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考(上篇)
在《香港抗美援朝老战士忆当年:现实比<长津湖>惨烈得多》这个帖子的评论区里,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否有自己的军旗,其军帽和制服上是否有帽徽、领章、肩章等标识”引起一些争论。
同时,我也看到,网友们对于《英雄儿女》、《上甘岭》、《长津湖》等影视作品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着装是否符合历史真实,也有大量的争议。
有些网友并未深入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出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敬之情,把影视作品中志愿军着装当做真实着装,对不合自己心意的说法,一概予以斥责。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为此,我特地查了一下,发现有一篇考证文章讲得很详尽,故转载于此,供大家参考。因字数超出限制,分为两篇。这里是上篇。
原文标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考》
原文作者:王忠东
原文出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月刊《军营文化天地》2004年03期
文本出处:https://www.junpin360.com/html/2012-09-24/1275.html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考》(上篇)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伤亡36万人的代价,保卫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东方的和平、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并侵占我国台湾。7月7日,以美军为首组建“联合国军”,悍然干涉朝鲜内战,并使战争升级。
在此情况下,7月13日,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为主组建“东北边防军”,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因病未到职)。
此时的东北边防军(即原四野13兵团及其配属部队)和人民解放军的其他部队一样,正在用“五0式”军服替换原来的旧杂军服。
“五O式”军服是我军第一次正式装备的军服——它是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它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级别、分军种、分用途装备的军服。在此仅就陆军军服略说一二。陆军服按种类分为军官士兵常服、大衣、女式军服、雨衣、特种兵工作服、战车服等。按级别、性别分为团以上干部服、营以下干部服、战士服、女干部服、女战士服。
但请读者注意,“五O式”军服自1950年装备部队,到55年被55式军衔军服替换,再到1957年全部更换完毕,其间几经变化,这里提到的只是最初的样式。
陆军军官常服,由大盖帽(平帽顶,高帽墙,在帽墙正面缀八一五星帽徽,帽瓦上下有本色牙线,黑色皮制帽饰带)、布料上衣(立翻领,前襟缀5颗嵌有八一五星的金色铜扣,两个上挖袋,散袖口,散下摆,后身有两条弧形缝线)、西式军服(说是西裤,实际上还是帅档裤)、黑色高腰牛皮鞋等组成,大盖帽、军服用料上最初规定全部用平布制作,50年7月军委又规定,陆军团级以上干部、海空军营以上干部、海校学员、伞兵军人的军服改用呢子制作,师级以下军官(舰艇军官不含)扎牛皮制或革制或帆布制武装带(当时叫腰带)。
陆军士兵常服的样式与二战期间苏军野战服样式一样,小翻领、套头式、前襟上部开口缀三颗纽扣、两个带扣的上挖袋、紧袖口、散下摆,裤子为小囊马裤(实际上是裤裆更大的裤子,裤腿有收口),用料多为正宗国产老土布,系扎帆布制武装带(铜制带头)。士兵军帽原规定为大盖帽,但51年后改为解放帽,军官也是大盖帽、解放帽通用,未见有明确的规定。士兵套头服于1953年起废止——现在已经基本不见踪影了!但在某某军品市场见过用苏联士兵野战服改制的……
陆军女军人军服中,团以上女军人的军服与男军官基本相同,但一般不戴大檐帽。其他军官、士兵的冬服上衣是列宁服(大开口立翻两用领、前襟双排十颗纽扣、两个下斜挖袋,腰身有布制腰带,散袖口散下摆,样式与92式女冬服相似),夏服为薄料的列宁服,后又改为连衣裙样式,与原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女兵的样式相同(立翻领,前襟上部开口系三颗纽扣,常袖,紧袖口有一颗扣,中腰有布制腰带,裙子下摆长及膝盖以下)……应该说“五O”女夏服是我军历史上最漂亮的女军服!
军鞋分军官皮鞋、士兵翻毛皮鞋、女式皮鞋、布鞋、女式布鞋、解放鞋等。
五0式军大衣分为师以上干部呢料军大衣、棉大衣、皮大衣、舰艇大衣等种类。高级军官呢大衣是苏式的:开关两用大翻领,领子是呢制的,有时也佩有皮毛套领,前襟双排12颗纽扣(有铜扣有胶木扣),两个戴盖的下挖袋,后身有中腰装饰和两个装饰扣,后下摆大开衩,下摆长系膝下,肩部的垫肩很大,建国初期瘦削的高级军官穿起来有种特别的洒脱,而肩宽的军官穿起来,肩部高耸有点像哥萨克骑兵的斗篷。面料有礼服呢、高级大衣呢、粗毛华达呢等。
棉大衣、皮大衣的样式一般为前襟双排10颗扣,两个下插袋,没有其他装饰,面料有斜纹布(军官)、平布(士兵)、羊皮等等,舰艇大衣实际上就是苏联海军大衣的翻版,样式与高级军官大衣相似,但肩部较低、下摆较短,士兵的是单排扣。
1950年制定的被装供应标准:每人每年,发单军帽(大盖帽或解放帽)1顶、棉帽1顶、单军衣2套、衬衣1套(干部为2套)、棉军衣1套、布鞋6双、胶鞋2双、棉鞋2双等。
(二)
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疯狂北犯。至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并频繁轰炸中国边境城乡。
值此严重时刻,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8日,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笔者注:该命令因涉及一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故几十年来,一直未原文刊录。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本文将其全文转载如下)
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彭、高、贺,邓、洪、解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开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一九五○年十月八日于北京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开始分批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争。
与很多影视资料里“志愿军官兵穿着厚厚的冬服、拿着崭新的苏式武器,在军乐和鲜花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同,此时入朝的志愿军官兵是在“人无声、车无灯”的情况下、装备着“万国式武器装备”进入战火硝烟的朝鲜国土的,而大多数人穿着的则是朝鲜人民军的军服,只是一般不佩戴朝军的军衔肩章。
其实在1950年至1953年间,我志愿军官兵一直有穿朝鲜人民军军服的,不仅在朝鲜时穿着,很多志愿军战士在参加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巡回讲演、报告、观礼时,也是穿朝鲜人民军军服的。为此,把当时的朝鲜军服也介绍一番。
当时的朝鲜人民军陆军军服分校以上军官礼服、军人常服、野战服、工作服、大衣等种类,军官礼服为夏白冬绿(草绿),直领、五铜扣、两个上挖袋、后身有两条弧形缝线,袖口有等级饰带,为∧型弧线,将军为金色其他为军兵种色,领边有兵种色牙线,用料将以上为高级礼服呢,其他为礼服呢,夏季为纯毛哔叽和毛哔叽,戴金色的礼服肩章,下着海蓝色马裤(不分军种、季节),将军有两条宽的饰带,陆军为红色空军为天蓝色,校官为一条饰带,军兵种色。队列时穿马靴、武装带、白手套,非队列时不带武装带、白手套。
军官常服的样式与礼服基本相同,但用料有所降低,尉官以下为布料,战士夏常服为套头式、直领、散下摆、用铜扣。野战服是套头式、小翻领、紧袖口、下摆扎入裤内、用胶木扣,戴常服肩章。战士的冬常服和冬季野战服是一种军服,样式为有匝道棉袄、棉裤,但上衣前襟很大,向右盖住了整个前胸,用扣袢扣合在右肋的5颗光面铜扣上,整体样式极像我国农村妇女的棉袄。将军、校官的野战服为粗呢料、古铜色胶木扣,尉官野战服样式与士兵夏野战服相似,但下摆漏在裤外,校官、尉官着野战服扎武装带。大衣样式与我军大衣略同。
朝鲜人民军从1948年建立起就有军衔。设有: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共5等18级。当时军官的职务编制军衔是:国防相(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大将;上述副职、军区司令官——上将;军团长(军长)——中将;师团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少将;旅团长(旅长)、师团参谋长——大校;联队长(团长)、旅团参谋长——上校;联队参谋长——中校;大队长(营长)——少校;副大队长——大尉;中队长(连长)——中尉;小队长(排长)——少尉;等等……到1951年,朝鲜人民军的编制体制改为:军团、师团、旅团(特种兵)、团、营、连等。1953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设置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元帅、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次帅(习惯上,我国将其成为朝鲜人民军次帅)等高级军衔,并分别授予了金日成和崔庸健。以后又将准尉军衔改为特务上士军衔。
(注一:朝鲜军队[含人民保安队时期],从1947年五一节开始建立军衔制度。
注二:在1948年至1952年间,朝鲜人民军的将官设置分为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朝鲜人民军军官军衔主要用肩章标示,分礼服肩章和常服肩章,礼服肩章为金、银色金属丝编织版面,陆军红边、空军天蓝色、海军黑色、边防部队绿色、警察紫红色……缀银色铜星,大将、大校、大尉4颗(2纵2横,与我国一级上将的星徽排列相同,53年后大将改为纵向排列),上将、上校、上尉3颗(前期三角形排列,53年后改为纵向排列),中将、中校、中尉2颗(纵向),少将、少校、少尉1颗;校官肩章版面有两条军种色纵线、尉官一条;版面图案将官为大斜纹花饰,校官为斜纹布图案、尉官为砌墙图案;钉铜制金色肩章扣,图案,将官为国徽,校尉官为军徽。
常服肩章,军官为草绿色版面,版面较硬,肩章扣、星徽原是铜制的,51年校尉官常服肩章改为古铜色胶木扣,半软体。士兵肩章为半软体,版面无图案,有军兵种色边线,准尉一纵一横红杠,上士一宽横条,中士三细横条,下士二细横条,上等兵一细横条,列兵无横条。平壤禁卫部队另有一种阅兵服士兵肩章,红底硬板,金色饰条。
书归正传,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中,师以上干部一般穿朝军的将官军服,团营干部一般穿朝军的校官军服,连排干部一般穿朝军的尉官军服。战士中,多数穿,也有穿原来的军服。说起朝鲜士兵冬服还有许多笑话,有的老兵发牢骚:老婆没见到(指未复员回家),老婆的衣服倒先穿上了!还有的说怪话:老子是去朝鲜打仗,又不是去当老娘们儿……
此时,志愿军总部也已前出到朝鲜党政军总部所在地大浦洞,彭德怀也已经和金日成握手相庆了!志总中,除彭总和他的机要组、警卫排外,其他官兵全穿朝鲜人民军军服。据传说: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豪爽高大,在沈阳换装时,找不到合适的将军服。到朝鲜后,朝鲜副外相南日上将(朝鲜人中的“姚明”)将自己的军服送给洪将军,才算了事。
10月25日,志愿军歼灭韩军一部,由此将这一天定为“志愿军赴朝参战日纪念”。
正是由于我军身着朝军军服,使敌人没有及时发现我军,只是敌空军向联军总部报告:不知从哪又出现了大量朝军,四处乱窜(他们把我军进站战略要点的行动看成“四处乱窜”,可见其骄狂的程度!)
当时,因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胜利,部队中从高级干部到战士都普遍存在麻痹、轻敌的思想,认为战争可短期结束,入朝部队有的甚至没有戴大衣和冬季用的大棉被(这也是以后九兵团大量出现冻伤的原因)!这时朝鲜已经进入隆冬时节,我军前线官兵发扬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不畏敌军空地一体的强大火力、不畏滴水如冰的天气、不畏3天无粮5天无弹的巨大困难,在毛主席、彭总的英明指挥下,如排山倒海般陆续发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将拥有巨大火力、技术优势的美李军队从北纬39度至40度一直逼退到北纬37度附近……使美军遭到了有史以来的“距离最长的撤退行动”、使美军损失了在朝战中级别最高的美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使美军总司令李其威发出停战谈判的“请求”……
惨烈的战争进行着,我方的前线供应也时断时续。于是志司指示前线部队可以用老式军服代替50式冬服和人民军军服,这里指的老式军服是指我军部队在解放前普遍装备的中山装式军服:上衣为中山装式,干部四个明吊袋,战士或两个上明吊袋或两明两贴;裤子,干部的或两个口袋一个后袋或只有两个口袋,战士的一般没有口袋。为区别敌友,前线部队有时在军帽、臂膀上戴个红星或红臂箍以示区别!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间的战斗,使我军在世界上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士气、打出了霸气!我38军113师的“飞虎”直插,几乎使美李军队北进部队全军覆灭;我战斗在松骨峰的勇士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撒了一曲“谁是做可爱的人”颂歌;我38军一部在腹背受敌、飞机轰炸、重炮轰鸣、坦克碾轧、喷火器焚烧中从容顽强,将敌人钉死在自己的战地前,以至于战后彭总在电报上奋笔疾书“38军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我九兵团指战员在元山冰天雪地的激战中不畏406重炮(敌战列舰主炮)的毁灭性轰击,顽强地歼灭了美187空降团大部,并缴获军旗……
说句题外话,笔者就曾在“万岁军”中服役。
(三)
朝鲜战争进入到1951年夏季,我方的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经过一年的残酷消耗,双方此时均无力在短期内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在此情况下,经苏联的斡旋,双方准备从战场走向谈判桌。
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了一份既色厉内荏又不失面子的“和谈声明”:“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停战会议,以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我在获得贵方对本文的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一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贵方代表会晤。我更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7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首相、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朝鲜人民军大将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答复李奇微:“你在本年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笔者注:此地区为我方控制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7月8日,筹备朝鲜停战会议的联络官会议在开城举行。上午8时22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联络官肯耐上校等5人,乘直升机降落在开城西北指定地点,被我方民警引入开城近郊的会场,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联络官张春山上校、柴成文中校(关于志愿军军衔,请祥见后文)、金一波中校举行会议。会上对停战会议的筹备事宜,进行了具体协商。双方确定将于10日出席正式会议的各方代表为:朝中方面,朝鲜人民军代表南日上将(首席代表)、李相朝中将、张平山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邓华将军、解方将军;联合国军方面,特纳?乔埃海军中将(首席代表)、劳伦斯?克雷奇空军少将、亨利?霍治陆军少将、奥尔林?勃克海军少将,南朝鲜军第1军团军团长白善烨中将。
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来凤庄举行。联合国军代表特纳?乔埃海军中将等乘坐悬挂白色识别旗的吉普车进入会谈地点。以红旗标示朝中方面,以白旗标示联合国军方面,本来是双方商定好的,本无它意。但我方人员,包括前线战士、国内群众却理解为“敌人投降了”,一时间欢呼雀跃,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作了许多解释工作……这也算是趣闻一件!
会上,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首席代表南日上将致词,扼要地说明了朝中两国人民对此次朝鲜谈判的基本态度,提出了三项原则建议:一、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应同时撤离"三八线"10公里。与此同时,立即进行关于交换俘虏的商谈,使各国俘虏早日还乡与家人团聚;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
(四)
停战谈判开始了,战场形势有所缓和,我军的军需装备也有所改善,我志愿军部队开始逐步换发“五0式”夏季军服,但不戴大檐帽、胸章,前线部队的呢子军官服也只发到师一级,战士换着“五0”式陆军士兵服(套头服)。
通过1950年冬季和1951年春夏的战斗,军需装备的的一些问题逐渐现露:士兵服(套头服)透气性较差,负伤后不易卸脱,影响战伤救治;棉衣(老棉袄)易滚花成堆,易刮破,影响保暖;栽绒帽没有听孔,影响防空防炮;毛皮鞋腰矮,容易灌雪……
这些意见、反映,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很快,一套适应志愿军战斗、工作的军服研制成功:战士夏服改为前开襟;棉衣棉花扎在里子布上,明缝匝道线;军服的肩、肘、裆、膝等部位加扎一层布;棉服袖口、裤口加钉能调节的扣袢;棉帽(栽绒帽、皮帽)加听孔和护面;加高毛皮靴的靴腰……新式冬装当年就装备了志愿军前线部队。
同时,敬爱的周总理亲自指示:给志愿军的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优质棉花,棉衣絮片要比国内的厚!同时苏联军方也价播给我军大量的苏联二战时期的防寒物资,从此,我军的冬季军需装备开始发生质变,甚至于开始优于敌方!
于1951年秋冬开始装备部队的志愿军新式军服已经和“五0式”军服大相径庭了,也更适合朝鲜战场的战争环境了。它按季节分为夏服、冬服和大衣,按等级区分高级干部服、干部服、战士服,但在性别区分上则淡化了许多。
志愿军高级干部(主要指师级以上干部)夏服、冬服、大衣,和国内部队的“五0式”军服相似,但不戴大盖帽,夏季戴解放帽,冬季戴皮帽或栽绒帽(有檐、无檐的均有);不戴帽徽和胸章;钮扣也较随意,有四眼胶木扣、光面胶木扣或光面铜扣;夏服一般为绵平布,冬服为了罩在志愿军专用厚棉衣的外面,也就更为肥大。大衣一般是棉皮大衣,着穿呢大衣的时机甚少。军裤夏季为散腿裤,冬季为呢制马裤或棉马裤。军鞋为高腰皮鞋或高筒皮靴。
志愿军干部、战士的夏服样式与“五0式”不同,均为前开襟,5颗钮扣(钮扣种类较为繁杂),干部四个挖袋(上袋有袋扣),战士两个上挖袋有袋扣,散下摆,散袖口。军裤为散腿裤或马裤,同时扎绑腿,鞋子有解放鞋、布鞋、高腰皮鞋等。冬服为新设计的样式:加厚、戴听孔的栽绒帽(一般是有檐的);直领带匝道的厚棉衣,前开襟,五颗钮扣,干部四个口袋,战士两个上袋,散袖口、钉能调节的扣袢;带匝道的马裤式厚棉裤,裤脚钉能调节的扣袢;穿加高、加厚的毛皮靴。大衣的样式与国内部队的战士大衣相同,但加厚,用皮毛领。
志愿军中的女军人,除穿列宁服、侧开口裤子外,其他与男军人相同。
志愿军配发新军服后,结合作战频繁、军服磨损严重的实际情况,其被服供应标准在国内部队的标准上,增发:衬衣一套,线袜两双,毛巾2条,棉胶鞋1双,米袋3条,防滑脚码1付;毛皮鞋,雨衣,水壶,挎包等,一年一发。
1952年,志愿军军服又有了一些变化:下发新冬服,即在51年冬服的外面罩上了一个密纳平纹布的面,使棉絮匝道不再现露在外面,同时不分官兵均有4个戴盖和铜扣的挖袋,领子也改为小翻领的(领内续有棉絮);这种冬服与51年下发的冬服同时使用;军服(夏服、冬服、大衣)上的钮扣均改为光面铜扣。转入防御作战后,部队被装物资消耗相对减少,志愿军后勤部门对一些品种进行了适当调整,继续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的装备,相对减少后勤部队、机关的补给。
(五)
在抗美援朝初期,美军占据着战场及纵深至鸭绿江口的绝对制空权,以“绞杀战”时期为极致!直到1951年友空军前出到沈阳、鞍山、抚顺、辽阳一线,朝鲜空军陆续整装待发,我志愿军空军也编组完毕,朝鲜的天空也开始红星闪烁(苏、中、朝战机一般都标示朝鲜空军的带圈红星)。
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包括苏联空军)一般都着志愿军空军军服——大檐帽(不带空军飞翼帽徽——《长空比翼》中的剧照严重失实,这在当时比较不应该)、50式黄绿色上衣(与以后军服的主要不同:两个上兜,铜扣,后身有双弧形缝线)、蓝色军裤,战士的军服样式与陆军士兵基本相同。
秘密参战的苏联军队,有一部分着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也就是所谓的“老毛子志愿军”(年幼时就曾听舅舅讲“老毛子志愿军”打下美国飞机……),主要是在辽宁驻防的几个苏联航空兵师,为了保密,他们必须讲中文,在地空联系时闹了不少笑话;另一部分则直接着穿苏联军队军服,但主要是后勤部队、在中国境内的防空/雷达/情报部队;还有少量的苏联顾问、技师则编入人民军、志愿军机关、部队,这部分军人则着穿朝鲜人民军军服,佩戴朝鲜军衔。
朝鲜空军军服分将官、军官、士兵三类,将官服为大檐帽(帽瓦上有飞鹰徽章、帽墙上是朝鲜军徽、金黄色铜丝帽饰带)、直领上衣、蓝色马裤、黑色牛皮马靴;军官服为大檐帽(帽瓦上有飞鹰徽章、帽墙上是朝鲜军徽、黑色皮革帽饰带)、直领上衣、蓝色马裤、黑色牛皮马靴;士兵服为直筒帽(帽墙上是朝鲜军徽、黑色皮革帽饰带)、直领上衣、蓝色马裤、黑色皮革高腰皮鞋。朝鲜空军的肩章符号与陆军基本相同,但边线、纵线是天蓝色。
在朝鲜战争时期,我公安部队有几个师、团曾入朝,其军服与一般志愿军的军服相同,但佩戴印有中朝文“公安”字样的长方形臂章,红底黑边(以后改为黄色边)黑色(中文)金色(朝文)字样,同时还有“警备”、“交通”、“纠察”臂章,管理战俘营(一般在我国东北)的分队佩戴印有中、朝、英文“战俘营”的臂章。在谈判现场执勤的我公安部队官兵着装于一般部队无异,但佩戴印有中、朝、英文“警备”的红底金字臂箍。
志愿军中还曾编有海军部队: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海军办事处、几个岸炮连、几个鱼雷艇中队。为了保密,我海军人员全着穿朝鲜人民军海军军服、佩带朝军军衔,其中,我海军安东海校常务副校长、志愿军40军代军长、西海岸防御指挥部海军办事处主任张学思曾佩带“海军少将军衔”(和他在1955年被正式授予的军衔相同)。
朝鲜海军军衔肩章中,军官的礼服肩章、常服肩章与陆空军相似,但边线、纵线为黑色,同时军官戴大檐帽,袖饰、裤线是白色的,士兵肩章又分为水兵服肩章和大肩章,水兵服肩章比较特殊,为长条形,前后纵向戴在肩上——与日本兵的肩章相同。
志愿军卫生部队,在入朝参战时,没有专用的符号、徽章,但随着战争日益惨烈,进入阵地战相持阶段后,我卫生员在前沿实施救护时,极易被敌狙击手射杀。我谈判代表向敌方提出抗议,美方代表要求我卫生人员按《日内瓦公约》打白旗在前沿活动——这是我方所不能容忍的——东方人认为“白旗”即投降!于是,我卫生人员开始佩戴白底红十字臂箍,以示与战斗人员的区别。但美李军队仍继续狙击,当我方再次抗议时,敌人竟辩解:臂箍在战壕内,无法看见……实际上,在绞杀战时,我方车顶标有明显红十字符号的运送伤病员的列车也遭到敌机的野蛮轰炸、扫射!为了揭穿敌人的鬼话,我方开始为前沿卫生员配发红十字帽徽(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符号)——铜制圆形符号,白底红十字,外围点状花边。
1953年7月27日,经过我军的金城战役的震撼,敌人终于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了,朝鲜半岛上持续了三年的枪炮声终于停息了。
本文抄录朝中方面的停战命令如下:
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将军发布停战命令
朝鲜人民军全体同志们: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同志们:
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了三年抵抗侵略、保卫和平的英勇战争,坚持了两年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停战谈判,现在已经获得了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的签订是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步,因而是有利于远东及世界和平的。它获得了朝中两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但是,在联合国军方面尚有一部分好战分子尤其是李承晚集团对朝鲜停战的现实深感不满,因而对停战核定极表反对。为此,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同志必须提高警惕。
在停战协定开始生效之际,为了坚决保证朝鲜停战的实现和不遭破坏,并有利于政治会议和召开以便进一步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起见,我们发布命令如下:
一、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海军、空军、海防部队全体人员应坚决遵守停战协定,自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时起的七十二小时内,即停战协定签字收效后的七十二小时内,全线一律自双方已经公布的军事分界线后撤二公里,并一律不得再进入非军事区一步。
二、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海军、空军、海防部队全体人员应保持高度戒备,坚守阵地,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略和破坏行动。
三、凡为执行停战协定而进入我军控制地区的军事谈判委员会及其观察员小组所属人员、中立国委员会以及所属人员、以及联合国红十字小组以及所属人员,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人员均应保护其安全并在工作上予以积极协助。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 金日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