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工资水平低,很多人都喷错了对象,主要原因是不合理负担太重了

【本文由“你卤味”推荐,来自《特斯拉在打工仔圈子里,可是顶尖好企业,BYD的工人待遇甚至不如富士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些年与私企接触,感觉私企只要是有实力,能挣钱的,为了留住人才和自己的长远发展,其实对员工的福利也是越来越好。   

    私企的待遇普遍不好,说到底还是盈利的问题。

    这两年我工作的重装基地,配套的私企倒闭了几百家。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们家的世交——一位企业家就给我说,他们那批从国企出来开机械加工厂创业的人,现在只有他一家还在了,其它全部倒闭了,他没有倒闭也是因为他有关系能够拿到军工的订单,才能活到现在。

   这种气候下你怎么能指望这些企业能够给出高薪呢。  

   说句老实话,愿意靠制造业挣钱的人算是社会里最踏踏实实赚钱的一批人了。 

   按照目前中国工厂的实际盈利能力,实际的工资水平不会这么低的,很多人喷错了对象。中国的工厂如果继续提高工资,工业的竞争力还会进一步下降,垮掉的工厂会越多,外迁的工厂会越来越多。

   现在工厂里上班工资低,主要原因还是不合理的负担太重了,工薪阶层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被房价和工厂的税收拿走了。工厂税收高,必然导致工资水平下降;高房价导致名义工资高、实际工资水平低的现象。

   先说说依赖于高房价的土地财政。现在城市里一套房轻轻松松就是100万,还没有算上装修的费用,导致很多人买房一个月房贷就是4000元以上。

靠工资吃饭的人,一个月扣掉4000还能做什么。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房款里有一半作为税费被地方拿走,这些钱拿去干什么了?真的是拿去建设了吗。

我老家最低级的公务员前两年最低的年终奖就是6万,现在你看看一个县里就有至少150个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要养多少人,现在还冗员越来越多,很多机关、单位正式工都不用干活,花钱请外聘人员来做;还有修建各种根本没有多实际价值的巨额工程、基础设施项目,我之前参与的一些工程根本就没有运行过一天。

很多市政工程建了修、修了建。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地方花几亿修建一年都用不了几回的体育馆。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要修这些有用、没用的工程?

这后面涉及庞大的利益集团,很多工程,比如1个亿的项目,往往真实造价只有3000-4000万,利益链上的批的、监管的、建的就把剩余的分掉了,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最有钱的人谁都想不到就是这些批的、监管的、建的人。很多事情,如果是政府来做效率是最低的。

很多人说这些钱拿去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这些有利国家的事情去了,这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高速要收费啊。

说到底,房地产、机关、事业单位、服务行业都是基于实体经济,问题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又脏又累,又没有社会地位,钱又少,大家自然而然会选择那些钱多、轻松的工作。

第二,现在中国企业的税收税率其实也是非常高的,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很多企业如果老老实实交税,就相当于免费给人打工。企业税收低一些,自然就会有更多钱增加工资。税收以外,很多地方的吃拿卡要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我上面提到的那位企业家就给我抱怨过。

地方少收点税,少搞点土地财政、少养点冗员、少搞点形象工程,工厂的待遇会实质提升很多。

​很多人有个问题就是自说自唱,要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你提出的要求至少也要看实际的情况。intel、微软、特斯拉这些企业的待遇,能跟家里只有一亩三分田的农户收入相提并论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