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 “新疆遇窃”拉杂谈

【多余的话】 

       不知怎么,看了所谓作家尉克冰的散文《别把我当陌生人》,总有一种“做”感觉。据说,2012年12月29日“倾听思想的声音——尉克冰诗文朗诵会”在北京举行,请了很多名人来捧场。小女人尉克冰是个”特定意义层面“的思想者?“别逗了!                                                                

                                                                 别把我当陌生人

                                                                    文/尉克冰

     “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于是,在我们的包厢里,小姑娘像只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小男孩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精彩的故事,大人们亲亲热热地拉起了家常。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看了这种刻意首尾呼应的做作文字,想起了自己6年前一篇借鉴“意识流”而“风马牛”相及的文章《“新疆遇窃”拉杂谈》。

                                                         

                                                           “新疆遇窃”拉杂谈

金新

500

       酷暑新疆行,理论上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日前身临其境,感慨良深。纵然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实在两码子事。

       由杭州经天津抵达乌鲁木齐约摸7小时,一下飞机,在前往下榻的吐哈石油大酒店的途中特意绕道去了一下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端二道桥商业圈的新疆国际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说“特意”,因为那是一座集旅游观光、民族商贸、餐饮文化、民族艺术、零售交易五大业态为一体而具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世界之窗”之美誉的乌鲁木齐“十佳建筑”;说“特意”,更因为诸信息被作为义务教育内容而收入国家中学课本“装饰”学子贫乏的大脑,堪谓名闻遐迩。

       孰料,在这个地域文化标志性极强的处所,“出师未捷‘心’先‘惊’”,尴尬地遇窃了!

       说“尴尬”,大抵有两个“尴尬”的原因——

       一者,柴米油盐平时均归内人掌管,兜里平时塞着的数千元聊备外出开会抑或讲学打的用,因而这阿堵物最近几个月几乎“踏遍”了江南的大小城市,上车下车和摩肩接踵之际,从未有小偷来“借用”,而一踏上新疆这片远离蓝色海洋文明的土地,脚还没有“听”本山大叔吆喝“出来走两步”,剩下的近千元竟在“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城市“窗口”区域不翼而飞了。

       二者,当了15年杭州市政协委员,每逢有委员忧心忡忡于杭州成了新疆扒手“天堂”的问题总以为杞人忧天,甚至对于加大力度惩处“切糕门”制造者的提案人拍案而起亦或眈眈相向,大有为民请愿的范儿:“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然,“尴尬”的不仅仅是“脊梁”不成而成“东郭先生”的鄙人,区域环境的顶层设计者同样在世人面前丢人现眼。

      笔者不能说自身犹如“诸葛一生唯谨慎”,但上山下乡、走南闯北,要想从自己这个浪迹江湖者的贴身牛仔裤口袋里偷钱而丝毫不为察觉,那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绝技高手莫能为之,难怪当地一位汉族出租车司机事后谆谆告诫道:“那些都是本地的职业行窃人,专偷外地汉族游客!”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

      就此而言,“哀其不幸”尚可,“怒其不争”值得商榷。

      有关资料表明,国际大巴扎2002年夏初正式开工奠基,2003年6月竣工,之后接待过很多政要,略举如下——

      2004年6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铁映;7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8月2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勇;9月1日,宣传部副部长李永胜;9月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

      2005年7月1日,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7月15日,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8月8日,国家环保局总局副局长王玉庆;8月11日,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8月28日,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

     想来,曾几何时,确切地讲政要莅临之刻,国际大巴扎的窃贼一定出于某种因素像接到通知一样深居简出以致人造出“和谐”盛世之蜃景来让人弹冠相庆。

      眼下的新疆,大凡宾馆、商场、景点等进口处,不知何时起均设有价格不菲的安检门。其实领导多多光临比政府硬性统一规定买价值数万元安检门安全系数高多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此为威权国度之政治宿命。

       小偷,江湖黑称老荣,又名贼、扒手、、偷儿、小吕、三只手、摸包儿、梁上君子。

       窃以为,其别名之末者最得神韵,煞有“资治通鉴“之效应。

     “梁上君子”语出《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东汉时期人民的贴心勤务员或曰优秀公仆陈寔者,“陈太丘”也。其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荀淑、韩韶、钟皓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收录《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陈寔作为“背景人物”其人其事当老孺皆知,中国式官员应当不会不知。

      人们把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的事称作“陈寔遗盗”,借题发挥一下,目下“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非民选途径“居庙堂之高”之余,“陈寔退盗”的前言后语,特别是“然此当由贫困”,能否令之若有所悟所愧而有所悔?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都能造就“贞观之治”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今人难望项背无疑在给自以为是之优越性体制抹黑。

      “‘独夫之罪’与‘平庸之恶’”的话题鄙人早在某省报上探讨过,缘起于浙江大学徐岱教授一个与“幸福”相关的讲座,他认为:“独夫有两种,一种是像斯大林、希特勒这样有权威性人格的人,还有一种隐性的,比如日本天皇裕仁。独夫之罪触目惊心,就像地震一样……但不会影响人类的终极文明。因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人类一种奇妙的机制,就是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南京大屠杀之后,南京城现在照样生机勃勃,没有因此而永远留下一堆废墟。独夫之罪虽然可怕,但是没有可怕到无法修复。平庸之恶没有天崩地裂,没有触目惊心,但它不可修复。它甚至会让你觉得好玩,让你愿意接受它。平庸的人跟普通人、凡人的区别在哪?人格。平庸之人,他什么都要,唯一可以不要的就是人格。韦小宝是典型的平庸的人,不重情、不讲多少义,他的‘义’是随时可以挪动的。《鹿鼎记》是金庸小说当中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一本书,也是中国小说当中最伟大的书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平庸性揭露得非常彻底。”

      记得当时是持反对态度的。

      事实上“平庸之恶”的“修复”在现代“梁上君子”的身上也能初见“端倪”。

      南都网曾引《法制晚报》消息报道:“年仅20岁的女子房某因在江苏省常州市6次入室盗窃,犯盗窃罪,被钟楼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但这一判决引来当事人的疑惑:明明作案是8起,为什么只追究6起,何况未被追究的其中一起,还是她被人赃并获。于是她硬追着司法机关自请加罪,这样的‘荒唐’事看似不可理喻,但却自有其逻辑可循。房某自述中那两起被漏算的盗窃案,发生在安徽合肥,被盗窃对象均为官员,两次入室盗窃,窃得600多张购物卡,价值数十万元。”

      无独有偶,华声在线尝爆料:“江苏常州溧阳的国土局、房管局、卫生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单位接连被一男子‘光顾’,他盯上领导的办公室,偷走电脑、名烟、名酒等贵重物品。据统计,该男子共盗窃了15家机关单位。”

       看来,这两起“平庸之恶”还真“恶”得有点“仗义”。

       可叹的是,类此者,“多乎哉,不多也”。

       马年暑期出游意大利,听导游侃大山,聊到中国某省会城市某女性副省级官员在威尼斯广场遭窃,心里一度愤愤不平:“欧洲那么乱,居然偷到我的头上来了!”体制下的官员很难理解,民主国家连贼也那么注重另一层面的“公正”与“公平”,在他们的眼里:“你官员算个啥,不就是选出来的‘保姆’吗,偷你没商量?”

      没有“独夫之罪”就一定没有“平庸之恶”论系偏激,“独夫之罪”与“平庸之恶”成正比论属偏颇,“独夫之罪”与“平庸之恶”风马牛不相及论乃胡说甚或放屁。尽管“屁是肚中之气,哪有不放之理”!

       一个地方的扒手的多寡和猖獗与否,就是该地治安状况的最直观体现,更是衡量该地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换言之“窗口,诸如“新疆之窗”、“中亚之窗”、“世界之窗”之“窗口”。

       而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的低下,“独夫之罪”委实有甚于“平庸之恶”。

       君不见天津滨海新区爆炸背后的“独夫之罪”?

        那天是在新疆喀纳斯得知天津港事故的,网览惨不忍睹的画面,回想起8月9日在天津转机,而天津机场就在天津滨海,顿觉庆幸起来,“破财消灾”从周易命理上讲确实有一定依据的,它符合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和能量转化原则。

       呵呵,素以抨击“精神胜利法”自居的人,有时照样离不开这酸甜苦辣的玩意儿!

       问题是,“天灾”可躲,“人祸”是否防不胜防?

                                                                匆匆于2015年8月20日12时42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