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药现状和前途
笔者稍懂一点医药学。在下认为,几千年摸索积累流传下来的中医中药在大部分疾病诊治中绝对有效,亲身经历亦是如此。记得七十年代一次腹气胀,吃了两天西药越吃越胀,肚子像鼓,最后一剂中药解决问题;后来一次重度腹泻,可能是中毒性痢疾,西药吃遍无效,也是一剂中药解决问题。
近三四十年中医中药之所以逐步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少数居心不良或不明真相的人叫嚣取缔中医药,除了崇洋媚外、扬西贬中的意识问题,更多是中医药本身出了问题,医疗卫生系统出了问题。
一是卫生部门在传承中医药问题上不作为甚至反向作为。当年的西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变成了近三四十年的中医改西医、实质上消亡中医,中医药院系、中医院、中医普遍西医化。首先是中医药理论研究长期投入不足、停滞不前,试问近些年中医药研究机构有些什么货真价实的中医药研究立项和成果?值得一提的青蒿素还是几十年前的成果。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教学与实践弱化、退步。且不论一般综合性医科大学和医疗机构,如今哪个中医药院系教学内容真正以中医药为主?哪家中医院诊治以中医药为主?
二是人才危机。由于中医药仍然主要靠实践经验,因此必须靠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指导方法以老带新,而此法在医疗系统早已基本灭绝。随着老中医老药工逐步老去故去,而中医药院系新培养的所谓中医又名不副实,因此中医药后继无人,面临失传危机,现在靠望闻问切看病的名副其实的中医所剩无几,掌握传统加工炮制方法的老药工绝大多数已去世。
三是医疗系统的市场化趋利和腐败。医疗机构和医生这些年是什么药有回扣开什么药,什么药回扣大用什么药,中药饮片没有回扣,谁也不大愿意用,即便用,也是作为西药的补充,甚至沦为装点门面的噱头。中药饮片质量直接决定中医疗效,而要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必须遵循传统的选、洗、切、晒、炒、蒸、炙等加工炮制方法,非常细致费力,可是三十年前各医疗机构相继取消了中药加工房,为什么取消?因为不能带来利润,自己加工成本远高于市场采购。当然主管部门盲目推行中药饮片工业化生产也是重要原因。那么饮片加工厂是什么情况?基本放弃了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采用未经验证的所谓现代工业方法,稍微选一下,洗一下,切一下,晒一下,包装一下即出厂,甚至直接出售产地药农粗加工的东西。
某公司中药饮片储存及加工场地
四是野生药材资源枯竭,保护不力。野生中药材效果一般好于栽培养殖是事实,但近三十年中药现状是,一流药材出口日韩新加坡港澳,二流药材做饮片,三流药材甚至是边角余料残汤剩饭做中成药。
中医人才衰败,中药质量下降,医院唯利是图,疗效能有保障?如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挽救,中医药消亡不是危言耸听!
当务之急,应该从政策措施上切实扶持中医药。首先是人才培养,趁现在还有硕果仅存的老中医老药工,中医药院系教学必须以中医药为主,中医院必须以中医药诊治为主,限定比例,至少中医药课程和用药比例达到70%,与此同时恢复中医药师徒模式和制度。第二是对传统中医药从资金、物价上优惠,恢复医院传统加工房,中药饮片优质优价。三是加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尤其是原材料和加工炮制过程监管,名不副实的、偷工减料的坚决予以淘汰。第四是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再生,那些珍贵的野生药材,应该禁止出口,用于国内市场。第五是大力鼓励支持中医药理论研究。
当然,在下并不否定西医,但中西医药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传承中华瑰宝----传统中医药与发展现代医学完全可以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