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大佬试图教我理解宇宙,我却看到他的毛衣起球了…
今天下午的2021腾讯科学WE大会大家都看了吗!作为热爱科学的一名毕导,去年我穿着短袖兴致勃勃地看直播,今年我穿着大棉袄也照样兴致勃勃地看直播
我为啥这么兴致勃勃?是因为WE大会是腾讯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大会,每年都会邀请到全球顶尖科学家分享科学前沿。今年更是前沿到我心坎里!
本次WE大会的主题是“洞天”——洞察宇宙天机,立意很高!规格也很高!6位顶尖科学家中有2位还是2020年诺奖得主,听他们的分享岂止是洞天,听完我直接就能上天了!
整个直播还采用了360°全景直播技术,让你看WE大会都能看出VR看房一样身临其境的感觉
蹲完全程3个小时顶尖科学大牛们的演讲后,我感觉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大开眼界,对人类、自然、宇宙的理解都加深了!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都洞察到了哪些天机。
1、Reinhard Genzel——黑洞捕手
大会开始,第一位是来自德国的天体物理学家根泽尔教授。他凭借对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天体的发现,成为了2020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
可能为了呼应天体运动主题,教授全程也在左右摇晃,看得我忍不住算起教授摇晃的摆动周期。
演讲开始,根泽尔教授讲解了自己40年来对黑洞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教大家怎么找黑洞,今天看完大家可以都去找一找。
首先,大家都知道黑洞是尺寸收缩至史瓦西半径以下其庞大质量导致周边时空扭曲连光都无法逃脱的天体,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看不见的东西怎么找呢?
办法是去测黑洞周边看得见的物体。
根据开普勒定律,离中心天体越近,物体运动越快。先测出周边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倒推中心天体的引力场特性,从而判断它是不是黑洞。就像你看到同桌表情就知道班主任来了,非常巧妙。
但这种思路也有缺陷,那就是距离太远数据难测。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教授索性直接离开了原来学校、组建了新实验室、升级了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个叫Gravity的天文望远镜,据说分辨率可以拍出月球表面的一分钱硬币,非常牛逼。
有了装备加持,根泽尔教授能够以天为单位检测恒星的运动,数据误差率控制到了5×10-4!从而给出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有力证明,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在黑洞这种极端条件下的正确性!
现在,你知道如果设备跟不上科研需求,该怎么办了吧...
2、Roger Penrose ——星空仰望者
这位大佬也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上一位Genzel是观测黑洞的,而这一位彭罗斯是研究黑洞理论的。那说到理论,大家就应该明白你应该不会太明白了
一开场,就是彭罗斯坐在了一个彭罗斯阶梯上。大家可能没听过彭罗斯阶梯是啥,但你一定很眼熟,在鱿鱼游戏、盗梦空间里其实都有这种阶梯场景的致敬
画风看着很美妙有趣。但过了一会我就知道,这可能是我最后能看懂的内容了...
下面我就以我浅薄的物理知识来给大家讲下他究竟研究了些啥: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种理论:宇宙起源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但彭罗斯表示他有不同的见解。首先他在早期就证明了黑洞的存在,即在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坍缩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的黑洞奇点。你们看他身上穿的这件毛衣全是毛球,可能就是在暗示我们著名的“黑洞无毛定理”
有人知道黑洞无毛定理吗...
紧接着他又和霍金共同证明了大爆炸来自于奇点。而时空坍缩产生黑洞奇点,大爆炸又来自于奇点...聪明的人可能觉得这两者会不会有首尾的联系呢?
的确!彭罗斯也想到了!他应用共形变换将两种状态变换成了同样的尺度,如此一来,一个世代的起点就可以由上个世代的终点平滑过渡而来,世代的未来又再平滑过渡到下个世代的起点
也就是说宇宙始终在不同世代中交替发展。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也许并不是宇宙的起源,而是过去宇宙的延续。而这,就是彭罗斯的共形循环宇宙假说。
当然,以上都是我对这段演讲的浅薄理解,很不全面。要全面我早拿诺奖了
总之听完后我觉得自己对宇宙、未来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想象。宇宙循不循环我不确定,但这段演讲视频我已经循环听了很多遍了...也许这就是诺奖的力量吧。
3、李铁风——深海养鱼
接下里登场的,是来自浙大的李铁风教授!!李教授做的是软体仿生机器鱼,它是首个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处的中国软体机器鱼,今年3月还登上了Nature杂志封面!非常牛逼!
李教授分享了下这条鱼的设计思路。比如为了能让它抗住深海的高压,他们费劲心思捕捉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狮子鱼,用以参考结构原理,因为狮子鱼在7000多米的海底还活蹦乱跳!
深海狮子鱼长这样
我看这鱼,只觉得好吃但教授看鱼,就能发现它的骨骼是细碎地分布在身体内,搞清楚抗高压的秘密从而指导实验!总之,之后他们也把电子器件分散融在软质材料里,以柔克刚,就能去海底了!
说完,教授还像变戏法一样地拿出了机器鱼,这里我也放上来给大家开开眼:
我觉得还挺萌的
4、王朝阳——极速充电开拓者
电池技术科学家王朝阳教授,则分享了电池充电方面的革新。在他的研究下,电动汽车可以实现“10分钟极速充电”,我蹲坑都没完,车的电就充完了!
车在零下45°还能畅开,北京冬奥会就会运用这项技术。它还将推动飞行汽车的发展!话说有飞车以后,王教授的梦想还是以后开飞车上班不堵车...真是朴实无华啊...
5、Krishna Shenoy——最强大脑破译者
斯坦福大学的Shenoy教授,则运用脑机借口技术,让“仅凭意念就能写字”这种科幻设定成真了!他们团队首次破译了与手写笔记有关的大脑信号,可以把人脑中的写字意念,转为屏幕中的一行行字句,准确率超过99%!!
这个技术可以让哪怕瘫痪的人,也能重新写字、和人沟通!真是太强了!如果完全普及了,兴许我以后都不用写毕业论文了,光脑子里想想就搞定了吧
6、John Rogers——柔性电子皮肤
John Rogers教授则和我们分享了他关于“电子皮肤”的最新成果!电子皮肤就是类似皮肤那样轻薄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实现精准便捷的体征监测,甚至可以修复人体感知。
Rogers研发的用于监测早产婴儿生命体征的电子皮肤,已经在全球5大洲的23个国家临床应用了!同样是整电子皮肤,你看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看完直播后的一点思考
“洞天”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很喜欢参与能撑起宏大命题的思想盛宴。感觉智商会从嘉宾们的高浓度向我的低浓度扩散,让我也好像变聪明了一点。
今天的几场演讲,人造皮肤、电池和仿生魔鬼鱼试图洞察自然的奥妙,脑机接口试图洞察人类的智慧和思想,而黑洞和奇点则把目光投向人类所能涉及的最究极的命题——宇宙。
说实话,彭罗斯的演讲我是真的全程没完全听懂,但这一场给我的震撼是最深的。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坐在以自己命名的阶梯上,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如何用一生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我不禁在想,我九十岁的时候,坐在以我命名的某个东西上,会向观众们总结我为这个世界带来的什么深刻洞察呢?
当今流行着一种观点:人类的科学已经很久没有实质性进步了。我无法评判这个观点的对错,但从历史上看,新的科学进步往往源自于新的理论、新的数学、新的想象力。前沿科学的升级,一定依赖于对自然的美感的鉴赏能力。WE大会的嘉宾们都是科学家,但我认为在这背后,他们也都是快乐的鉴赏家。
也很感谢腾讯WE大会,可以连续9年都邀请到这些最顶级大牛们为我们分享,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在繁忙的日常中,得以窥见天光。
最后,让我用彭罗斯《通向实在之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21世纪应当会有远较20世纪深刻的洞察力。也许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这种洞察力上的微妙变化…”这场大会起名“洞天”,也正是想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吧!希望我的各位读者朋友们有空的时候,可以抬头看看天,人类的突破也许就靠你了。