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蔡英文要独揽提名权?
民进党第十九届第二次「全代会」昨日下午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日前中国国民党二十一届第一次「全代会」是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不同,民进党这次「全代会」是以实体会议举行。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退,仍然实施三级戒备,提出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之际,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可见民进党中央对这次会议的「鼓气」作用,极为重视。不过,党代表们似乎并不领情,可能是因为并无党内选举,再加上防疫考量,来自各地的党代表人数不多,主要靠党公职撑场。当党主席蔡英文进场时,仍然有一半的座椅「空置」,因而「鼓气」的作用存疑。
但不能忽略民进党中央祭出的「物质刺激」措施。六月三十日举行的民进党中执会会议,通过了秘书处提出的五千八百多万元的特别预算,这笔预算主要是应对处理「公投」新增人事费、媒体宣传费以及民调费用。民进党中央为此而编列的补助党公职架设看板,举办宣讲预算,补助经费越来越高,传出补助金额提高至原来的七倍。民进党中央也决定,将反「公投」宣传场次从三百场加开至二千一百场,自蔡英文、苏贞昌以降,全党倾巢而出地落乡进行反「公投」宣传。
因而昨日的「全代会」,就是以「一二一八公投」为主轴,蔡英文在大会致开幕词,及大会通过的宣言,都以「稳健执政、台湾有力」为诉求,宣布全党「正面迎战」四项「公投」,更强调「要当作期中考来拚」。
现在看来,民进党的反「公投」之战,未必「输得晒」,因为对提出四项「公投案」的国民党和民团最有利的时机已经部分流失。从目前情况看,国民党阵营内有所松动,新北市长侯友宜、台中市长卢秀燕,对其中一些「公投」议题如「重投核四」等,因「地方民意」而有自己的主见,老是回避有关「公投」的活动,不若民进党确实是全党上下一致。因而与前段时间相比,四项「公投」的民调有重大变化,「重启核四」和「藻礁」两项「公投」可能会被否决。倘此,就是两赢两输的平局,民进党就将能扭转被动局面。
在昨日的「全代会」上,蔡英文还向被征召参加台中市第二选区「立委」补选的林静仪颁授战旗,并勉励其要打赢这一仗。从目前情况看,国民党征召的颜宽恒虽然拥有地方派系势力「黑派」支持的优势,但另一地方派系势力「红派」却可能有另外的想法,实际上作为「红派」领袖的国民党台中市党部主委林敏霖在参加朱立伦为颜宽恒造势的晚会后,就宣布辞职。而在「删Q」一役,颜家出尽了全力,而且在当地户籍青年较少回乡参加「罢免」投票的情况下,只是险胜,因而颜宽恒的补选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如果民进党能够打赢此一杖,对于在明年「九合一」选举,尤其夺回台中市似有较大的促转作用。因此,蔡英文对林静仪寄以重望。
不过,昨日「全代会」最重要的议程,还是在无异议之下通过《民主进步党二零二二年直辖市议员提名特别条例》与《民主进步党二零二二年直辖市长暨县市长提名特别条例》。条例规定,「六都」市长候选人由党主席依征召办法提名,经中执会通过后征召,征召办法由民进党中执会另订。其余县市长候选人的产生方式有三种:执政任期尚未届满县市,候选人由党主席提名经中执会通过后征召;非执政县市,候选人经征询、协调后产生单一人选,由党主席提名经中执会通过后征召;执政任期满两届的县市,候选人依有关规定办理初选。依照条例内容,全台二十二个县市中,除了民进党将执政届满的基隆市、新竹市、屏东县三个县市须办理初选外,其余十九县市长人选均由蔡英文提名征召。
这就颠覆了民进党「全代会」通过,并多次修订的《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将民进党曾经确实实行过的民主机制,踩踏无遗。
政党参与选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名适当的候选人,幷协助所提名候选人竞选公职。为了规范党内提名程序,贯彻党内民主制度,使政党得以通过选举不断壮大实力,各政党均依据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政党提名制度。政党提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提名的候选人是否适当,是关系到政党选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党提名制度是提名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党参与实际选举活动的第一步。然而提名办法与提名名额的确定也是政党选举策略中最主要与最令人伤脑筋的部分,涉及到党内的利益分配与派系团结,往往是党内各种力量相互角逐、激烈斗争和调和妥协的产物。
民进党成立以后,随着力量的发展和选举的实际需要,候选人提名制度经历了多次修改,是一个动态的制度。民进党的提名制度曾经采取过干部评鉴、党员初选、公民投票、民意调查等形式,民进党的提名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民进党正式的提名制度是随着《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的制定而建立的。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是其原则上都保持了「党员投票」的基本精神。比如,直辖市市议员的提名名额,应经所属市党部的建议,中执会如果不接受其建议,须由出席中执委三分之二以上投票议决。
民进党党龄只有十多年的蔡英文,却无视民进党的历史传统,「没收」了当年初选的程序,可能是基于如下的两个原因和考虑:
其一、是对自身惨痛经历产生「因噎废食」心理效应。在二零二零年「总统」大选前夕,蔡英文争取连任。本来,按照党内外「现任者优先」的惯例,民进党应当提名蔡英文。但赖清德却挑战蔡英文,而且斗得见骨见血。蔡英文在赢得初选之后,为了防止赖清德出走脱党参选,不得不情不愿地提名赖清德为其副手搭档,而未能安排自己的接班人郑文灿「跟班实习」。因此,蔡英文决定吸取教训,先行祭出党主席征召「六都」参选人,以利于在二零二四年「总统」大选前夕,也「照版煮碗」废除党内初选,由自己掌握提名权,为目前处于弱势的郑文灿「护航」。
似有重大变数。倘明年十一月「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失利,按照党内的惯例,必须辞去党主席,引咎辞职。这样,就将失去对「二零二四」的执政权,而有可能在大选前的「全代会」回复《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进行党内初选,由当时的党主席。
不过,仍有可能会有变数。如果,民进党在明年「九合一」选举惨败,蔡英文就必须按照惯例引咎辞去党主席,因而对「二零二四」的提名权就将旁落。但蔡英文仍然可以运用其权威和影响力,操控民进党的提名。比如,在二零二零年蔡英文因为「九合一」选举败选而辞去民进党主席后,郑文灿连夜召集兄弟帮协调,而共同推举卓荣泰参加党主席补选。卓荣泰在民进党的「总统」党内初选过程中,确实是偏袒蔡英文。因而郑文灿等人仍可能会「食过翻寻味」地「照板煮碗」。
其二、避免党内派系恶斗。其实现在已经出现派系恶斗的迹象。其中陈时中「脱罩饮酒」的事件,被指向「新潮流系」要阻止陈时中参选台北市长,让其兄弟吴怡农出线。但「正国会」会长林佳龙在辞去「交通部长」,「二零二四」没有希望之下,希望能转战台北市或新北市,以获得政治舞台;「正国会」的「立委」陈亭妃也有意出选台南市长。这也正是「正国会」的中常委陈茂松在中执会上表达反对意见的重要原因。
不过,据说陈亭妃已经打消选意,留待下届,而林佳龙似乎仍犹豫不决,因而在蔡英文沟通下也就没有在「全代会」提出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