以木材做梁柱、土基砌墙的屋子,炊烟是最好的防腐防虫剂,随时有人居住的土基房,只要屋主每年合理修缮可以住很多年(我当时挂职的乡就有人住在超过百年的土基房里,且房屋评估是牢固的)。

500

       (5)下图是我们这边很多山区村道的情况(照片的左边是清理滑坡(泥石流)剩下的泥土),本人主观臆测:不知道是哪位工程鬼才发明的用本地烧制用于盖房的青砖用来当村道公路的建材,在解决了本地砖厂产能的同时修路造价还比水泥路低、且在滇南松软的山地地基上非常便于修缮(若地基下沉直接把砖挖出填土夯实后再铺上即可),在潮湿多雨的山间能比水泥路和柏油路提供更多的摩擦系数便于车辆制动。

500

       (6)下图是2020年年初我们单位的职工在驻村队员的带领下,亲自到从山区转移至本地城市就业的贫困户居住区,开展务工就业核实工作(必须当面确保务工时长才能发放上一年度务工旅费补助)。我们单位明确每个挂联干部必须了解自己的挂联户,不能把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甩给驻村队员代为承担,所以工作再忙也得参与走访核实工作。

500

       (7)下图是入村走访的最后固定环节(同吃),由于单位挂联村没有集市,我们通常是上午7点半从单位集中出发,2.5小时后在途经的第一个县城农贸市场买菜买肉,再2小时左右到挂联村,走访和工作任务完成后将自己挂联的贫困户集中到一家里一起吃饭(照片里菜有三个是我操刀+掌勺做的)。

500

       3.个人对本人亲历的脱贫攻坚战,社会意义的评价(不过多讲经济发展,从生活切入):

       (1)参与过程有不同程度会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问题,但是至少让办公室里的干部真的“走了群众路线”。固然不同思想觉悟的人看待这个过程得出的感悟会不一样,但我们在山区低收入群体的群像如何,至少是真实地印入单位职工的心中。

       (2)脱贫攻坚让身处不同阶层的人产生了联系。稳定的市场经济必然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社会生态,中国搞脱贫不是搞西方那一套施舍性的慈善,中国搞脱贫是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胞、因为社会主义中国从立国的初心要求你必须帮他们,所以单位上的干部职工必须从对做这个事意义的认知与自己的价值观统一起来,若统一你会愉悦和有成就感,若不能统一你会很痛苦。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忆苦思甜”,体会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才会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有满足感。

       (3)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务实性。西方宗教说“人人生而平等”,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是在封闭的山区落后、还是在城市生活中奋斗?人出生地不同给予人生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社会主义中国聚焦的是结果正义,试图保障的是奋斗机会的相对平等;美西方聚焦的是程序正义,试图保障的是身份的绝对平等。所以以其说美西方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大规模扶贫,不如说他们的文明性质和价值共识上就决定了他们从来就不会去想要大规模扶贫。

       三、说说我对脱贫攻坚及已开启的乡村振兴,存在问题的观点

       1.相对低收入群体“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本性中的客观存在,扶贫先扶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目前能做且在做的是:

       (1)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传代。控辍保学(9年义务教育辍学一票否决制),填鸭式灌输也好、强制要求也罢,在少年价值观雏形期形成对“安于贫困”的否定是解决贫困遗传的必要做法。

       (2)扶的同时要有管理。帮扶的前提是自强,主观不愿劳动的人可以被社会兜底拖着走、但不允许比主动奋进的人过得更好。

       2.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带来了艰巨的挑战。这部分我在风闻的文章《由时政切入试谈治理与发展,数字化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有过论述不再展开,大概意思就是随着中国拥抱工业4.0生产力,处于相对低能力水平的已脱贫群体,将面临被先进生产力迭代就业岗位的问题。中国该用民生正义否定拥抱生产力跃升经济社会发展的阵痛,还是放弃跃升生产力只聚焦民生?都不是。我的观点是“我都要”的破题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即聚焦做大城市以街道为单元、农村以镇为单元的“新蛋糕”,在这个所谓的“新蛋糕”中应将已脱贫群体作为主体进行布局谋划。

       3.大规模脱贫攻坚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是同步附带了负面效应的:

       (1)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后果是,不少一辈子没出过山区的人被大城市的繁华与享受裹挟了,例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诸如吸毒、HIV等带回并在社会治理程度相对低下的家乡形成扩散。

       (2)中国在第二产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用工供需的能力正在衰弱甚至失效(企业工厂需求更高技能工,农民工很难适应),这成为了未来产生社会内生矛盾的重要挑战。

       (3)中国早在近十年前就意识到了盲目照搬西方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病”,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难度,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逐渐成为城市社会治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改开的先得利益群体、奋力追求阶层上升的内卷青年群体、脱贫攻坚转移来的农民工群体等等,不同群体、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交锋在未来将会越发激烈。

       四、小结

       我似乎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此文写到这里话题已被引到了宏大的方面,索性不如就此打住。如果说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经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那么社会建设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国目前的社会内生矛盾,总体来说基本都是处于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这些结构在经济层面包括产业的供给侧和市场的需求侧,在民生方面包括改开红利的多次再分配、城市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与保障等等。

       我对中国的执政者有信心,也对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有信心。尽管通达美好的路一定是空前地荆棘和坎坷,但中华民族必将复兴。

       为了世间所有的美好而战!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