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 中访网责编 | 吴君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达2093.8万人。继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成都成为我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成都也因此晋升为全国超大城市。过去十年里,成都新增人口近600万人,其中大学学历人口达53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高达25.6%,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有年期人就有创新,有创新就有活力,年轻人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那么,成都凭什么获得年轻人的“青睐”?经济发展与休息娱乐并重“Z”时代的年轻人不仅有梦想,而且还注重生活品质,除了会埋头“搬砖”,更会休闲娱乐。一座城市对年轻人是否有吸引力取决于它能否给年轻人出彩的机会,还有可以让年轻人快乐生活的资本。成都被誉为休闲娱乐之都,一点不假。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客居成都时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千多年后,歌手赵雷一首《成都》风靡大江南北,成都彻彻底底火了一把。如今杜甫的草堂已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岭雪山成了国家4A级景区,每当晴空万里时,西岭雪山便“现身”城市之巅,成都也因此被称为“雪山之下的公园城市”。2018年7月,《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出炉,提出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都将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成都建成贯穿全域的天府绿道4408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龙泉山宝仓湾、“古驿十二景”、天府新区“生态之肾”的兴隆湖、龙泉山全长2.81公里森林绿道……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持续“上新”。对于“Z”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拍照打卡就是日常,公园城市给年轻人提供了拍照打卡的好去处。不过,成都的休闲娱乐绝不止于公园,成都最负盛名的还是其美食,2010年2月28日,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洲第一个“美食之都”。走在成都的街头,火锅、小吃、串串、川菜...美食无处不在,吸引着一批批的吃货来到这做城市。当然,成都不是只有美食,成都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2021年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亿元,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7%,高于全国、全省1.4、0.5个百分点。再往前看,2016年-2020年成都市GDP分别为12170.2亿元、13889.39亿元、15342.77亿元、17012.65亿元和17716.7亿元,增速分别为7.7%、8.1%、8.0%、7.8%和4.0%。短短四年时间,成都GDP就增长了约5546亿元。经济高速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业发展机遇,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更多出彩的机会。沿着成都地铁1号线一直往南,那里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地方。这里不仅吸引了BAT入驻,还孵化出极米科技等行业龙头。2021年1-9月,成都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3家(A股9家),均位居中西部第一,其中9家来自成都高新区。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5.7亿元,涵盖“芯、屏、端、软、智、网”六大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0家,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CPU在成都封装,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成都。成都已然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层出不穷,还诞生了李子柒这样的超级IP。在这座城市创新创业,年轻人依然可以很出彩,因此,成都成为很多人逃离北上广深后的下一站。吸引人才放大招成都,历来在“抢人大战”中一直扮演“急先锋”角色。2017年7月20日,成都市发布《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新的人才落户制度,门槛为本科,只要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就可以申请办理落户手续,技能人才的落户前提条件还不需要本科学历。2018年4月8日,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同年4月10日,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人才住房建设标准(试行)》,要求人才住房面积应在6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之间,4层以上的应设置电梯,为人才乐业创造安居条件。从最新人才补助计划看,成都市的补贴力度不减。2021年成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设置了100万到500不等的科研经费,对重点产业项目支持力度最高可达到1亿元。对于创客,人才计划可给予10万到100万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由顶尖团队创办的企业可获得高达1亿元的支持力度。在金融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取得投资还可以拿到补贴,甚至考个CFA都可以拿到3万元补贴。除了政策搭台外,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由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显示,从人均医疗资源(医院、诊所和药店)覆盖情况看,成都10人对应的医疗服务资源数量分别为7.7,超过了上海的7.5。在教育资源方面,成都市高校林立,本科院校27所,双一流大学总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居于第五位。在交通设施方面,成都市表现更为亮眼。2020年12月,成都市创造了“五线齐发”的历史壮举,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一跃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第三城。此外,今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缩短了成都链接全球的市场的距离。可以说成都一直在干着“筑巢引凤”的工程,随着产业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