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大英音乐教育的衰落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刊载了标题为The quiet decline of music in British schools(悄悄衰落的英国学校的音乐教育)一文,对英国未来的音乐界前景表达了深度的担忧。

文章以威尔士的雷克斯汉姆郡的小镇Rhostyllen为开头。这个小镇原有三个标志性东西:煤(产煤),上帝(宗教性浓厚)和管风琴。周六闲暇的时候,镇上三三两两的居民往往会走进一些小音乐俱乐部搞的剧团,边喝酒边弹边唱。煤矿工人们也自发组织一些矿工合唱团,总之,该地区的音乐氛围原本相当不错。

但2月21日,当地的市政厅要大家投票决定要不要大幅削减音乐服务的开支,结果绝大多数居民都投了赞成票。

地方财政确实很拮据,2008年以来,砍掉大小音乐俱乐部、削减中小学的音乐课和各种音乐类的硬件,就省出了5200万英镑,今年削减力度要增大到72%。

管中窥豹,这折射出英国音乐产业的未来。

500

英国国宝adele

音乐本来是英国软实力输出的重要利器,唱片和大小乐团的产值每年有44亿英镑之多。2016年英国五大知名艺术类名人,就有三个是搞音乐的(David Bowie, Coldplay and Adele)。

Spotify上最火的200首歌有16个是英国人的,仅次于美国。但现在英国音乐界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学音乐课的教育已经跟不上了。

苏格兰还稍微一好一点,32个地方议会中的22个要给音乐课财政拨款,英格兰原本基础教育中的音乐也是免费的,现在不行了。2010年英国搞了学位改革,评定标准有数学、历史、地理和外语,但没有艺术类。主修数学拿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簡稱 GCSE)的学生之后增加很多,而修音乐的从2007年开始就一年不如一年,音乐拿A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少。

500

500

阶级分化从乐器中也能看出来

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阶级固化。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音乐家概率越来越低。对比各种正儿八经的大学,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的学习的穷人家的孩子的比例是最低的。而且器乐的价格越来越高,现在一个短号就要200英镑,一个大号要8000英镑。

1975年,威尔士Tredegar乡镇乐队中的25个成员中,有16个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住集体宿舍,现在该地区乐队的本土成员10%都不到了。当地的音乐学会副主席Iwan Fox说,有音乐才华的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足够的机会展示其才华,现在中小学最流行的乐器是尤克里里,因为这个乐器最廉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